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5篇)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

  [設計意圖]

  資訊社會已經到來,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本課正是基於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後,在應用部分設定了分析資料、處理資訊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資料、影象分析事物並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資料、影象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並透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xx~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瞭解到什麼?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製。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製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麼辦法?

  A、小組討論

  B、彙報

  C、提問:繪製的關鍵是什麼?

  3、學生嘗試繪製。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資料用折線統計圖繪製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資料繪製。

  (4)小組交流繪製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並 推斷髮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製情況,並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後,你能推斷出什麼?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xx~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

  A、看圖後你有什麼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

  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麼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

  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麼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麼新收穫?你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2

  《折線統計圖》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資料並製成統計表(單式和複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複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於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徵。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資料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透過對資料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麼?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師:是的,瀏覽的人真得很多,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瞭解和分析這幾年瀏覽相山公園的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人數?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麼?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年到()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年到()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麼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裡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麼?縱軸代表什麼?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透過什麼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帶著三個問題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3

  學情分析

  學生進一步瞭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瞭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會根據條形和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回答有關的問題。

  2.能掌握繪製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能獨立繪製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導學策略

  導學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 生活動

  一.揭題。

  二.展開

  1.投影出示P63練習第1題的統計表。

  先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後問題。

  (1)20xx年與1991年相比,哪些行業的人數增加了?哪些行業的人數減少了?

  (2)20xx年與1991年相比,哪個行業的人數增加最多?哪個行業的人數減少最多?

  (3)結合這個地區的總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寫理由。

  2.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完成下圖(第2題)。

  投影出示P63練習四第2題。

  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請學生說說是畫什麼統計圖?

  (1)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2)學生交流互評。

  (3)教師小結。

  三.鞏固

  練習基本練習題

  四.總結

  五.作業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材第126 、127 頁的內容及第129 一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 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歸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難點:

  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

  提問:從表中你瞭解了哪些資訊?如果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亞運會所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該怎麼辦?

  學生回憶並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資料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後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問:統計圖的兩個軸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二、教學實施

  1 、老師提問:第一幅圖很好地描述了中國獲得金牌的增減變化,第二幅圖很好地描述了韓國獲得金牌的增減變化,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並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個。

  現在大家自己動手完成教材127頁的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

  2 、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複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資料的變化趨勢。在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 、現在有了複式折線統計圖,咱們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 頁例2 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於平穩。

  4 、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 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 一15 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歲之後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亞運會,我們再去看一看學校的運動會。運動會上有一個專案——1分鐘跳繩子比賽。有兩位同學為了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提前10天進行了訓練,對每天的成績做了記錄,大家看教材第128頁中的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全班討論第四問,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

  李欣和劉雲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李欣是穩步提高,劉雲忽高忽低;李欣最後四天的成績呈上升趨勢並且比劉雲好,而劉雲最後四天的成績不如自己前幾天的最好成績。由此可以預測李欣的比賽成績可能會超過劉雲。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透過比較發現某地區7~15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後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緩,增長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個問題是開放式的,讓學生透過對自己身高與平均值的比較,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的實際指導意義。

  2、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根據甲乙兩地的氣候特點,選擇乙地比較適合樹莓的生長。“五一”黃金週時由甲地去乙地旅遊,應準備一些厚一點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

  陳明的體重在13~14歲間增長幅度最大,而且他的體重始終都高於標準體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 題。

  a牌彩電銷售量逐漸降低,而b牌彩電的銷售量在逐步提高並超過了a牌彩電的銷量,根據這種變化趨勢幫助商場經理做出決策,應加大b牌彩電的進貨量同時降低a牌彩電的進貨量,以保證比較穩定的銷售額。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資料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麼?

  (1)適合用條形統計圖不用研究變化趨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

  (2)適合用複式折線統計圖,因為透過比較,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外出參加旅遊的人數就越多。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麼不同?

  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製方法。透過學習知道複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資料的變化情況,並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資料。

  教學反思:

  隨著資訊科技的普遍,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簡單的實物投影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課件或網頁來輔助教學。可今天這節課,我卻認為用實物投影儀來輔助教學相對於製作課件而言要高效。教學由統計表引入,當說明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時,學生們很快想到了製作折線統計圖,這時可以請兩名學生在兩幅單式統計圖中分別中韓兩圖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注意:發給兩位學生的油性筆顏色必須不同)。然後,請學生觀察統計表回答哪一屆亞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少時,學生們發現手拿兩幅圖進行比較很庥煩,順理成章地引出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這時,教師將學生的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重疊在實物投影儀上,新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快速就製作成功了。此時,適時追問“複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哪條代表中國、哪條代表韓國?誰能想個辦法讓大家一看都明白呢?”從而自然過渡到補充圖例。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統計圖由學生手工製作),又使媒體的使用達到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同時與製作課件相比更省時、高效。

