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1
一、活動目標
1、閱讀、查詢與"秋天的葉子"有關的資料、在此過程中獲得與秋葉有關的文學及科學知識、激發觀察秋葉的興趣、產生探究南北秋葉的慾望.
2、策劃觀察、探究秋葉的小組活動方案、走進校園、小區、公園或山野、開展觀察探究活動、瞭解葉子的生長特點和生長環境等情況、記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引發進一步的拓展閱讀.
3、透過主題材料的閱讀和觀察實踐的感觸、學習用習作抒發對秋天葉子的熱愛之情、拓寬習作內容、提高習作水平;透過製作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鍛鍊動手實踐的能力、提升勞技才能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思維.
4、學習宣傳成果的方法、收集資料、製作成果並進行交流、形成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開展展示活動的能力.
5、藉助鳶尾花部落格平臺、提高學生資訊科技運用的水平及與異地同學相互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安排
整體時間:20xx年10月12日-11月30日、為期8周、每週1節課.
三、活動設計
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形式
評價指標
第一週
1、在部落格上釋出"秋天的葉子"主題實踐活動啟示、激發學生搜尋資料、開展觀察探究活動的興趣.
2、指導學生完成"秋天的葉子"綜合實踐試驗組發出的調查問卷(前測).
1、在網路上搜尋與"秋天的葉子"有關的圖文資料、和老師一起同構閱讀材料.
2、填寫調查問卷.
網路閱讀
上交資料
閱讀問卷、作答
網路蒐集資訊及
處理資訊的能力
完成調查問卷的
態度和答題分析
第二、三週
1、利用《樹木到了秋天為什麼會落葉》等閱讀材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
2、動員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1、自主閱讀文章、交流讀文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共同確定要研究的問題.2、繼續在網路查詢有關"秋天的葉子"的資料、相互交流.
自主閱讀
課堂討論
小組合作
閱讀能力(獲取關鍵資訊的能力)
提出問題的能力
溝通、交往的能力(包括網路)
第四周
1、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活動方案、製作有關表格.觀察學生表現、適時指導、提供支架.
2、在鳶尾花網站觀察學生的閱讀回覆情況、指導深入交流.
1、小組策劃"觀察探究"行動方案.
2、繼續完成拓展材料的閱讀、把閱讀答案以回覆的形式發到鳶尾花和大家交流.
小組討論
合作設計
小組交流
小組評價
交往與協調的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
資訊處理能力
第五週
1、發放"秋天的葉子"觀察活動記錄表.
2、對學生進行觀察、探究活動之前的相關指導.
3、引導學生關注跨地域合作學校的實踐情況和進展.
1、分組按調查方案活動、到校園、小區、公園、植物園等地方觀察、探究榕樹葉子.
2、網上、網下交流觀察、探究結果.
3、關注跨地域合作學校的實踐情況和進展.
實地調查
小組課堂合作
小組網路評價
跨地域網路交流
運用感官、數學計算、科學概念等方法、解決活動中的衝突、在活動中構建知識、形成能力、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踐能力
網路文明及互動狀況
第六、七週
1、網上、網下反饋觀察、探究活動情況.
2、利用各種資源、培訓學生製作幻燈片及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
3、出示"展示交流"指引、指導學生用習作、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整個實踐成果.
4、引導開展跨地域交流活動.
1、交流觀察、探究活動情況.
2、學習製作幻燈片及葉子標本、葉貼畫等手工藝品.
3、按"展示交流"指引、各小組用習作、手抄報、電子版報、ppt等形式呈現整個實踐成果.
4、進行網上(瀏覽江陰同學的成果)、網下跨地域交流活動(互寄"葉"子禮物).
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
小組網路交流
整理各種成果
跨地域網上、網下交流
參與活動程度
交往與協調的能力
運用文字語言、資訊科技、自然科學、勞技知識等方法、解決活動中的衝突、在活動中構建新知、形成實踐能力
網路文明及互動狀況
第八週
1、簡單回顧主題活動過程.
2、指導小組成員彙報活動成果(網上網下).
