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導遊詞(精選10篇)

蘇州留園導遊詞(精選10篇)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州留園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門後留園全景圖前)

  有道是:“蘇州好,城裡半園亭。”現在,我們就來遊覽蘇州著名的園林--留園。田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結構緊湊,富麗堂皇。其餘的三處分別是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園。同時,留國也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所謂全國的四大名園,是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四處園林,其中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是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而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則是南方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園的門很小,高不過2米許,寬不過1.5米,很不起眼,小中見大,這正是私家園林的典型特徵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園又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一起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範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廳正中上方懸掛著“吳下名園”匾額,似乎要告訴我們留園曾經擁有的輝煌,大型漆雕屏風上繪有留園的全景圖,它是用2500塊玉石鑲嵌而成的。那麼,為什麼要用2500塊玉石呢?因為這幅圖是在蘇州2500歲生日的時候,由揚州藝人所雕,每塊玉石代表了蘇州一年的歷史。透過這幅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留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是精華所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築取勝;北部具有農村田園風光;西部林木高聳,盡得山林野趣,整個園林佔地30多畝。

  那麼,這座園林為什麼叫“留園”呢?其實,留園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她最早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相當於哥白尼、布魯諾生活的年代。第一個主人叫徐泰時,曾經當過工部營繕郎中,所以他對建築是有一番研究的,這對他後來修建東園很有幫助。因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為太僕寺卿,相當於從建設部的高階官員升到交通部的部長。徐泰時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權貴,在遭人彈劾罷官回家以後,修建了東、西兩園,東園就是今天的田園,西園後來被他的兒子捐做寺廟,也就是今天的西園寺。徐泰時去世以後,這個園子也就逐漸荒廢了。到了清代的嘉慶年間,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的吳縣東山人劉蓉峰辭官回家後買下了東園的舊址,改建為“寒碧山莊”,因為園內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又叫“花步小築”,因為前面有一條路叫花步裡;又因為主人姓劉,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劉家花園”。光緒年間,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廢園,盛旭人精通醫道,原在常州開國藥店,經李鴻章介紹,獻丹藥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興之下,就把臺灣海峽的釣魚等三座小島賞給盛家種藥草,因而盛家很有錢。

  盛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後就將它改名為“留園”,一個原因是“劉家花園”的“劉”與“留園”的“留”諧音,這是花園易主常用的一種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將“隋園”改為“隨園”;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園時曾發現一塊“長留天地問”的石碑,據說是劉伯溫寫的,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爺的保佑,也希望留園能永遠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風月伴煙夢”,這個“留”字又有讓客人留連忘返之意。清末樸學大師俞樾在《留園記》中講,“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遊憩也。”

  從留園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園主修建花園時花費了不少心血,田園中的每一處建築,每一個小品.每一副對聯,每一處題額,都別有一番用意。因此,我們在遊覽園林時,必須把握住園主的用意,這樣,您才能真正領會到園林的魅力所在。蘇州園林大多數以“隱逸”為主題,那麼,留園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景觀跟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從留園的門廳到中部花園入口處的腰門,是一條50多米長的“S”形過道,這條過道是園林建築中空間處理極為成功的例子,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請大家跟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體會。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著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臺裡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著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現在,我們來到了留園的中部,園中有大型假山和寬闊的水池,極具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特徵。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漏窗,透過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隱隱可見、我們說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說:“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則有何趣?”這六扇花窗,圖案各異,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裡邊看,你會感到隨著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幾個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牆上有磚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壇裡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交柯”指兩樹枝幹交錯纏繞,象徵夫妻連理,百年好合。此處以粉牆為底,翠柏山茶,上有磚額點綴,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山水畫。

  (到綠蔭軒)

  這座“綠蔭軒”,軒名取自明代詩人高啟的“豔發朱光裡,叢依綠蔭邊”詩句。原來,在綠蔭軒旁曾種有一棵老櫸樹,一棵老楓樹,樹枝像兩把大傘遮在屋頂上,所以叫“綠蔭軒”。在留園的中部,可以觀賞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這兒便是我們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橋上紫藤開花,樹木發芽,似乎凸顯出一幅立體的春色圖。來到後邊,牆上有“花步小築”四個字,為什麼要寫上這幾個字呢?留園一帶舊名“花步裡”,“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裡”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們常說的“里弄”、“鄰里”,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所以,二十五戶人家稱為一里;“小築”就是小的建築,比如“網師小築”,主人很謙虛地說,我這個花園只是花步裡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此處園主以牆為紙,牆角散置湖石,花壇中堆石筍,植天竺、爬山虎沖霄而上,又垂下幾縷綠葉,整幅圖畫給人以運筆凝鍊灑脫之感。

