給動作慢的孩子加加油的觀察記錄

給動作慢的孩子加加油的觀察記錄

  小越是個文靜的女孩,聽課非常專心,開學頭兩天,任課老師都把她樹為“會聽課”的典型一再表揚。每當此8寸,小越總是害羞地低下了頭。可是,沒過多久,小越卻成了老師們特別關注的物件,不為別的,就因為小越的動作太慢:每天早上總是很晚到校,幾乎是踩著第一節上課的鈴聲進教室的,課前準備根本來不及,要是碰上第一節數學課,別的小朋友口算都做完了,她的本子才剛剛取出;寫字課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小越才只做了一半;放學整隊,別的小朋友已經整理好書包在走廊排好隊了,可此時的小越還在急急忙忙把課桌上的文具、書本一樣一樣往書包裡塞……看著小越事事都落在後面,老師心裡可著急了!與其父母聯絡,方才知道小越自小動作就慢,吃飯慢,穿衣慢,走路慢,做手工慢,幼兒園好多同學都叫她“慢小越”。一開始小越的父母認為可能是小越的媽媽也是慢性子,有些遺傳因素,所以也沒當回事,可後來發現事情變得有些嚴重了……

  原因分析

  “動作慢,跟不上集體活動的節奏”是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中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雖然程度有所不同,但每個班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需要加把勁,才能改變這一狀態。案例中小越的情況則更突出些,已經成了其入學適應的嚴重障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小越這類孩子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得較同齡孩子動作“慢半拍”,固然與其個性相關,但更多與家庭教育不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二是群體生活節奏適應性體驗缺失。

  就說小越,媽媽是個自由職業者,小越小的時候,媽媽一邊照看她,一邊工作。當媽媽要幹活時.要麼哄小越睡覺,要麼就把小越放在小推車裡,給她一盒冰激淋或點心。見有好東西吃,小傢伙也很高興,一勺一勺,定定心心,有模有樣地總要吃上半天。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場景中,“快”和“慢”的價值和意義對於小越來說,得到的反饋評價就和常理不相吻合了——因為小越吃得越慢,媽媽越開心。

  後來,在爺爺奶奶的建議下,小越到了上中班的年齡開始上幼兒園了。因為小越的媽媽無需在規定時間上下班,所以每天還是讓小越睡到自然醒,並讓她定定心心吃好早飯再送其去幼兒園。雖然老師也多次和小越的母親交流,希望她能在規定時間送孩子上學,但小越的媽媽認為無所謂,反正幼兒園不用學功課,不用一本正經。而小越呢,和小朋友相處時間長了,回家總是顯得不高興,並曾多次和母親說起小朋友嫌她慢,不願和她一起玩。小越的媽媽也只是安慰一下,沒當回事。但是在大班第二學期,小越的媽媽參加過一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發現小越和同齡孩子一起活動,明顯跟不上節奏時,方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於是開始在家庭生活中給小越提要求。

  早上起床,媽媽開始叫早,雖然小越也能起身,但因為穿衣,刷牙、洗臉等之前沒有經過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要求與訓練,小越總是得到媽媽“太慢了” “磨蹭”的評價,有時媽媽等不及就會上前幫忙;吃早飯,媽媽陪在一旁看著並不停地催促,剛開始,小越會一口一口往嘴巴里塞,以響應媽媽的“號召”,但因為咀嚼的速度依舊,所以嘴巴里鼓得滿滿的,更難以下嚥。每當此時,小越的媽媽總會在一旁責怪,搞得小越對自己“快一點吃飯”很沒有信心;雙休日小越的父母帶她去兒童樂園玩滑梯,小越總是在沒有人或有比她小的`孩子時才玩,媽媽覺得這也蠻好的,省得一直被後面的孩子催促、推搡,搞得小越緊張。殊不知,小越長時間和比她弱小的孩子一起遊戲,更加難以培養她與同齡夥伴活動的節奏感,她的動作也很難在這一過程中變得快起來。

  行動對策

  1、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合理安排孩子一天在家的生活,根據不同時段,明確不同的活動安排。例如,每天早上叫早,可以放一段孩子喜歡聽的歌曲,並事先和孩子有個約定,唱完一遍就起床加三顆星,唱完兩遍就起床加兩顆星,唱完三遍就起床加一顆星,如果唱完三遍還沒起床就不加星,並取消一次孩子看電視(或者其他)的權利,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磨蹭“買單”!一週根據累計輔以相應的獎勵,買一本新書、去一次公園、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等等。再如,吃飯時,父母不要刻意看著(監督)孩子吃,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餐,啟發孩子:大人大嘴巴吃大碗飯,小孩小嘴巴吃小碗飯,誰吃得會快一些呢?孩子肯定會躍躍欲試,一開始,父母需要把控一下自己吃飯的速度,同時提醒孩子快一點吃飯不等於不要細嚼慢嚥,如果飯到嘴裡就咀嚼,不含在嘴裡,就能和爸爸媽媽一樣吃得快!又如,在動畫片開始前五分鐘,告訴孩子整理玩具要加快速度了,否則動畫片會看不到“頭”的,因為有強烈的興趣和願望所驅使,一般孩子會抓緊一分一秒,提前完成任務。

  透過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滲透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的重要性,讓孩子體驗到快速做事能得到好處,有些事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否則會影響後續的活動等,可以逐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懂得時間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2、進行必要的技能訓練

  孩子由於年齡小,正在成長的過程中,神經肌肉發育得還不充分,手和眼協調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雖然也有“快”的願望,但一旦進入具體的任務或活動中,就會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呵護孩子的積極性,家長有時需要和孩子一起想想辦法,怎樣做才能又好又快?例如為了早上穿衣服快一些,晚上睡覺前要把第二天穿的衣服準備好,不大會穿的衣服,像拉鍊衫、釦子衫可以多進行幾次專項練習,幫助孩子逐個解決影響“快穿衣服”的障礙。另外,像走路,跑步、跳繩等運動速度,完全可以透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得以提高,而且,實踐也足以證明,孩子們在生活、活動等方面形成的能力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後的學科學習中去,其中就包括快速反應和快速運動的能力。

  對於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寫字慢,在入學前要求孩子早練習、多練習的做法我不贊同。因為孩子小手肌肉的靈活性直接決定了孩子書寫的速度,在孩子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充分時一味地要求孩子進行寫字訓練,常常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作業“慢”就是因為他們“怕寫字”。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方法有多種,最省事的方法是平時讓孩子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脫衣服、扣紐扣、繫鞋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畫畫、做手工、摺紙、剪紙。這樣孩子在運用小手的過程中,眼手的協調能力得到加強,會為以後的寫字奠定良好的基礎。

  3、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同伴活動。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定期邀請鄰居、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組織活動,如合作繪畫、接力跑、水果拼盤和過家家遊戲等,為孩子創造參與同伴小群體活動的機會,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跟上集體步伐的重要性和快樂成就感。最開始,孩子或許會退縮,表現也會不盡人意,如果家長由於“好面子”或者著急而訓斥、挖苦孩子,勢必會導致孩子更加缺乏自信,更加不願意參與集體活動。所以,家長不要心急,更不要盲目攀比,要允許孩子慢慢來,不斷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教給孩子更好的方法,提高他的能力,讓他逐漸增強自信,樂於面對挑戰,獲得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