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說課稿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說課稿
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
我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數學》基礎模組下冊,第9章立體幾何的第3節《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課題是《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上課班級是單招11101班。
首先說教材
本節課安排在學習了直線和直線的位置關係之後,是後一節研究平面與平面位置關係的基礎,同時也是後面繼續學習立體幾何的必需。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本節課主要學習直線與平面的三種位置關係,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判定定理以及初步應用。其中,線面平行的判定充分體現了線線平行和線面平行之間的轉化,它既是後面學習面面平行的基礎,又是連線線線平行和麵面平行的紐帶!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實現從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的非常重要的.
說學情
班級11級機電專業綜合高中班。
優勢學情:學生已經學習了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關係,具備了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與推理演繹的能力,對把立體幾何問題轉化為平面幾何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方法和思想。
劣勢學情: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但是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演繹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
說目標
基本目標:
1.透過對圖片,例項的觀察,抽象概括出線面三種位置關係。
2.透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歸納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並能運用判定定理證明一些空間位置關係的簡單命題。
3.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
較高目標: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演繹能力,感受轉化思想的應用.
說重、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是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難點是操作確認並概括出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說教法、學法
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課的基礎較差,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但是機電專業男生多,比較活躍,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雖然動手能力不強,但願意動手,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驅動法,探究發現法和小組合作法,同時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在實踐中感受體會,透過思考交流提高數學表達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結合我校的教改模式(任務引領,學做合一),利用導學案,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初步感知線面的位置關係,透過課前的試試看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整節課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活動交流,探究為主線,教師的引導為輔,講授時間不超過20分鐘。
下面重點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大致的分為感知定義、探究新知、應用新知、課堂檢測、總結反思、佈置作業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感知定義
透過創設生活情境,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教室的門關上再開啟,其餘同學觀察線線,線面的位置關係。
讓學生在直觀感知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的基礎上,抽象出數學概念,實現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
再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實物模型(長方體,日光燈與地面等),輔以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接著由學生用文字表述定義(從公共點的個數),用數學符號表述定義,並畫出圖形。教師進行評價,正確的給予肯定,糾正不足之處.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線面的三種位置關係。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
(用時約5分鐘)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探究,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採用了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將一本書開啟),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研究過程,實現了情感目標。輔以多媒體演示實物(書),引導學生觀察書本的邊緣與桌面的位置關係,引導學生把線面平行的問題轉化為線線平行的問題進行思考,實現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轉化思想這一目標。
在演示和動手操作中鼓勵學生猜想判定線面平行的方法,透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將書的封面開啟的過程)的方法來確認判定方法,讓學生再次經歷數學的研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對確認判定方法的肯定,幫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確認了判定方法後,鼓勵學生用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來表現這一方法,透過文字語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透過符號語言來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透過圖形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下來設計了“找一找”和“辨析” ,透過“找一找”, 進一步加深對定理的理解, 透過對問題的辨析,質疑,反思,加深對判定方法中的“平面外的直線”和“平面內的一條直線”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定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質疑思辨、創新的精神。
這一過程用時約20分鐘。
第三部分:應用新知
透過例項和鞏固練習應用線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加深對判定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學以致用,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樹立學習的信心。
(用時約8分鐘)
第四部分:課堂檢測
讓學生透過課堂檢測檢查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清,並透過小組交流,共性問題一起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其中檢測1的第5題是為下一節課線面平行的性質作鋪墊。
(用時約5分鐘)
第五部分:總結反思(用時約2分鐘)
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總結知識內容與思想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
最後:佈置作業
作業分三個內容:一是導學案上的導練,由易到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第二是課後的動手做一做,實現數學學習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是預習下節課的內容。
說反思。
教學效果評價
1、透過學生的探究以及與學生的問答交流,發現其思維過程,在鼓勵的基礎上,糾正偏差.
2、在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時,教師透過觀察,就個別或整體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表現做出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透過應用(上黑板板演、問答交流等)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並在講評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透過作業,反饋資訊,再次對本節課做出評價,以便查漏補缺,指導今後的教學 。
教學反思
教學亮點,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