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說課稿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第三部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下面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佈置”、“課後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 說教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絡密切,又直接關係到《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絡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絡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迴圈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絡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絡的辯證觀點

  三、 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藉助於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瞭然,突出重點。再透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 說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複習目標,並要求學生提前複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透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並加以掌握。

  五、 說學法

  透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本身對本部分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對高考題有個正確的認識,理解高考的重難點及試題的難易程度。

  六、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主要分為“基礎知識複習”、“鞏固練習”、“走近高考”三個版塊。

  1、基礎知識複習

  由於本節知識相對較簡單,內容明瞭,在課前教師佈置了複習的作業,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採用提問和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分別複習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首先學生回答能量流動的概念並從概念推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複習過程時,教師利用大螢幕出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讓學生以概念為主軸,按照“輸入、傳遞、散失”的順序複習能量流動的過程。同樣根據這幅圖讓學生總結能量流動的特點和傳遞效率同時帶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並拓展講解生態金字塔的形態和意義。最後教師設問,學生回答,複習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研究意義。在這個複習過程中教師也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了檢查。

  2、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穿插在基礎知識複習的各版塊中,選取了一些和本節知識密切相關且難度適中的習題,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在複習完能量流動的過程後,選擇瞭如下習題:

  七、 板書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板書列舉了本節的知識結構框架,可以使學生簡單明瞭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加深記憶。板書設計如下:

  八、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概念:

  能量的輸入、傳遞、散失的過程

  (二)、過程:

  輸入:總能量為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傳遞:沿食物鏈(網)逐級傳遞

  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流入分解者

  被下一營養級所同化=攝入量—糞便量

  (三)、特點:

  1、單向流動

  2、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

  (四)、研究目的:

  合理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關係,使之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九、 作業佈置

  在課堂上將發給學生的練習題選取一部分進行精講,剩下的一部分留作課後作業。

  十、 課後反思

  這節課複習的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設計時就定下了以複習知識為輔,以做題為主的方針。在幾位老師的建議下,上課時適當壓縮了複習的時間,精簡了語言,所以這節課留給學生做題的時間還是比較充分的,符合原先的設計。此外在複習的方式上也加以了改進,主要以學生為主,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較好。

  這就是我的說課稿,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