3、發放評價表、指導開展自評和互評.
1、派代表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2、欣賞小組及江陰要塞試驗小學的活動成果.
3、開展評價、反思活動.
交流成果(網上網下)
觀看相關錄影
活動評價及反思
語言表達能力
參與合作表現
成果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透過多種活動專案,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多變的活動方式,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徵的多種活動。透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自身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②、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③、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
④、瞭解社會資源,並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⑥、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教師發展目標:
①、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策略。
②、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④、培養教師之間的協作精神。
⑤、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
3、學校發展目標:
①、營造“自主、合作、開放”的校園文化。
②、密切與社會、家庭的聯絡。
③、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
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實踐內容:(略)
五、活動方式:
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在個別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特別的興趣,並且對該問題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允許學生獨立地進行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也需要與他人交流。在小學階段,特別提倡家長支援和參與孩子的探究活動,但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為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聘請具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援,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為活動單位共同完成一項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透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體討論,以求對某一主題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多種形式交融使用。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群,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要對校外活動的空間範圍、活動情境進行事先考察和推想並作出合理的規劃,儘可能採取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儘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援,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
班級集體探究需要全班學生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再透過全班集體討論,交流大家蒐集到的資訊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入探究。此後,可以進入第二輪研討,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組研究、班級研究或其他各種合作研究形式要強調集體中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要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和認真鑽研為基礎,避兔出現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閒,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學生之間的不合作現象。個人研究並不排斥交流與合作,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分享資源。
六、工作措施:
(一) 課程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小學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課時為3-4年級每週2課時,5-6年級每週3課時。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建立彈性課時制度。
(二) 制度制訂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常態課”,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學校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級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三) 師資建設
1.全面參加培訓,促使指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把握課程的特點,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
2.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指導教師快速成長。培訓要求:①參加培訓的教師相對固定;②培訓時間要保證有教師系統學習;③培訓的內容系統全面,專題設計合理,有助於骨幹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同時掌握實踐經驗;④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自主實踐,實現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本校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分享相結合,學校整體現場觀摩與個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結合。
(四) 課程開發
課程資源開發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核心問題。
(1)利用校本開發的理念編寫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
(2)建設實踐基地,如語文學科基地,英語學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資源庫,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
(4)繼續開發、落實非指定性領域的課程內容,如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競賽、大課間操、班幹部輪換等。
七、評價獎勵: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應堅持發展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評價的方式主要有測試、觀察、彙報表演、成果展示、答辯、競賽等。