  練習反思:學生思維的僵化

  練習二十五第2題的第2小題,問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絕大多數的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還有的學生吵嚷著說“題目出錯了”。原來,他們只會順著1至12的順序找,而不會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學習了五年的數學,而且全班近半數學生在校外參加培優,可思維居然如此僵化,這是應試,也是我教學中沒能將數學與生活實際很好的結合。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5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資料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1.注重情境創設,產生認知衝突。

  本節課結合學生學過的複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教學。新課伊始,提出問題: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製作什麼統計圖比較合適呢?然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複式折線統計圖。

  2.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透過教師引導,並結合上節課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感知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第1課時複式折線統計圖(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你知道中國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嗎?你知道兩地的天氣情況嗎?

  (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交流)

  2.你還記得折線統計圖嗎?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

  提問: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製作什麼統計圖比較合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回顧舊知檢驗已學知識,為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1)猜想複式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遷移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想一想,複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學生自由交流)

  (2)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

  (課件出示教材84頁4月7日~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①觀察、彙報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組成。

  ②討論怎樣讀複式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得出:讀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與讀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相同,可以橫向觀察、縱向觀察、對比觀察等。

  ③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獲取資訊。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說一說獲取了哪些資訊)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討論,用知識遷移法來學習新知,使學生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同時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掌握複式折線統計圖。

  2.探究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課件出示課前製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縣兩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氣溫的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對比單式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填寫下表。

  相同點

  不同點

  單式折線

  統計圖

  (1)有標題、橫軸、縱軸、單位名稱。

  (2)確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單位。

  (3)先描點,再連線,連線要用直尺。

  只有一條折線。

  複式折線

  統計圖

  (1)有兩條折線。

  (2)有圖例。

  (2)小組合作探究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透過對比,你發現複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優勢?

  預設

  複式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出兩組資料數量的多少、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還可以比較兩組資料的變化趨勢。

  3.讀統計圖,解決問題。

  (1)兩地哪天的最高氣溫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兩地最高氣溫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漠河呢?

  (4)從總體上看,兩地這幾天的最高氣溫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透過對比單式和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夠從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理解。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6

  [設計意圖]

  資訊社會已經到來,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本課正是基於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後,在應用部分設定了分析資料、處理資訊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資料、影象分析事物並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資料、影象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並透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瞭解到什麼?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製。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製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麼辦法?

  A、小組討論 B、彙報 C、提問:繪製的關鍵是什麼?

  3、學生嘗試繪製。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資料用折線統計圖繪製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資料繪製。

  (4)小組交流繪製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並 推斷髮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製情況,並糾錯。

  三、應用

  1、出示: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後,你能推斷出什麼?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A、看圖後你有什麼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麼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麼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麼新收穫?你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7

  【練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2頁。自主學習天地P55的練習題。

  【練習目標】

  1、透過練習,進一步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練習重點】

  進一步練習複式折線圖的意義與統計圖。

  【練習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課本練習

  談話匯入

  師:P62中兩個城市平均氣溫統計表,根據表裡的資料,你瞭解了什麼?。

  生: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這說明要從表裡瞭解和收集數學資訊。

  回顧舊知

  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你能說一說一嗎?

  小結學習

  同學們,現在到小組裡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4、集體訂正

  二.自主學習天地

  P55第1、2題

  下面的統計圖是一個什麼統計圖?你從圖中瞭解到了什麼數學資訊?

  學生回答,集體訂正完成。

  2、智慧樹第1題。

  實線表示的是什麼?虛線呢?

  3、實踐大本營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麼需要一集體解決的。

  集體訂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麼需要用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

  自由敘述。

  四、小結:

  1、完成自主學習天地P55-56。

  2、小結:

  與同學們一起說一說,你今天的收穫和你的疑惑。

  重點讓學生就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透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進一步明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會作小結總結自己的收穫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統計: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並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注重知識發生過程中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而統計觀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全過程。

  二.加強習題的開放性,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提高與發展。

  學生分析:

  這節課教學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學前知識調查,調查中發現學生對投球遊戲這一體育活動專案很感興趣。對於複式條形統計圖, 雖然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但間隔時間較長,且我校學生來源複雜。因此,關於本節內容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建構。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真正深入到統計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能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資料中蘊含著資訊)。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統計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能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審美、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數學好玩”的思想,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統計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4.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能進一步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資料方面的特點。

