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說課稿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說課稿

  我說課的課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六方面對本框教學進行說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治》必修第4冊,《生活與哲學》第1單元第2課的第1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一框《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對基本問題進行深一步探討,探究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這部分教材分別介紹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以及它們的基本形態,學好本框內容將有助於學生們樹立正確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避免唯心主義,具有很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每個說1~2個)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基本含義。及其他們的基本形態。

  2、能力目標: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使學生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能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各說2~3個)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讓學生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根本分歧,如何得出堅持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瞭解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今後進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定,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重點說)

  1、 課題引入: 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透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 講授新課:(35分鐘)透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秘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著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 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路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 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為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