(一)評價內容:
1.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量與態度。
2.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3.知識、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
4.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二)評價方式:
1.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個別評價與集體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2.建議建立《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檔案》,將學生參與每一項活動的過程及評價裝入成長檔案袋,期末進行綜合評價。
3.提倡協商研討式評價,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並根據協商的結果進行評價。
4.恰當運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5.評價要客觀、公正、合理,要從促進學生學習的角度恰當地解釋評價資料,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動力。
6.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方法、態度和體驗的評價,重視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獎勵措施:
每學期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一次公開課活動,一次論文撰寫活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評比,一次學生研究小論文評比。每學期末,學校擬表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秀指導教師和學生。
八、操作措施:
1、成立領導小組。確保每週每班的資訊課、勞技課、研究性學習課安排。
2、在教師中廣泛開展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和理論培訓,瞭解其內涵理念、目標、操作的基本原則,不斷提高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規劃和設計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一方面學校將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開展校內培訓,並將培訓計劃納入學校整體工作之中。
3、學校加大宣傳力度,開好家長會,積極爭取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對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工作的支援。聯絡社群,與周邊居委加強合作,資源共享,擴大學生的實踐活動範圍。
4、做好經費保障和後勤保障工作。加強後勤管理,落實責任制,並制訂好安全工作方案,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保障活動全過程安全順利進行。
5、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三步走,第一階段為模仿階段,模仿其他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師感悟綜合實踐活動;第二階段為摸索創新階段根據前階段的模仿感悟,結合我校的特點提出切合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並予以實施;第三階段為總結模式,根據操作的結果確定符合我校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系列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3
一、設計主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優雅的生活環境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追求。學生是未來的主宰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應該從小培養健康意識、環保意識和審美能力,這一任務無疑就落到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我們開展“養護花草,健康生活”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在學生動手查閱資料、養護花草,動腦思考的基礎上,讓他們掌握關於花花草草的知識,來美化自己的健康生活,提高動手動腦、交流共享、辯論溝通的各方面能力。
二、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觀察花草、查閱資料、調查訪問、親自養護花草,讓學生掌握瞭解更多的花草知識,知道養護不同花草益弊,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健康美化生活的能力。
1、透過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確立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透過觀察、諮詢,瞭解自己家中或親友家中自己感興趣的花草的相關知識,並在小組交流;
3、設計自己家庭各功能房間需要達到的健康美化標準,網上查閱或訪問專家,瞭解相關功能花草的知識;
4、小組交流,評選最佳組員代表小組在全班中進行交流;
5、根據自己需要和代表推介情況,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並寫好觀察日記。
三、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關注並瞭解花草的相關知識,能選擇合理的方法查閱編輯資料,訪問時要掌握交談技巧,有禮貌地傾聽被訪者談話並注意做好記錄,掌握養護花草的方法與技巧,提高裝扮美化生活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班級主要以小組活動為主,在家庭或社會訪問主要以本人、小組為單位。透過查閱法、研究法、調查訪問法、實踐法等開展各項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有關花草知識的瞭解和人們生活標準提升的認識,讓學生懂得種花養草已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花草是人類的朋友,能陶冶人們的情操,寄託人們的感情,美化、淨化、健康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花草的相關知識,積極參與到養花護花、美化健康生活中來。
四、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透過查閱資料瞭解有關花草知識,包括花草的生活習性及養護要點、室內應用等。
2、進行調查、訪問和實地考察,瞭解花草的生態習性及養護要點、對環境的益弊等,培養養護花草的能力和美化健康環境的意識及審美設計意識等。
難點:
1、查閱、摘抄有關花草後,進行歸類彙集整理或繪製手抄報。
2、調查訪問和實地考察並寫出調查報告。
五、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1----3周。
第1周:課堂常規教育。結合學科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簡單指導。
第2周:確定活動主題。經過教師提議,全體同學交流討論,確定活動主題。
第3周:制定活動計劃。在全班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完善活動計劃,側重於研究方法和活動流程的討論。
第二階段:
根據活動主題,查閱蒐集資料,製作手抄報。4----8周。
第4周:組內交流:自己家種養的花草的相關知識,從而總結出蒐集整理花草知識從哪幾方面入手。全班進行完善。
第5周:網上查閱自己喜歡的花草資料,提前聯絡微機教師安排時間及地點。
