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特殊個案追蹤觀察記錄

幼兒園特殊個案追蹤觀察記錄

  20xx年9月:

  一、情況摘述

  王其森是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在園時總是低著頭,不肯說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他進行了如下觀察:

  觀察1:自選圖書時,王其森總是總在小椅上,不肯去選圖書,只是吸手指頭。

  觀察2:吃飯時,王其森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他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老師問他,他只簡單的重複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王其森的父母因都忙著自己的事業,無暇照顧孩子,王其森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爺爺沒文化,不會說普通話,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能力也不強,孩子的學習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在同伴的眼裡已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他偶爾說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他更加難以啟齒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教師的距離。

  首先向他介紹了班上的三位老師,我們多給他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並讓老師多於他交流,來園時牽牽他的小手,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眼神裡有了光彩,早晨來到班上時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著媽媽不放了,有時還能看見他高興的笑臉。

  2、創造條件,讓王其森多開口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偶爾王其森冒出的一兩句話,彷彿成來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還特意模仿他的話語,經過一番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減少了,為了能讓他多說話,老師抓住與他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他說話,“其森,你會自己穿衣服了”。 王其森說:“媽媽教我穿的。”“其森,你和小朋友牽牽手做遊戲吧。”王其森說:“我想和林崗牽手。”只要老師說一句,他就會順著你的語氣說,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四、啟示

  一個月來,王其森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每天來園不再哭哭啼啼了,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與數量明顯增強,還能主動的參與集體活動。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會更加多對他引導,讓他快快長大。

  20xx年10月:

  一、情況描述:

  經過一個月的教育,王其森進步較明顯,但他有一個壞習慣,極愛吸手指。他不僅在睡覺的時候吸手指,就是在平時學習、遊戲甚至吃飯時也都會把手指放在嘴裡不停的吸,他的手指已經被吸得發白、脫皮了,大拇指的外側因為長期頻繁的吸還長出了一個紅紅的硬硬大疙瘩。

  二、成因分析:

  我找王其森的父母瞭解情況,他的父母說,王其森從兩個月起就喜歡吸手指頭,父母開始沒太在意,而且又不經常帶他,長期跟著爺爺,老人又不重視這個問題,沒想到卻使他養成了這種不好的習慣。為此他的父母很著急,雖然用盡了各種方法但始終沒有使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三、教育策略:

  1、改變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點。

  剛開始時,我班三位老師十分著急,常常提醒他不要把手放在嘴裡,可是,事與願違,你越是不要他吃手,他卻越是吃的厲害了,好象是故意跟我們作對似的,真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所採取的教育方式,我發現我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那就是我們始終都只是不停的提醒王其森不要吃手,而這種做法只能是對其錯誤做法的不斷強化。因此,我及時改變了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點。即在王其森不吃手的時候(哪怕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我就會馬上對全班小朋友說:“小朋友,我發現其森長大了,變成大哥哥了,你們看他現在不吃手了,對嗎?”王其森聽到我對他的表揚,高興的笑了,同時把他那剛剛抬起來想要放進嘴裡的手指又拿了下來。就這樣在我一次一次淡化缺點、強化優點的教育過程中,王其森吃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2、時時關注,轉移注意力。

  王其森常常在老師不經意的時候,發現他又吃手了,所以,我時刻都在關注他,每當我發現他吃手了,就想很多的辦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如在上課時發現他吃手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或讓他做到我的身邊,拉拉他的小手,在活動時,我鼓勵他積極參與活動,讓他在專心的活動中忘記“吃手了”。睡覺時,我就坐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背,讓他很快入睡,這樣也能監督他在睡覺的時候不吸手。

  四、啟示: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其森吃手的毛病慢慢的改正了,看到他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裡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裡感到了無限的欣慰。其實,在教育上,老師只要能做個有心人,關注每一位幼兒,我想,再難教的孩子也會教得好的。

  20xx年11月:

  一、情況描述:

  王其森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終於初見成效,開始慢慢地改變他不說話的性格,變的活潑開朗起來,吸手指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並逐步把注意力轉移到同伴和遊戲活動中來了。在白天的活動中,王其森的表現一直很穩定,也可以看得出來,他開始懂得感受遊戲的樂趣並流露出開心、快樂的神情,可是每到下午4點鐘左右,(也許王其森估計到這個時候媽媽大概要來了,)總是喜歡一個人站到門口,要不就一不留神跑出門外去找媽媽叫他進來或抱他進來都不願意,非要站在門口,讓老師們感到很無奈也很擔心……。

  二、成因分析:

  針對王其森這種情況,我和其他的老師共同探討,和他的父母進行多次的溝通交流,找出原因,由於在幼兒園呆了一天了,時間很長了,這個時候的王其森開始想起他的爸爸媽媽和爺爺了,怯弱的情感又開始表現出來了。

  三、教育策略:

  1、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以興趣點為突破口轉移幼兒的情感。

  我發現每次當王其森站在門口等媽媽時,他對班上開展的體育活動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我針對我班上的幼兒在排隊下樓活動時總喜歡搶著排第一的情況,我讓王其森來當第一個,這一招還真靈,他再也不到門口等媽媽了,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我這邊來了。在活動中,我發現他最喜歡玩粘球了,可由於數量有限,他好幾次都玩不到粘球,因此在活動中,他就提不起興趣了,一個人悶悶不樂的站到旁邊,眼睛盯著幼兒園的大門口,等待著爸爸媽媽。看到這種情景,我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了一下,拿來一副粘球和他一塊玩,這下他可高興了,和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就這樣,每天當我發現他想回家的時候,我就及時地抓住了他最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他的視線,慢慢地,他也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很投入的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去了。

  2、家園緊密配合,減少孩子長時間等待家長的現象。

  為了避免王其森焦急等待的情緒,我與他的父母商量,讓他們儘量能早一點來接幼兒,能讓他在玩活動時的高興情緒能繼續保持下去,不要讓他感到孤獨和焦慮。

  三、 啟示:

  透過對王其森的引導教育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興趣,以孩子的興趣點做為突破口,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那麼的聽話、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優秀!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要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去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興趣點。

  20xx年12月:

  一、情況描述:

  王其森的性格轉變了,變得活潑開朗了,但他的交往能力和表現能力還較差。集體活動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在遊戲時不願意當領導者,總愛躲在別人的後面,聽從他人的安排。面對困難時害怕、退縮,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包括未玩過的玩具、遊戲。在活動總選擇比較容易的專案,逃避有一定難度或挑戰性的活動,等等。

  二、成因分析:

  原來王其森的爸爸媽媽工作忙很少照顧他,他長期跟著爺爺,老人對他過度照顧,過分保護,實際上剝奪了他鍛鍊的機會,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活動能力,遊戲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與別人交往,事事依賴他人,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敗。

  三、教育策略:

  1、善於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放手培養,幫助孩子學會競爭。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活動時是非常投入的、非常自信的。老師要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幫助孩子在某個領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學習。另外,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從自己的身上而不僅僅是從別人的讚賞中獲得自信。如: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他畫完一幅畫的時候,我不失時機的表揚他,每當他得到表揚時,他總會流露出一股很自豪的神情。慢慢地,其他的小朋友也對他刮目相看了,也喜歡和他一塊玩了。

  2、鼓勵教育孩子向困難挑戰,讓孩子享受戰勝困難後的喜悅。

  孩子總是希望受到大人的誇讚。、我利用這種心理特點,無論王其森做什麼事,善於對他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讚賞和鼓勵,同時,還充分利用各種途徑,給予更多的愛和幫助,使孩子多獲得成功,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

  3、正確評價孩子。

  如果孩子從老師那裡常常得到讚許、表揚和肯定,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其行為則表現為積極、果敢,而且情緒穩定,有很強的自信心。相反,如果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時否定的,孩子的行為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他便感到自己是一個無能的人,行為變得無所適從,畏縮膽小,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因此,多以積極的、肯定的態度來對待王其森,對他有進步的行為表示肯定,並讓家長對他的好的行為也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現在,我開始發現他的眼神裡漸漸沒有以前那種畏縮的神情了,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的笑聲也越來越響亮了。

  四、啟示:

  當我看到王其森這幾個月以來的進步,我越來越感覺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著手於沒位幼兒的特點,努力尋求多種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