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創造意識,培養勇於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為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係著一關鍵,透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講 練 提問 討論 歸納 總結的`程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瞭解程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複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採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並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後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教學程式:
1.匯入新課:
複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氧化銅失去銅,發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同學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為例,透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徵:化合價升降。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徵。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啟發學生分析討論,並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氧化劑 還原劑
為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鐘書,然後讓一位學生上臺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並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生氧化反應; 價降,(電子對偏向)發生還原反應。
為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並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後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即:
接受電子 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 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 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
五、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複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
3.聯絡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並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並同時佈置課後作業,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