第6周:到圖書室查閱自己喜歡的花草資料,提前聯絡圖書管理員。
第7周:根據查閱的資料,製作手抄報。
第8周:展評手抄報。
第三階段:
實地參觀或訪談專家,瞭解種養花草的相關知識。9——12周
第9周:實地參觀花卉基地,觀察各種花草樹木,做好觀察記錄。
第10周:訪談專家,瞭解種養花草的相關知識。提前聯絡韓汶栩家長或王其華老師物件。
第11周:整理觀察記錄和調查報告。
第12周:先組內後全班交流觀察記錄和調查報告。
第四階段:
小組交流,資源共享,每位同學掌握更多的花草知識。13——15周
第13周:整理前段時間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在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花草的相關資料。
第14周:組內推選代表在全班內交流,注重方法和形式的運用。
第15周:圖片展:我最親愛的朋友——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第五階段:
“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16——19周
第16周:準備“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資料。
第17周:籌備“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推選成立評委會,同時成立工作小組。
第18周:“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學生根據推介情況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並評選最佳推介員。
第19周:評選班花班草,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
第六階段:
成果展示,活動總結。20——21周
第20周:成果展示,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小明星。
第21周:活動總結。形成書面報告。
成果呈現形式:活動計劃、蒐集整理的列印或手寫資料、手抄報、調查報告、觀察記錄、活動過程的照片集錦或影像資料、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正確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噸的進率關係。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體驗和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樂趣,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二、活動安排
1.活動地點:教室、操場
2.活動物件:三年級師生
3.活動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動過程
1.毫米的測量
透過對數學課本長、寬、厚進行估計的活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透過判斷學生們估計的是否準確,引起同學們進行精確測量的慾望。是同學們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厚度不到1釐米,即課本的厚度不能用整釐米數表示。從而引出毫米,體會毫米產生的意義。使學生明確,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是毫米。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毫米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可以讓同學們測量1毫米的厚度是幾張紙。
2.分米的測量
利用同學們手中的尺子,告訴同學們1分米=10釐米,之後組織藉助直尺同學們用手勢來展示1分米的長度。由於同學們手比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貼在一起,然後向相反的方向分開,分開的距離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兩指一分就是
一分米。同學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去進行估計。估計一下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再精確測量。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可以讓同學們測量多少本作業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
3.米的測量
在以前的學習生活中中同學們接觸過米這一長度單位,組織學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後大家分組測量前後黑板還有門窗的高度。鞏固加深對米的認識。
4.千米的測量
為了使同學們對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需要組織同學們去熟悉的操場感受1千米有多長,安排實際走100米。推測1千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等活動,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
5.千克與噸的認識
兩人一組背對背相互背一背,體會一下對方的重量。一般同學們的平均重量應該是25千克。同學們透過背同學所體會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麼 40個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噸。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5
活動背景:
植物生長都有其規律,春華秋實,週而復始。上學期,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秋風掃落葉”,透過活動,同學們認識到,秋天時,隨著氣溫不斷降低,花草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來,到了冬季,絕大部分葉子基本都落光了,除了常綠植物。但是一道春天,氣溫回升,花草樹木又會發出新芽,長出新葉,恢復生機。這就是自然規律。本學期我們確定主題為“春風吹又生”是上學期活動的延續。兩個學期是一個週期,客觀的反應了植物一歲一枯榮的迴圈往復。
活動目標:
“春風吹又生”綜合實踐活動預期達到的目標有如下幾方面。
一、 引導學生進行跟蹤觀察,瞭解記錄花草樹木從發芽到長葉的完整過程。
二、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思考,尋找美,發現美。
三、 培養學生分工協作,探索研究,共同提高的習慣。
四、 指導各活動小組記錄好觀察日記,遇到不懂的問題,自己尋找答案,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五、 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它給人類帶來美得享受,我們更要愛護它。
活動準備:
第一:成立活動小組,根據座位順序組成活動小組,或者根據家庭住址,住的近的同學成立活動小組,方便活動時集中。各組選出小組長,觀察員,記錄員,小記者,分工明確,圖案及協作,完成好活動的各項任務。
第二:設計觀察記錄表,共各小組觀記錄察的整個過程,以及活動的收穫。
附:“春風吹又生”觀察記錄表
觀察日期
植物名稱
外形變化
其他變化
第三: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花草樹木,分別安排不同小組進行觀察,避免雷同,力爭全面。
第四: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形狀,顏色的樹葉,發揮想象力,利用各種樹葉製作精美的樹葉貼畫。
活動步驟:
第一:老師介紹活動背景,活動意義,以及這次活動的總體原則,總體要求。
第二:組成活動小組,進行分工,明確責任,任務到人。
第三:各活動小組進行觀察,並完整記錄觀察的過程。
第四:各活動小組對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或者請教父母,老師,也可上網搜尋,或者向右經驗的花農,園藝師採訪,做好記錄。留下照片等資料。
第五:對學生的觀察日記進行評比,表彰。