  教法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六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採用“直觀體驗—操作感知的教學方法”,透過引導學生經歷活動實踐——合作交流——嘗試動手製作——掌握特徵——分析資料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分析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腦、練習卡、方格紙、彩筆

  課前活動:

  師:在體育課上你們做過投球遊戲嗎?根據你的經驗,猜一猜投球時單手投的遠,還是雙手投的遠?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究竟誰的想法合理呢?請同學們試一試,並收集小組單手、雙手投球的資料。制統計表(學生開始投球遊戲,做好記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課外,同學們做了投球遊戲,那麼結果是什麼呢?

  (學生紛紛舉手,想說說自己實踐的結果興趣高漲。)

  教師:你們是用什麼方式統計的?(學生可能有用統計表的,有用統計圖的,因為四年級學過統計圖。)

  生1:統計表。

  生2:用統計圖。

  生3:...

  教師:用哪個方式好呢?

  生1:統計表。

  生2:條形統計圖。

  生3:...

  二、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教師:請同學們來展示小組的統計方式。同學們來看看哪種方式更好。

  (先展示統計表再展示統計圖)

  生1:統計表方便操作。(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製成的統計表)

  生2:統計表可以製成統計圖,統計圖能更直觀的看出單手和雙手的差別。

  教師: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統計表的資料呢?(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製成的統計圖。學生設計出的統計圖各式各樣,整理後共有五種情形:第一種將兩組資料分別製成兩幅條形統計圖;第二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小組所有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全都挨在一起製成條形統計圖;第三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人兩種情形的條形摞在一起,用顏色區分;第四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個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挨在一起;第五種在同一張圖上,用不同顏色的條形分別表示兩種情形:有縱向的,還有橫向的。)

  教師:請同學們評價,哪幅統計圖既美觀又便於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談談你對這幾幅圖的看法。

  第五種比較起來最方便,形象直觀。

  (其他同學也贊同第五種最好。)

  教師:我們把像第五種這樣的統計圖叫“複式條形統計圖”,豎著的叫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橫著的叫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複式條形統計圖)

  三、最佳化統計圖:

  教師:請各小組修改統計圖。 (學生很認真、仔細,有的開始討論應該怎樣修改自己小組的統計圖。在討論修改中學生對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談談從你們組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呢?一邊展示自己組的統計圖一邊說)我們組的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投的遠。

  四、鞏固練習:

  1995-1999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很快,城鄉居民平均每年旅遊消費迅速增長,下表是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人均消費情況。

  1、把作業紙上的統計圖補充完整,遇到困難可以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回答。)

  五、回顧總結:

  1、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2、收集一些報紙上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看看能獲得那些資訊。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3、初步學會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1、 談話匯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颱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顧舊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

  師問: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資料?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最好?

  生:折線統計圖。師:製成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好處?生:易於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師:怎樣製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裡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

  (1)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麼好處

  (3)透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複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係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並由兩位學生板演並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麼?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教師在這裡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透過比較,形成共識。透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絡實際 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複式折線統計圖。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四、鞏固練習,複習小結:

  1、完成課本第62頁的試一試。

  2、小結: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複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於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複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聯絡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透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逐步明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發現最佳的統計方法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看懂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資訊,並能根據數量的變化趨勢作出適當的推測。

  3、使學生樂於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主動與人合作,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聯絡,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裡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看懂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資訊,並能根據數量的變化趨勢作出適當的推測。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學校氣象小組測得了20xx年濟南市月平均氣溫的變化情況如下:

  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從條形統計圖中的直條的長短可以看出氣溫的什麼?

  師:條形統計圖可以反映出各個資料的多少。

  2、折線統計圖的引入:

  師:從條形統計圖能夠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氣溫值,並能直觀地比較每月平均氣溫的大小,但不能直觀地反映每月之間月平均氣溫的變化情況。

  師:用怎樣的統計圖能夠直觀地反映每月之間月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呢?

  3、揭示課題:認識折線統計圖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認識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1)在折線統計圖中看到了一些什麼?

  (2)介紹橫軸與縱軸、刻度

  師: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月份、溫度)

  師:縱軸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比較

  相同點:橫軸與縱軸

  不同點:直條表示數量、點表示數量。

  (4)看資料師:20xx年3月濟南市的平均氣溫是多少℃?

  你是怎樣看的?(先看橫軸、再看縱軸)(11℃)

  師: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7月)

  (5)看上升與下降幅度

  師: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幾月和幾月之間?上升幅度表示什麼意思?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幾月和幾月之間?

