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的說課稿

氧族元素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高階中學化學課本(必修)第一冊第六章《氧族元素 環境保護》的第一節,教材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這部分內容的突出特點是它處於學生剛剛學完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的知識,因此完全有可能有條件,也應該充分發揮理論知識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教材以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為依據,透過讓學生觀察圖和表,採取討論的方式來安排氧族元素性質變化規律的學習。

  第二部分是臭氧,介紹了臭氧的初步知識和同素異形體的概念。教材從正反兩方面介紹臭氧,使學生全面地看問題,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第三部分是過氧化氫,對這部分內容現行大綱只要求做常識性介紹,教材也只是側重於從用途的角度做了簡單的介紹。

  在全節的最後,還安排了關於硫化氫的選學材料。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節,緊接在第五章《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之後,是以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理論為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第一個元素族,因此,對氧族元素的學習可以說是對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知識的應用。透過本節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初步學會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同時又是對學生思維、分析、推測能力的訓練,因此本節教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使學生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其單質和化合物性質遞變的關係。

  (2) 使學生對臭氧和過氧化氫有大致瞭解。

  2、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讓學生初步瞭解保護臭氧層的意義,加強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運用所學的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知識,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鞏固元素週期表中族的概念,初步學會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科學方法,加深對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知識的理解,因此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以及氧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但是由於本節是學生首次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因此這兩點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氧族元素之前已學習過鹼金屬元素與鹵族元素,他們對同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性質變化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剛剛學完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知識,因此完全可以也應該發揮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關於氧族元素的教學(第一課時)

  這一部分教材以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知識為依據,透過讓學生觀察、分析圖6-1氧族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以及表6-1氧族元素的性質,從原子的核電荷數、電子層數、原子半徑、最外層電子所受作用力的大小,非金屬性和金屬性等幾個方面來討論氧、硫、硒、碲的結構和性質的變化。對於單質性質的變化,主要集中於物理性質方面,而化學性質則結合氧化物、氧化物對應水化物以及氫化物的性質加以討論。由於學生已有了元素週期表的知識,因此除了討論同一族元素性質變化的規律外,還比較了同一週期元素的非金屬性。

  這是教材中的內容安排。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我認為可以首先組織學生根據氧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運用元素週期律理論,對元素性質變化規律進行推測,推測氧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然後分析課本中所列相關資料以及相關的反應事實,最終驗證理論推測的正確性,得出氧族元素性質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包括以下幾點:

  1、性質相似點

  ① 元素化合價相同,在化學反應中,主要顯-2,+4,+6價(氧例外)

  ② 都能形成H2R型氣態氫化物(Te不能與氫氣直接化合)。

  ③ 都能與氧結合生成RO2和RO3型兩種氧化物(O除外),其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H2RO3和H2RO4型兩種酸。

  2、性質不同點

  ① 物理性質的遞變性(結合教材表6-1中氧族元素的單質物理性質的內容講解)。

  ② 從O到Te,元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③ 從O到Te,單質與氫氣化合能力逐漸減弱;對應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

  ④ 從S到Te,所對應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逐漸減弱。

  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更好地學會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推測能力。

  由於學生在鹵素一章曾比較詳細地討論過F、Cl、Br、I與H2反應的難易及生成的氫化物的穩定性;在“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一章又學習了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與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程度以及氫化物穩定性的關係,因此本節只是對以上知識的擴充套件和應用。

  3、氧族元素與同週期鹵族元素非金屬性的比較

  可以用O、F和S、Cl為例,讓學生在已有的物質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知識的基礎上,推斷出氧族元素比同週期的鹵族元素非金屬性弱的結論。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能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反應事實,如S、Cl2分別與變價金屬Fe、Cu的反應為例作分析比較,得出氧族元素比同週期鹵族元素非金屬性弱的結論,然後引導學生用原子結構知識進行解釋,效果將會更好,能突出結構對性質的決定性作用,並培養學生利用已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於臭氧的教學(第二課時)

  在這部分中,同素異形體的概念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學生在初中雖然已學過金剛石和石墨,但那時沒有專門介紹這個概念。在本節中,以O2和O3為例介紹這一概念,並聯系初中學過的金剛石和石墨,進一步擴充套件到硫有多種同素異形體。除同素異形體外,這部分主要還介紹臭氧的初步知識,包括:

  1、 O3和O2 物理性質的對比

  2、 O3 的化學性質:極強氧化性和不穩定性

  3、 O3的用途

  這部分的教學中,應注意使知識的學習與思想教育的滲透有機地結合。例如,教學中可以透過對臭氧多與少、遠與近對人類及地球生命作用不同的學習,讓學生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和方法。

  (三)關於過氧化氫的教學

  這部分內容,現行大綱只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大致的瞭解,因此教學中應注意把握分寸,不宜擴充套件及加深,教師可側重於從用途角度作簡單介紹,並將H2O2 與H2O進行比較。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可用於實驗室製備氧氣,有條件教師可補充一個演示實驗。

  在這個課時當中,知識方面,臭氧這部分應緊抓同素異形體的概念,並與同位素概念作比較,使學生真正從本質上區別它們。能力方面,過氧化氫這部分可結合H2O2分解產生氧氣的反應,讓學生比較它與KClO3分解制氧氣的不同,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由於本節的學習位於元素週期律之後,強調知識的網路化,因此應注意從O3與O2 ,H2O2 與H2O的對比展開教學。

  最後是選學材料這一部分,硫化氫作為選學材料,教學特意補進這一節,原因有:

  1、 本章知識主要是硫和硫的化合物,硫是典型的具有變價特徵的元素,教學中主要圍繞-2→0→+4→+6價硫這條線展開學習,重中之重是相應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因此必須掌握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規律,為充實這條線,特補充這節內容。

  2、 透過硫化氫的教學,可加強學生對含有最低價態非金屬元素化合物還原性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除了介紹H2S的物理性質,實驗室製法外,重點落在H2S的化學性質上,包括可燃性、還原性、不穩定性,其中以還原性為重中之重。

  二、 反饋練習(見投影)

  三、 佈置作業(見投影)

  作業:[第一課時] 課本習題一、三 1、2

  [第二課時] 課本習題二、四

  選學材料:整理本節內容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六、板書設計(見投影),(氧族元素)說課方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