  (繼續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樓”,《水經注》中有“目對魚鳥,水木明瑟”的說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鳥蟲魚,讓人感到山青水秀,環境幽雅;樓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為“恰航”;樓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將登樓的踏道藏於其中,邊上刻有“一梯雲”,取自“上樓僧踏一梯雲”,將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騰的雲朵,使人有一種飄浮於仙境之中的感覺,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鋪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俗稱“花街”,這一片鋪地上的圖案有“金魚”、“蓮藕”、“仙鶴”……,象徵“年年有餘”、“百年好合”、“健康長壽”……,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寄託了主人的美好願望。

  請大家隨我到露臺前,這兒是園主人觀賞夏景的地方。池子裡種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競相綻放,美景盡收眼底,因為露臺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臺。此處,還可以觀賞到前面的假山。園林建築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為湖石假山、黃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國這兒的假山比較特殊,下面黃石填底,給人一種穩健的感覺,上面湖石為頂,非常秀麗,因而兼有陽剛、陰柔之美,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回過頭來,大家所看到的這座建築是田園中部的主體建築“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詩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國有句老話叫“心定自然涼”,在這個地方,你是否有一種“聞名心底涼”的感覺呢?

  (走進曲廊)

  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有300多米,另外兩廊是拙政園的水廊和滄浪亭的復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為沿牆走廊、爬山廊、水廊、迴廊、樓廊等;按形式又可分為曲廊、波形廊、復廊、廊是園林建築中獨立的有頂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虛”字,有連貫的作用。留園的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牆直廊曲,明暗相間,有的地方貼近牆面,有的地方又有間隙,還種了一些花草,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廊顯得更加活潑。廊在這裡有這麼幾個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擋雨;二是景點之間的聯絡紐帶,天然的遊覽線路;三是作為平緩地過渡,巧妙地將客人引到山上的“聞木樨香軒”,觀賞秋景。爬山廊的旁邊牆壁上有明代鐫刻的“二王”法帖。與眾不同的是,此處的法帖只收“二王”書法,點評全放在釋文的後面,可以讓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自己欣賞評點。至今,留園儲存了359方法帖,堪稱園林一絕。

  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聞木樨香軒”,“木樨”就是桂花,這兒四周遍種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飄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倒映水中,隨波盪漾。因此,這兒是觀賞秋景的地方。我們說,蘇州園林建築的命名很講究,此處的“聞木樨香軒”也包含有深刻的禪理,佛教的禪宗講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卻看不見,摸不著,無影無蹤。

  (進入可亭)

  過了水澗、小橋,來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說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了。觀賞園林有動觀和靜觀之分。如果說走廊是我們動觀園林的地方,那麼亭子就是我們靜觀的場所。可亭的周圍有一些圖案,有鐵柺李的葫蘆、漢鍾離的扇子、呂洞賓的寶劍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暗八仙”圖案。亭中這個桌子是用靈壁石做成的。靈壁石產於安徽靈壁縣,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聲”,這在蘇州園林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剛才,我們已經分別看過了觀賞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處的可亭就是觀賞冬景的場所,它的四面種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園外遠方山頂的積雪、冬日的夕陽……

  現在,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對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樓與可亭形成了一個對景。所謂對景,就是從甲觀賞點可以觀賞到乙,從乙觀賞點可以觀賞到甲。從這兒望去,明瑟樓就像畫舫的前艙,涵碧山房猶如船艙,兩座建築組成了一艘形神兼備的“寫意抽象式”畫舫,微風吹拂,波光盪漾,這艘船就像在水中緩緩航行一般。那麼,為什麼蘇州園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築呢?比如,拙政園有香洲,獅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這與蘇州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有關,蘇州地處江南水鄉,舊時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園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園林的生活氣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種建築形式,有廳、有臺、有樓、有閣……,是蘇州建築藝術的集萃,並可增加園林建築的層次感,使其更具有觀賞性;三是船形建築介於似像非像之間,符合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要求;四是體現了園主的隱逸思想,《莊子.列禦寇》中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遊,泛若不繫之舟”。“不繫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成為他們來去自由、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標誌;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義,儘管他們希望隱逸,但文人士大夫骨於裡的那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想拋棄不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對老百姓好,實行“休養生息”的寬鬆政策。

