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品樂陶陶》說課稿範文
《紙品樂陶陶》說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四年級美術(上冊)第3課《紙品樂陶陶》。
一、教材分析:
《紙品樂陶陶》一課,是利用各種紙質材料,採用紙團、紙繩、紙條,並根據其效能運用合適的工藝手段進行構思、設計和製作,從而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從課題到內容趣味性都比較強,富有新意。透過引導學生“接觸美——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展示美——延伸美”,來完成手工製作。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也能為他們今後的手工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我所授的內容為活動一。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了搓紙製畫,對紙品手工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基礎,也對手工製作也具有濃厚的興趣。但四年級學生正處在兒童學習繪畫的“過渡期”,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日漸豐富,觀察能力逐步提高,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但除了課堂上掌握的基本知識技法外,其它表現技能卻難以跟上,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當積極引導,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培養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充分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紙繩、紙團貼上畫製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能製作出一幅裝飾畫。
2、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及綜合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細緻耐心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用不同的方法搓紙繩,團紙團,並創作出簡單的裝飾畫。
教學難點:搓紙繩的方法及畫面構圖的設計。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的編排意圖與學情狀況,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欣賞法、實際操作法、觀察比較法和引導探究法等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他們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2.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行為來解決問題。
五、教學設計:
為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結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美的觸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一個在購物時遇到疑惑,尋求學生幫助的情境。同時展示教師示範作品,每一小組派一名同學上來摸一摸、說一說,讓他們經歷看、摸、想、說的過程,對作品的質地——“紙”,有個初步的認識,並對手工製作的“美”有切身的體驗,從而激發興趣,自然順利匯入新課:紙品樂陶陶。也為整節課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二)媒體介入,作品欣賞——美的欣賞
匯入新課之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激發熱情,運用多媒體,精選一組圖片,配以悠揚音樂,學生仔細觀察,欣賞美的同時,感受到紙工製作美的魅力,更受到了沒的薰陶,為進一步的學習與創作提供了“原動力”。
(三)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美的發現
欣賞了美的作品後,我引導學生:這麼多美麗的作品,你們想不想也創作一件呀?
由此進入製作材料的準備與製作方法的探究步驟。
在前面感性認識與欣賞的基礎上,引導小組內討論:製作材料是什麼;紙團和紙繩要怎麼樣製作?然後請同學們動手嘗試搓紙繩、團紙團。並小組討論解決: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解決?例如:紙團的大小怎樣才能基本一致?搓的紙繩怎樣才能不易鬆散?
教師巡迴指導並點撥:要使紙團的大小搓繩之前,將紙條裁成一樣寬,用力均勻一些。要使搓的紙繩不易鬆散:用手沾點水搓,向一個方向搓。整根繩搓完,再區域性搓……
接下來藉助多媒體,透過播放音樂,及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好要用的素材。這一環節對基本素材的準備,是創作成功的最關鍵點,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既緊張又活潑,且讓學生體驗了操作過程的樂趣。
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探究,設計了這樣一個的問題:製作這樣的一件作品是不是隻要會揉紙團、搓紙繩就可以呢?這僅僅是一些材料而已,要形成作品啊,還得發揮集體智慧,一步步進行。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製作過程,分幾步完成呢?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提醒學生構圖要簡潔,塗膠要塗均勻,貼上要牢固。這一環節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透過學生的動腦以及學生的思考交流,掌握創作方法。
(四)小組合作,自主創作——美的創造
在以上各環節完成後,學生創作熱情高漲,創作慾望進一步提升,這時候就是讓他們自主創作的時候了。在創作過程中,要求他們分工合作,有的學生可能構思能力較強,就可以讓其自由發揮;有的學生可能動手能力強,就可以安排其具體操作。教師適當的進行指導,並充分運用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讓他們在體會創作快樂的同時,進一步理解紙品的製作方法。
(五)作品展示,共享成功——美的展示
各組完成作品後,將學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讓創作者介紹自己的作品:設計中的閃光點,製作中的不足處等等。然後讓學生相互的欣賞,產生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提高審美能力,共享成功喜悅。
(六)拓展延伸,迴歸生活——美的延伸
美術教育,不僅僅在課堂。特別是本節課內容,學生創作熱情高漲,創作慾望強烈,因利勢導的延伸至課後,既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讓學生運用手工製作的作品去裝飾自己的生活空間。拓展作業為:課後,自制作品,裝扮自己的家。
至此,整堂課任務圓滿完成。
六、教學評價:
在這堂美術教學課的設計中,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活潑有趣的教學手段,創設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提供給他們許多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整節課上我始終堅持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對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展示來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透過雙向反饋來落實。
總之,本節課我貫穿新課改的理念,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歷“接觸美——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展示美——延伸美”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掌握手工的基本技法,體會製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