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葉片的結構》說課稿範文
《觀察葉片的結構》說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實驗課題目是《觀察葉片的結構》,這是一節實驗探究活動課,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闡述對於這個實驗探究活動的理解及簡要的教學過程。
一、教材地位
《觀察葉片結構》探究實驗活動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生物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章第一節光合作用中的學生實驗探究活動。在這個探究活動之前已經有了幾個探究活動,並且學生還學習了生物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而在課程中體現科學探究是新課改的標誌,這種理念在北師大版的整個教材中貫穿始終,因此本探究活動是前面一系列探究活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功能上的延續。
二、學情分析
參與這個課題探究的是剛剛升入中學不久的七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是一群稚氣未脫的孩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生物學習之後,對生物學中的探究實驗活動獲得了一些感性認識;他們雖然好奇心很強,但是真正的興趣並沒有被培養起來。在探究活動中他們表現出很喜歡“玩”,但是“玩”的水平並不是很高,具有盲目性,在“玩”的過程中不能進行目標指向性很強的思維,進而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更不要說具有能力來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在探究過程中的問題了。這樣看來,提升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是本次實驗課的核心目標及意義。
三、活動目標
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是讓學生在參與《觀察葉片的結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提問題、查詢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動手實施實驗的全面探究能力。
四、教材處理
在對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情狀況進行分析之後,我把整個探究課分為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中,採用師生互動交流教學法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預測和解決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來體驗實驗設計過程、延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第二課時中再讓學生按照實驗方案來自主實施實驗探究。
這樣處理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擴充到實驗探究活動中,激發了興趣,提高了參與探究的積極主動性。
五、教學方法
在第一課時中,主要以討論交流方式為主,在第二課時中以自主探究方式為主。
六、教學過程
對於七年級學生的`探究實驗課,我的看法是培養他們在探究活動中的思維能力是第一位的。思維活動是探究活動的靈魂,要把思維和動手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起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作用,沒有思維的探究活動,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只能是機械地重複,意義不大!
那麼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真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但是真正的興趣不等同於一時的好奇心和衝動,能否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生探究的動力是讓學生學會探究的第一步,所以一開始,我就啟發學生圍繞本實驗活動的課題開啟想象的空間,來思考,來發問,讓他們提出自己真正想要探究的內容!這樣就避免了束縛於教材的被動,激活了教材,也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我們能不能看到葉綠體?顯微鏡下的葉脈是什麼樣呢?氣孔是什麼樣?可不可以看到它關閉的過程?
最後,我根據課時要求、實驗可行性並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確定了實驗探究的內容:
1、觀察葉片的柵欄組織
2、觀察葉片的海綿組織
3、觀察葉片的葉脈
4、觀察葉片的氣孔
5、觀察氣孔的開閉(選做)
這樣,在沒有偏離教材的主旨目標的前提下,優化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想探究”的期待心情中學習下去,他們的真正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二)學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我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怎樣選取合理的實驗材料和實驗用具,並介紹了葉橫切片的做法。
在教學設計中我依次設定了以下問題和步驟:
1、探究生物學的方法包括哪幾步?
2、對於此次探究活動你所感興趣的問題有哪些?
3、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原理是什麼?
4、怎樣處理葉片才能達到觀察的要求?
5、想一想看實驗中還需要哪些工具?
6、歸納葉橫切片的做法及實驗方案。
這樣,我讓學生從已經瞭解的顯微鏡原理入手,把怎樣製作葉橫切片的問題拋給了學生,並由此展開,讓學生確定實驗用具,這樣做的同時還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了實驗用具的用法!
在怎樣選取實驗材料的環節中,我讓學生明白怎樣選取才能方便取材,還能達到好的觀察效果!在這個實驗中選取了綠蘿和玻璃海棠作為實驗材料。
(三)闖難關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實驗展開設想,讓他們撞上難題。科學探究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讓學生吃點“苦頭”,才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引導學生設想實驗進行中遇到了以下難題:
1、怎樣讓葉脈觀察起來更直觀,怎樣讓葉脈在顯微鏡下更容易發現?
2、怎樣撕取葉表皮效果更好?要多想幾種辦法。
3、如何才能觀察到氣孔開閉?
由於這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所以他們的思維積極性主動性很高。
這時學生會發現實驗並不是有了初步的想法就可以順利地實施下去,要把自己的意圖完成下去,還可能會遇到新的難題,必須解決他們才能繼續完成實驗,這樣,學生感覺到了“要考慮細節”的重要性,觸發了學生的思維!
(四)擴空間
在“闖難關”的環節中,限於課堂條件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我留給學生在課下完成,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把以前學習的探究生物學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運用。
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詢到以下資料:
1、觀察葉脈的方法:用葉片吸收紅墨水標記葉脈。
2、撕取表皮的方法:學生查詢到可以用透明膠帶或用指甲油來撕取葉表皮。
3、觀察氣孔開閉的方法:可以採用玻璃海棠的葉子用生理鹽水或蔗糖溶液來完成實驗。
透過以上環節我在第一課時突破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難點。
(五)去實踐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開始自主動手實施探究。(見實驗報告)這時,作為教師,我在他們的實驗中只是充當了一個指導者,發現學生實驗中的不足並及時進行指導,儘量不去幹預。為了充分地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提高自主意識,我還在報告冊中設計了記錄實驗中發現的問題一項。
在實驗中,雖然第五項內容只是選做,但是有些學生的積極性高,選做了這個實驗,這說明學生的興趣被真正地調動起來了。
我認為只有把學生的思維調動和探究活動本身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真正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自主,有了自主性才有了動力,這樣學生才能在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去擁抱科學!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歡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