  這條花街盡頭就是遠翠閣,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島名“小蓬萊”。《史記》中講,瀛洲、方丈和蓬萊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據說山上有仙人和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尋藥,並在宮苑中疊造三神山,此後三神山也就成為造園中常見的題材。前面這個方亭叫“濠濮亭”。為什麼叫“濠濮亭”呢?濠、濮均為水名,《莊子.秋水》裡面有這麼兩個故事: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觀魚,莊子說:“魚自由自在的多麼快樂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之快樂呢?”莊子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理解魚的快樂呢?”另一個故事講,楚王派人去請莊子出來做丞相幫他治理國家。莊子說:“我聽說有一隻大龜,已經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裝起來,用手巾蓋在上面,珍藏在廟堂之中。那麼這隻龜是死了被人供奉著好呢?還是活著在汙泥中搖頭擺尾的好?”那兩個人講,“好死不如賴活,當然是活著的好。”莊子說:“那麼你們回去吧;我呢。寧願做一隻自由自在的活龜。”莊子的這種思想與文人士大夫們所追求的隱逸淡泊的願望相符合。所以,一進園時,我就跟大家講,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一個主題,後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大家抬頭看,這便是曲溪樓,書聖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園主對書聖的景仰。曲溪樓向右就可以進入了西樓,它位於五峰仙館之西,所以叫“西樓”。它處於五峰仙館和曲溪樓之間,為取得統一,東邊採用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五峰仙館相呼應,而西邊做成粉牆漏窗和飛簷翼角與曲溪樓相呼應,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一過西樓,地平臨水,清風吹來,這裡便是清風池館,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開,與濠濮亭、小蓬萊構成一個景區,不種荷花,池水明淨,樓臺倒影,環境十分幽雅。後面有“汲古得梗處”,意思是指打深井裡的水要用長繩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學問,就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和下極大的功夫,含義深刻,令人深思。

  留園的東部是高低錯落、曲折深邃的建築群,這裡是舊時園主生活起居和宴飲活動的場所,透過粉牆、走廊等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形成了重院疊戶、庭院幽深的景緻。

  (進入五峰仙館)

  出清風池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峰仙館,為什麼叫“五峰仙館”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前面的假山,這座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山。留園的主人非常喜歡石頭,他蒐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館是留園三代主人不斷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臺基為青石,似為明代遺物。據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五峰仙館是在東園的後樂堂、寒碧山莊的'傳經堂基礎上翻建的。五峰仙館建成後,盛氏將其作為主廳,是生日、結婚、小孩滿月等重要活動場所,透過一排紗隔、掛落、飛罩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部為宴飲會客之處,佈置十分講究,以中間圓桌上的花為分界線,供桌左邊為主人,右邊為主賓,接下來由中間向兩邊,由近及遠,按長幼尊卑,-一對應就坐。古時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拋頭露面,裡邊的廳相對於外邊的廳叫內廳,人們還將其夫人稱為內子、內人、賢內助等,內廳也可以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候使喚。這個廳也被稱作楠木廳,因為室內主要構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質地好,紋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為什麼這兒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來日本兵曾將這裡作為馬廄,這些楠木柱下邊被馬啃壞了,建國後重修時只得用水泥補上,為了美觀才用漆將其掩蓋起來。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釣魚是日本國土,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國盛氏後人手中,這些楠木柱子正是當年日本侵華有力罪證。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歷史教訓,不要讓其重演。五峰仙館兩面牆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掛屏,紅木板上有上圓下方兩塊大理石,不僅在形狀上有變化,而且包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間流傳留園有三件寶,即大理石座屏、冠雲峰和魚化石。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寶大理石座屏,這座大理石畫屏非常珍貴,石質好、石紋妙、尺寸大,仔細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這塊大理石採於雲南點蒼山,有“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的境界,全國罕見。

  (石林小院旁)