  你是怎樣知道的?(看折線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師:平均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幾月和幾月之間?(10~11月)

  師:可以透過折線的升降來看統計量變化的情況。

  (6)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折線統計圖來表示氣溫等數量的變化情況,透過圖中折線的升降來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趨勢。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數量變化趨勢

  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的人數有什麼變化?

  在這裡又一次說明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折線統計圖主要透過折線的起伏,來清楚的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總結:在折線統計圖中,為了清晰地看出變化的情況,常使用省略號省去空白部分。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優點)?

  (1)“條形統計圖”主要反映的是數量的多少;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體現數量的'增減變化。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某地區一天室外氣溫情況統計圖

  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個時刻氣溫的高低情況;

  (2)不同:折線統計圖還更能反映一天中氣溫先上升後下降的變化趨勢。

  2、比一比:

  當然是折線統計圖!

  3、選一選:

  (1)某廠長想了解今年每個月生產

  增減變化情況,那生產科長該製作。

  (2)某數學教導主任想了解期中測試各班每個分數段的人數,進行比較分析,每班數學老師會製作。

  A。統計表B。條形統計圖C。折線統計圖

  4、用一用: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圖誰說得對?為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知道了使用折線統計圖可以表示氣溫等數量的變化情況,透過圖中折線的升降來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情況,折線越陡,變化越大。

  五、課後請欣賞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圓規量角器。

  教學過程:

  xxx

  直接匯入:

  師: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

  生:能直觀看到專案的數量,便於比較。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複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複習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回顧與整理:

  1.提問:上節課我們複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分類和繪製方法,這節課還是按照這三點來進行復習,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關於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2.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提綱:

  (1)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

  (3)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3.充分討論後彙報,教師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小結。

  (1)彙報統計圖的特點。

  ①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清楚地看出各個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關係。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分為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

  (3)繪製方法。

  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①整理資料。

  ②畫出縱軸和橫軸,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

  ③根據資料的多少描出各點,再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

  ④寫出統計圖的名稱和製圖時間,並標出圖例。

  扇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①根據所給的部分量和總量,求出各部分量佔總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應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統計圖中各個扇形所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

  ③畫一個大小適當的圓,根據圓心角的度數畫出對應的扇形。(注意各個扇形加起來必須是整圓)

  ④分別在各個扇形中標出對應部分的名稱和百分比。

  4.應用統計圖的知識解決問題。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教科書第116~118頁上的例1,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與對比,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及其變化情況做簡單分析。

  2.在觀察、對比、交流的過程中,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資料變化趨勢方面的作用,培養同學們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對摺線統計圖作分析。

  教具準備

  各類統計圖表,有關非典的統計圖片、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2003年春,我國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在抗擊"非典"期間,人們非常關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數。

  2.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表以及條形統計圖。

  師:從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資訊?從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數量的哪些變化?

  生1: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實,從統計表上可以直接看出當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數。

  師:總結得很好。

  生3: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師:統計表能很快了解到具體資料,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病人數量的多與少。

  3.揭示課題。

  師:如果要清楚瞭解"非典"病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透過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來嗎?其實整理資料還可以用另外一種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板書:折線統計圖,並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折線統計圖)

  二、分析研究,探尋特點

  1.觀察折線統計圖,分析統計圖中的資訊

  師:仔細觀察北京地區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你從圖中看到了哪些專案?

  生1:我發現折線統計圖上有名稱、時間。

  生2: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一樣,橫向表示日期,縱向表示人數。

  師:你從折線統計圖中還觀察到了什麼?

  生1:折線統計圖上還有許多的小點,這些小點都用折線連起來。

  生2: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們的傾斜程度還不一樣。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不但看到折線統計圖有點,有折線,還看到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們的傾斜程度也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就圍繞折線統計圖中的點、折線上升和下降、折線的傾斜程度討論以下三個問題。(師課件出示)

  (1)從圖中的各個點,你可以知道哪些資訊?

  (2)從折線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獲得哪些資訊?

  (3)從折線傾斜的程度又可以獲得哪些資訊?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師巡視,指名回答。

  生1:圖中的第一個點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後面每個格點上的點,表示的是相應時間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

  師:你從哪兒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生1:5月1日的點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的點最低,新增病人的數量就最少。

  師:你是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

  生2:把各個點連線起來,就形成了折線。折線上升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還在增多,折線下降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在減少。

  生3:折線上升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速度快;傾斜程度小,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慢。

  生4:還有,折線下降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慢。

  師: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麼時候?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是從5月1日到5月6日。

  師:你能用手勢比劃並簡單說明一下"非典"病人數量變化的情況嗎?根據變化情況,你估計6月份"非典"病人會怎樣變化?

