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酸棗樹》說課稿
《我愛故鄉酸棗樹》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愛故鄉酸棗樹》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我愛故鄉的酸棗樹》是語文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透過對酸棗樹的描寫,讚美了故鄉的酸棗樹,抒發了自己懷念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懷。文章第一自然段開篇點明主旨,直接抒發了“我”對故鄉酸棗樹、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接著第二至四自然段將強烈的感情融進了對故鄉酸棗樹生動形象的描述之中,著重描寫了酸棗樹葉、花、果的可愛。第五自然段讚美酸棗樹默默奉獻的精神。
瞭解酸棗樹的葉、花、果,從中學習作者細緻地觀察事物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酸棗樹的葉、花、果的可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中的生字新詞,積累詞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中的部分內容。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酸棗樹的葉、花、果,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與描寫的生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抓住重點詞句,結合看圖,引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酸棗樹葉、花、果的可愛,感受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
2、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與描寫的生動。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部分課文。
三、關於教法選定
“教無定法,但必有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特點,為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教學效果,我將直觀演示法、朗讀指導等方法滲透於教學過程中。
直觀演示法:
酸棗樹生長在黃土高原地區,我們這裡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為了將課文中的文字變得具體形象,便於學生認識瞭解酸棗樹,增強學生的感情體驗,在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出示酸棗樹每個季節的圖片,讓學生輕鬆地感知酸棗樹的葉、花、果的特點。由於課件集圖文形於一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觀與活動,使他們能在具體的影象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朗讀指導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貫徹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於課文詞句優美,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詞句,領悟作者感情。
四、課時安排
因為課後練習中設有小練筆“我愛故鄉……”,所以我將本課安排為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做到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體會酸棗樹葉、花、果的可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中的部分內容、從中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與描寫的生動。
第三課時在繼續學習課文,體會酸棗樹果可愛的同時,感受孩子們打棗吃棗的快樂,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自然段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練習介紹《我愛故鄉……》。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就簡單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五、教學流程
1、回顧拓展
在學習完第一自然段後,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誇家鄉”,在對學生進行句式訓練的同時,讓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感情也能油然而生。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酸棗葉的可愛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惺忪、悄悄地、羞答答”等詞語,再適時加以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酸棗樹嫩芽的可愛。接著我又從欣賞“翡翠”著手,帶著學生在課文的朗讀中瞭解酸棗樹葉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在多次的朗讀感悟過後,學生們在簡單的提示下就能順利地背誦描寫酸棗葉的句子了。
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酸棗花的可愛
上一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們見到了如翡翠般又綠、又亮還那麼光滑的酸棗樹葉,進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欣賞可愛的酸棗花,喜歡上酸棗花,並展開豐富的想像,接下來帶著對酸棗花的喜愛再讀課文。這樣使學生不僅學會觀察事物,又在課文的朗讀中體會到作者對酸棗花的喜愛之情。
有了可愛的葉、美麗的花做鋪墊,孩子們更想見到酸棗的果實了。這時運用多媒體讓掛滿青棗的酸棗樹出現在大家眼前,學生對小青棗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讓學生從直觀上體會故鄉酸棗樹的美,再透過朗讀詮釋自己對酸棗樹的喜愛。
4、創設情境,意猶未盡
在結束本堂課之前,我展示了酸棗樹掛滿成熟果實的圖片,給學生提供一個美好意境,並透過這一意境喚起學生的讀文情趣和慾望,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以上是我對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當然,課堂教學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授課結束後我在反思,如果在酸棗葉一段的學習中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抓住契機進行寫作指導,或許那樣的課堂效果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