  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們說大院要“動中觀”,小院要“靜中觀”。大家看這邊有幾個字“靜中觀”。這個院子南北長29米。東西寬15米。園主別有用心地將院子隔出六個小院子,互相溝通,給人的感覺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層次非常豐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現在,大家站在這個角度看一看,上面的這塊石頭像不像俯衝下來的老鷹,下面的石頭像不像昂頭向上的獵犬?所以叫做“鷹犬鬥”或“鷹鬥獵狗峰”。前面的牆上好像有一面鏡子,鏡子裡邊有這隻老鷹的背影。其實,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裡面的背影是另一塊石頭,這種用隱蔽的手法構成對景、漏景、框景,匠心別具,恰到好處,讓人感到院子很大,層次很深。

  院中的這座建築叫“揖峰軒”,朱熹說:“前揖廬山,一峰獨秀”。軒名是來自古人文章,但是園主對石頭的恭敬之情卻不難發現,劉蓉峰愛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遺風,他曾經蒐羅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築書館寵異之”,認為湖石不僅能給人以美感,還能得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揖峰軒環境幽雅,不妨作為三四個好友論詩作畫,操琴對弈的好地方,大家看裡邊有琴、有棋。尤其是兩桌,一邊是圍棋棋盤,一邊是象棋棋盤,拿掉棋盤,桌子形同七巧盤,可以拆開來隨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內用來拜月,也可取一牆角放花盆、茶具等。紅木菱花門窗上的蝙蝠、雙錢、萬字圖案等都是吉祥的符號。古人讀書總要找一個幽靜的地方,陶淵明講,“既耕亦已種,時還我讀書”,“還我讀書處”便是主人的書房,不過,它在揖峰軒的後邊。

  (站在鴛鴦廳前)

  揖峰軒東邊的這座大型的廳堂,就是留園著名的鴛鴦廳,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庫門上有磚額“東山絲竹”四個字。為什麼叫“東山絲竹”呢?是不是劉恕是東山人的緣故呢?這幾個字也說明了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主題的重要性。其實,“東山”也有一個典故,《晉書》上講,謝安在浙江東山隱居,朝廷幾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動心。所以後人就用“東山”或“東山高臥”指代隱居,“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天井外邊原來是盛家的戲廳,在這裡聽戲品曲,好不愜意!置身於此,能說園主不是“東山高臥”嗎?

  而這“鴛鴦廳”也是一種重要的園林建築形式。鴛鴦本是水鳥名,因為它們雌雄偶居總不分離,所以中國民俗中常把配對的事物用“鴛鴦”稱之。大家請隨我一起來看看鴛鴦廳有哪些特點。第一,我們從外邊看只有一個屋頂,但裡面卻是兩個屋面;第二,外邊看是一間房,裡邊是兩個廳;第三,兩邊的功能也不一樣,有男廳、女廳之分,和冬廳、夏廳之別。大家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廳,北邊是男廳。那麼,有人就會問了,男廳、女廳怎麼區分呢?過去,中國社會很講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來比較一下,男廳一般建築華麗,樑架扁方,且精雕細刻;而女廳則比較簡樸,樑架用圓木,沒有什麼雕飾,就連地面上的方磚男廳的都比女廳的大。如果還分不清的話,大家不妨看一看,哪邊的風景漂亮那邊就是男廳,這兒當然是朝冠雲峰這邊風景好了。除了“鴛鴦廳”名字外,它還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碩之館”,“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隱居休息遊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碩”指有名望的人;“館”是四通八達的地方。連起來講就是:這裡是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聚會的地方。銀杏屏門上的這篇《冠雲峰贊》是清末著名的樸學大師俞樾寫的,還有全景圖後的《留園記》也是俞樾寫的,俞樾與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歡留園的山水景色,這些文章使得留園更加迷人。