  (抽生回答,全班進行評價。)

  師:正像大家所估計的那樣,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數量越來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協力和正確認識,防治非典,才讓新增病人減少。請大家根據剛才交流的資訊,獨立完成書上第117頁(1),(2),(3)題。

  (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2.議一議

  師:根據剛才對摺線統計圖的分析,請大家小組討論,說說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和條形統計圖比,它有什麼優點?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生1:折線統計圖很容易看出事情的變化情況。

  生2:它還能夠看出一件事情的變化趨勢。

  師: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相比,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數量的多與少,而折線統計圖中每條線段的上升或下降趨勢以及它們的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幅度或變化趨勢。特別是在有很多資料的時候,折線統計圖更簡潔。

  三、鞏固練習,反饋提高

  1.課堂活動第1題。

  師:生活中,有許多的現象都有上升與下降的變化情況。比如我們城市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大。(老師邊說邊用手勢比劃)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書中描述的生活現象。

  (1)從春天到秋天,梧桐樹上樹葉數量的變化。

  (2)一個人從出生到老,牙齒顆數的變化。

  ……

  教師逐條出示,學生思考後,進行比劃,抽一生邊比劃邊進行解釋。

  師: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現象有數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況?把你想到的比劃給同桌看,並解釋給同桌聽。

  2.第2題。

  (1)出示第2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評價時,說說自己選擇的理由。

  (3)結合第3個問題,思考:這些折線統計圖有用嗎?它在生活中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小結:利用折線統計圖,可以幫助銷售經理及時調整進貨,可以讓消費者把握消費的時機。

  四、總結反思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提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據交流情況,師生小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五、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徵。

  2、初步學會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3、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資料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推測。

  4、透過對資料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圖中獲取資料變化情況的資訊。

  教學難點: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學

  提問:小朋友們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哪裡舉行嗎?(北京)

  師:那你知道在過去的幾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的情況嗎?

  教師出示:24屆奧運會獲5枚金牌;25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6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7屆奧運會獲28枚金牌;28屆奧運會獲32枚金牌。

  提問:這樣表達大家認為好嗎?為什麼?

  教師: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示?

  學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教師投影出示:

  提問:從這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教師引導學生探討)

  二、探究新知,強化技能

  1、教師出示完整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師: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畫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看看和剛才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你能給這種統計圖起個名字嗎?

  讓學生髮揮想象自由闡述,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2、觀察這幅折線統計圖有哪些要素?

  學生觀察後回答:標題、橫軸、縱軸、線段、單位長度等

  3、掌握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從這張折線統計圖中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教師讓學生同坐之間交流,然後集體彙報。

  4、比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異同

  提問:今天學習的折線統計圖與以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異同?哪個能更好地反映我國奧運代表團奪取金牌數的變化情況?為什麼?

  學生充分探討,然後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夠清晰地顯示資料的增減變化規律。

  5、聯絡實際生活舉例論證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提問: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學生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折線統計圖,如股票分析圖、病人的心電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6、繪製折線統計圖

  教師:折線統計圖有這麼大的優點,那怎樣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它的畫法。

  讓學生開啟課本看第110頁例2,教師課件出示“陳東0~10歲身高情況統計圖”。

  提問:觀察與前面的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理解縱軸上0~50釐米用折線表示的意義(在繪製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選擇正確而合理的刻度)。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繪製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先確定位置再描點,然後再將這兩點連成線段。(教師課件演示0歲~2歲的描點、連線過程)

  提問:你能把這張折線統計圖完成嗎?

  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在課本上繪製折線統計圖,完成後教師課件演示繪製的完整過程,同時選取部分同學繪製的折線統計圖在實物展臺上展示。

  三、全課總結,構建模型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點撥。

  四、鞏固拓展,內化新知

  1、收集從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情況,並製成能折線統計圖,預測本地近階段的氣溫變化情況。

  2、完成課本第112頁練習十九的相關習題。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麼問題,激發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製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資料,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後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資訊?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透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釐米?是怎麼發現的?

  小明115釐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並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透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製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係,以後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xx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青少年中敢於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xxxx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xxxx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透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複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裡你得到了什麼資訊?(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資訊,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根據資料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瞭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xxxx—xxxx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後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一方面使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交流,逐步得到繪製折線統計圖的步驟和方法,為後面獨立繪製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