  (站在林泉耆碩之館門前)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塊石頭就是舉世聞名的“冠雲峰”,“冠雲峰”與蘇州十中的“瑞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西湖的“皺雲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稱。冠雲峰是留園“三寶”之一,重5噸,高6.5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獨峰觀賞假山湖石名峰。酈道元的《水經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高霞雲嶺”之句,冠雲峰之名即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喜歡造型奇特的石頭,孫悟空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賈寶玉則是女媧補天所剩的頑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書畫家米芾被人稱為“石痴”,他曾讓人給石頭穿上衣眼,擺上香案,與石頭稱兄道弟,他將太湖石特點歸納為瘦、皺、漏、透。大家不妨看一看冠雲峰,瘦是說這塊石頭苗條修長;皺指石頭的表面有花紋;漏指雨水不會積存在石頭上,順著孔隙很快就會流出來;透是說石頭上有很多孔洞,玲瓏剔透,這只不過是這些石頭的一些外部特徵。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歡石頭,更是把人的情感賦予石頭,對石頭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人自身修養的要求。有人從瘦、皺、漏、透引申出來的頑、清、拙、醜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眼前的這塊石頭可有一番來歷了,據說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宋徽宗在東京修建“壽山艮嶽”時,讓朱勔幫他蒐羅奇花異草、珍木怪石。朱勔利用手中的職權,巧取豪奪,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臘起義,蘇州也發生了石生起義。宋朝的花石綱導致了國庫空虛,政治腐敗,很快就被金滅掉了。當時有兩塊有名的太湖石被稱為“大小謝姑”,“小謝姑”沒有來得及運走,後來被一位姓董的買了下來,他的女兒嫁給了徐家,將這塊“小謝姑”作為嫁妝,改名為瑞雲峰放在當時的東園裡,留園也因為這塊石頭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地方官為了討好皇帝,將這塊石頭運到蘇州織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十中,讓皇帝玩賞,一直未搬回來。盛康買下留國後,總覺得留園沒有瑞雲峰就少了幾分靈氣。因此他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多銀兩,終於尋到了另一塊石頭,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冠雲峰,當時搬運它時,真可謂過河架橋,見山開路,房擋拆屋,據說這塊石頭也是花石綱的遺物。

  冠雲峰西邊的石頭叫岫雲峰,東邊的石頭叫瑞雲峰,是當年盛氏尋到冠雲峰後為了應景才這樣佈置的。後來,盛康的兒子盛宣懷還將他的三個孫女分別取名叫冠雲、瑞雲、岫雲,為留園平添了一段佳話。冠雲峰前面的池子叫浣雲沼,冠雲峰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這池水來清洗冠雲峰。實際上也就是說,做人也要向冠雲峰一樣,時時洗滌身上的“塵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對自身修養的要求。池子裡邊種有睡蓮,水池裡邊養有金魚。冠雲峰的北面有冠雲樓,東面是冠雲亭,還有冠雲臺、儲雲庵等幾個建築,當時主人為了烘托冠雲峰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圍建築的高度。大家請看,這裡周圍的建築有比冠雲峰高的嗎?

  (站在冠雲樓北牆處)

  冠雲樓下面北牆上的這塊石頭叫魚化石,也是留園“三寶”之一。這塊魚化石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有關魚化石最早的記載,要算《山海經》了。當時人們對石頭中的魚形圖案無法解釋,只好發揮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龍魚、鱉魚,想成神仙的坐騎。那麼,魚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專家考證,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由於火山噴發,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將魚蝦掩埋凝結而成的。

  在我們的遊覽結束之前,大家不妨回過頭來想一想,留園是不是到處都給我們一種古樸凝重的石文化感覺,那些用湖石、黃石堆疊的假山,營造了留園的山林氣氛;那些湖石名峰,增添了留園傳統藝術氛圍;那些大理石座屏、魚化石等,充滿了清新而樸素的自然氣息;那些牆壁上的書條石記錄了留園的昔日風采,這些作品林林總總從具體到抽象,無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把園林比作“立體山水畫”、“無聲山水詩”、“綜合藝術博物館”。我想,透過對留園的遊覽觀賞,大家一定會覺得這種評價是很貼切的吧。

  風風雨雨四百多年,留園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當時園主所期望的“名園長留天地間”,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繁榮富強的今天,方才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留園是蘇州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2

  盛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後就將它改名為“留園”,一個原因是“劉家花園”的“劉”與“留園”的“留”諧音,這是花園易主常用的一種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將“隋園”改為“隨園”;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園時曾發現一塊“長留天地問”的石碑,據說是劉伯溫寫的,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爺的保佑,也希望留園能永遠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風月伴煙夢”,這個“留”字又有讓客人留連忘返之意。清末樸學大師俞樾在《留園記》中講,“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遊憩也。”

  從留園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園主修建花園時花費了不少心血,田園中的每一處建築,每一個小品。每一副對聯,每一處題額,都別有一番用意。因此,我們在遊覽園林時,必須把握住園主的用意,這樣,您才能真正領會到園林的魅力所在。蘇州園林大多數以“隱逸”為主題,那麼,留園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景觀跟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從留園的門廳到中部花園入口處的腰門,是一條50多米長的“S”形過道,這條過道是園林建築中空間處理極為成功的例子,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請大家跟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體會。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著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峰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著“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著一方扁額,上面寫著“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4

  蘇州南部的留園,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這兒風景秀麗神奇,素有“吳下名園之冠”之稱。替假裡我親眼目睹了它的風姿。

  留園分為四個景點。中部山水見長。一座座奇山玲瓏峻秀,有的像精雕細琢的香爐,有的如同層層疊疊的綵帶,有的恰似含苞欲放的水仙……真是美極了!湖水碧波盪漾,波光粼粼,像一面鏡子,映著天,映著日,也映著奇山怪石;又似一個個頑皮的小孩不停地帳.山水相依,別有一番景緻。

  東面以法塔庭院取勝。13層的鎮山塔,猶如一柄巨劍,直刺天空,大有“刺破青天”之勢。一座座小巧玲瓏的庭院裡,一件件建築物、一個個裝飾品雕刻精美,牆上、柱子上畫著“龍風呈樣”、“龍爭虎鬥”、“花鳥蟲魚,,等許多出自名人之手的壁畫,真是栩栩如生。

  北部田園以怪石稱奇。“哪叱鬧海”“店僧取經”、“張飛威武”的形象,等等,特那是那塊“孫悟空”的怪石,只見它手持金箍棒,圍著虎皮,一對火眼金睛,抓耳撓腮地在盤算著捉拿妖怪的辦法,形象逼真。

  西部的山林以古樸典雅著稱。幾幢古樸典雅的屋子,花草簇擁,富有野趣。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這兒遊覽、進餐。

  ·面對這一派奇蹟般的園林風光,我不禁探深地讚歎道:“美啊,蘇州留園!“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5

  今天爸爸帶我去參觀了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

  留園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由徐泰時所建,他當時建了兩座花園,稱作“東園”和“西園”而留園就是原本的“東園”,“西園”則是現在的西園寺,之後因為徐泰時的後輩好賭成性把東園賭給了劉恕,改名叫“劉家花園”,之後被慈禧娘娘給了盛康。劉恕希望以後留園還叫“劉家花園”可盛康不同意,最後盛康在家中挖到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長留天地間,盛康覺得很好,便改名為“留園”。現在,留園已經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了,並在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雖然留園的門十分樸素,但裡面卻別有洞天。一進門,就會看到由2500塊玉石組成的留園全景圖,十分精美。冠雲峰瘦、皺、陋、透的特點。我們來到了“可亭”,可亭對面的閣樓——“涵碧山莊”就像一艘船,“船”的前面就是一片湖,在可亭中看來,便是“船在水上”。

  留園的美讓我牢記,地上的每一塊石頭,屋頂的每一片瓦,假山、閣樓處處都顯現出江南民族的特點。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6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的四大園林有哪四大園林嗎?有北京的頤和園,有蘇州的留園,有蘇州的拙政園,還有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可見,蘇州園林早已赫赫有名,其中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更是聞名中外。今天,我就帶大家一遊“留園”。

  走進留園我就被那古色古鄉的韻味所包圍,那裡有許多小橋、池塘、亭臺樓閣、假山,彷彿我就是一位仙人,慢步在留園之中。

  留園裡的小橋大部分都是用石頭做成的,池塘裡的荷葉嫩綠嫩綠的,荷花有紅的、粉的、白的……有的競相開放,有的含苞欲放,時而有幾架“小飛機”停在荷花上,多麼美麗的一幅畫呀!我不經想起了楊萬里的美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留園的亭臺樓閣也很有名,一個個亭臺樓閣是由一條條長廊連起來的。樓閣窗戶形狀各異,有圓形、花朵形、八邊形、扇形。樓閣窗戶的花紋千姿百態、像龍、像鳳凰、像孔雀、像朱雀,都應有盡有。

  假山是蘇州園林的一大特色,留園也不像外。留園的假山千奇百怪,有的像大理石的雄獅,有的像展翅高飛的雄鷹,還有的像紋絲不動的烏龜,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留園的美讓我們留連忘返,我愛蘇州園林,更愛偉大的祖國!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7

  四園,蘇州就有兩園,“拙政園和留園。”暑假正好去蘇州玩,我怎麼會放過這兩大景點呢!

  由於我各種偷懶的原因,在這裡只介紹留園。

  沒有到園內,直接到園的入口,我就驚呆了!雖然現在已經成了售票中心,不過殘留的古建築還是看得出以前的繁榮富麗。

  進入園內,大理石的地板上,每走幾步都有一塊樣子奇特的石頭,很快就進入了長廊,長廊裡有許多活了不知幾百年還是幾千年的樹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兩棵芭蕉了,這兩棵芭蕉

  一個喜陰,總是低著頭不受陽光的撫慰,一個喜陽,頭老是向著太陽,沐浴著陽光,朝氣蓬勃。

  穿過長廊,我們來到了留園中心,那裡有一塊又大又陡的石頭,留園就是石頭出名。據說這石頭都是第一任主人的建築留園時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這石頭挺神奇的,從第一個洞口倒水時,另外幾個洞口也流水。

  進入留園後園倒沒什麼好玩的,不過橋下的地板卻是蠻好玩的,石頭裡面有小金魚的標本!想一想光鋪這條路就得要好幾天吧!

  哇,這留園可真是令我“留”連忘返呀!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8

  留園與拙政園,寄暢園,瞻園同稱江南四大名園,風景如詩如畫。其中留園在山水優美的魚米之鄉——蘇州,清代歸劉榮峰所有,俗稱“劉園”,後來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走入留園,看到的是一個不是完全封閉的屋子,順著屋子往裡走,看到的是一條長廊。長廊的中間有兩棵樹,它們長得似乎要到一起去了。兩棵樹的上方有一塊十分顯眼的牌子,上面刻著“古木交柯”四個大字。繼續向前走去,到了一個小亭子,從那兒能看到前面的風景,真是美麗無比呀!

  到了長廊外面,看到的又是另一種風景,正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小湖,湖水清澈透明,在太陽的印襯下顯得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鏡子,映著天,映著日,也映著奇山怪石。山水相依,別有一番景緻。地上有“年年有餘”,“長壽”與“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徵物。

  再深入,進入了古時老人們休閒泡茶之地,古色古香。花紋獨特的屏風,簡約唯美的八角窗,還有各式各樣的瓷杯木具,令人眼花繚亂。

  轉了一圈,到了西邊的盆景園,哇!這裡的花草樹木數不勝數,有的中規中矩,有的稀奇古怪,實在是令人讚歎不已。

  留園真是一位有著悠久歷史的詩人啊!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9

  留春園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公園,那裡一年四季的景色就像一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一樣多姿多彩。

  夜慢慢的來臨,它把一閃一閃的星星撒向天空,把玉盤似的月亮掛上天空。我和弟弟來到留春園裡玩耍,留春園的四周屹立著一顆顆姿態優美的柳樹,微風一吹長長的枝條隨風舞動,好像一位小仙女精心梳理自己頭髮,周圍還圍著一棵棵高大筆直的松樹,如同一個個穿著碧綠軍裝計程車兵,保護著小仙女。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留春園中間的音樂噴泉了,噴泉分外層和內由五座小橋組成,橋下就是清澈的泉水,隨著音樂的高低開始噴射起來,五光十色的燈光照耀著噴泉,十分美麗,噴泉有的像燃放的煙花,有的像公雞的尾巴,還有的像一把高大的寶劍,足足有五米高呢!有一些調皮的小水珠不聽話,非要跑到地上玩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橋下安著一個小噴泉,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你要是從那裡過,可得小心點,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落湯雞“。

  噴泉周圍栽了許許多多小花小草,一片一片如同碧綠而有彈性的毛毯鋪在那裡,花朵點綴在翠綠的毛毯上,顯得格外美麗。

  天越來越黑了我們戀戀不捨得離開了美麗的留春園。

  美麗的留春園讓人流連忘返,我永遠忘不了你,啊!我愛美麗的留春園。

  蘇州留園導遊詞 篇10

  3月24日,學校組織我們小記者團一起去參觀留園。

  我們三(六)班由我、許慧敏和黃子馨參加。到了留園,第一眼就看見許許多多的假山,精緻極了!

  留園創建於公元1593年,是世界文化遺產,和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留園為5A級園林,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即山水、田園、山林和庭園。園林內景區示意圖顯示,園內共有26處景點。園林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臺”、“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名為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樹風光,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以野趣和假山為奇。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主要景觀。還有“小桃源”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一些著名景觀,不禁讓我感嘆留園的巧奪天工!

  植物園裡梨、杏、桃三花齊放,像是給留園繡上了幾條彩色的花邊,給人以無限遐想。

  但願時間能停留在此刻……

  美麗又神秘的留園,真令人流連忘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