第六:收集各種描寫春天和樹葉的詩句,組織學生誦讀。
第七:開展好活動評價,並對活動進行總結,表彰。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6
設計思路: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陶藝課作為一門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的手工藝課程,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他們對這門課有著強烈興趣,讓學生自行構思,不拘時空地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興致勃勃地“玩泥”中,緩解了平日緊張的學習壓力和單調的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借製陶玩泥來陶冶自己,營造樂園,豐富生活。他們在製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樣,使小陶迷們在藝教實踐活動中磨練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具有稚嫩與純樸之美,濃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學生在陶藝課程結束後,還想留下來繼續“玩泥”,可見藝術美卻能陶冶人的性情。
綜合實踐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動腦能力。而陶藝這一活動能讓學生陶藝教育實踐的內涵豐富,涉及文化、藝術、歷史、化學、物理、數學和設計等多種學科知識,是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勞動技能、訓練創造思維能力和提高審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時又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載體。
二、開展活動的資源和有利條件
在河北峰峰,陶瓷製作已經是花開遍地,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是民間陶瓷藝術的傑出代表。從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磁州窯瓷器的裝飾,典雅樸實、蒼勁雄厚,白釉黑花獨樹一幟。今天,峰峰的陶瓷藝人把古老的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開發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質瓷等數十種新產品,創造了手彩、雕金、窯變花釉等各種藝術技法,磁州窯陶瓷藝品享譽世界。在中國·峰峰首屆磁州窯文化節上,來自國內外的磁州窯專家和陶瓷藝術、旅遊領域的專家學者從陶瓷藝術、旅遊產業、國際傳媒等方面展開學術交流、研討。
一、實施過程:
1.組織落實:教導處發動初一、初二學生報名;並落實時間。
2.確立陶藝學習內容、形式
3.活動材料、工具、場地的規劃及組織落實
4.陶藝成果的存放與展示
二、教育目標:
1.要求學生透過陶藝學習,瞭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泥條成型的方法,並透過以後幾課時的學習,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方法,能根據陶藝不同的製作方法創造性地製作小型的陶藝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瞭解各地民情風俗、傳統節日與生活的關聯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關懷鄉土的習俗、信仰,進而知
3、學科領域
藝術與人文、社會、語文及綜合活動
4、授課時數
6節/45分鐘
5、學習物件:五六年級學生。
透過對傳統藝術的認知與學習,瞭解傳統藝術所包涵的內容及其歷史背景與用處,藉此引發對傳統藝術學習的熱愛。從捏塑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雙手的細部動作,感受接觸大地之土,藉以瞭解手腦並用的樂趣。以陶藝立體表現的方法呈現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能瞭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差異點,以藝術為生活服務的觀點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6、分段目標:
運用現代網路技術去攝取資訊,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能收集到陶藝的文字、圖片或網路資料。
學生能收集到各種簡易製作陶藝的工具。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歷史和價值,理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區別與聯絡。 學生能夠愉快玩泥土。
學生能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的製作方法。
學生能欣賞並理解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藝術作品,明確其實用價值。
學生能利用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等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陶藝的裝飾技巧。
學生能欣賞同學的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利用陶土工具鏤空的方法和意義。
學生能瞭解陰乾、素燒與釉燒的意義。
學生能正確使用水粉工具。
學生能利用廣告顏料上色,能調配出濃度高水份少的顏色。
學生能於陶藝作品表面均勻上色。
能力目標:
*藝術與人文
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瞭解他人的作品,培養自我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構思表現的主題與內容,選擇的材料與表現技法,完成有感情、經驗與思想的作品。
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才,並自我評析。
在藝術活動中,表現積極合作態度,並表達自己的才藝與潛能。
透過藝術集體創作的方式,表達對社會、自然環境的尊重、關懷與愛護。 透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的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美感特徵與視覺要素。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參與藝術活動,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以正確的觀念與態度,欣賞各類的藝術展演活動。
參與藝術活動,瞭解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特質。
*社會
瞭解各地陶藝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意義。
探討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的各種陶藝的形式,並舉例說明人類如何利用各種藝術
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語文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和習慣。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綜合活動
舉例說明自己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瞭解自己在家庭、社會、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學資源
陶藝網路資源
陶土兩包
陶藝工具
廣告顏料
水粉用具(水粉筆、調色盤)
油漆
釉彩(參考)
電窯(參考)
8、教學設計:
學生上網查詢陶藝網站:
陶藝網站分為——主頁、陶藝概況、陶藝教室和陶藝博物館四部分。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地降低了,創作已經不是陶藝家的專利。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小到一隻隨意捏製的碗、動物塑像,大到裝水的大甕、陶藝壁畫,只要賞心悅目,無不視為一件陶藝的藝術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於掌握、便於普及的藝術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在這麼簡單的活動卻啟發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了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如果給孩子們正確的方法引導,開拓他們的眼界,他們的路會走得更好。正鑑於此,結合資訊科技的優勢,充分開發網路教學的資源,旨在透過“設疑一搜索一討論一引導一應用”的“網路五段式”操作程式的教學模式,最佳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網路教學在素質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能運用現代網路技術去攝取資訊,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這裡不僅可以學習到陶藝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瞭解到歷史、文化、科技、工藝藝術、藝術創作和人文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中小學地理、歷史、自然、語文、美術欣賞教學中也可使用本網站,體現了專題站學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設疑
陶藝網站從陶藝是什麼、陶藝與文化這兩點展開。主要依據大綱要求,學習內容圖文並茂,透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讓學生領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偉的兵馬俑、絢麗的唐三彩、高貴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豐富的彩繪瓷和充滿時代感的現代陶藝作品。版面設計美觀、典雅、合理,重點突出,使學生感知到了陶藝的藝術美和實用美,體會到陶藝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學生透過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瀏覽和學習,可以掌握課前預習的主要內容。推薦一個資料豐富、設計美觀的有關網頁,培養了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搜尋
這部分的內容是陶藝教學內容的延續和補充,也是陶藝相關擴充套件知識資源展示,主要從教學需求的角度出發。它既包含了大綱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藝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補充了陶藝相關的製作技巧。學生可以透過參觀和學習各個展室,以對陶藝的製作有系統的瞭解。陶藝佳作廳透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從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作業的創作,還為學生想了解宜興紫砂壺和景德鎮瓷器的知識進行知識擴充套件和作品欣賞。如果想更進一步地多瞭解一些陶藝的知識和動態,陶藝資源廳提供了豐富的網上資源以滿足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透過網路搜尋網上的陶藝作品佳作,就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網上搜索,尋求答案,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
這部分從教學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了以中學美術大綱中必須使學生掌握的泥條盤製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製法這三大陶藝的造型方法的相關知識和圖片,包括目標要求、預習指導、內容講解、作業練習四塊內容。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相關的知識的同時,並可跳轉至陶藝博物館的佳作廳瀏覽各類造型方法制作的優秀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在這裡可以就同一主題進行學習討論,就同一作品發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4)引導
學生的利用網路學習時的方法和途徑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瀏覽網站上的教學內容,透過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得出認識上的共識,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愛國主義熱情。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應用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在經過“設疑——搜尋——討論——引導”的階段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後,教師應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練習的作品中,使學生要應用所學的基本知識練習陶藝作品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能將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練習和創作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7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綜合實踐課活動方案。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認識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過程與方法:透過參觀、調查、訪問等方式蒐集材料,還可以上網查詢有關資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過年的熱鬧與快樂。透過活動,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繼承與發揚意識。
三、重點難點
本主題活動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年文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難點是進行調查訪問,瞭解過年習俗。
四、活動準備
1.蒐集有關“年”來歷,風俗習慣等的資料。
2.蒐集對聯,窗花等素材,並分類加以整理。
五、活動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3課時)
(一)瞭解具體目標,確定自己要研究的課題,規劃方案《綜合實踐課活動方案》。
1.出示一些過年的場面,激發學生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研究新年,認識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的意願。
2.課件展示象徵著新年的一些物品,促使學生有進一步去了解他們的想法,並從中培養學生書寫對聯、製作燈籠、剪窗花等實踐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
4.透過活動,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繼承與發揚意識。
(二)學生經過交流討論後,自由結組,並確定活動內容。
(三)制定計劃,完成計劃表。
小組名稱 指導教師 組長 小組成員 活動內容 活動時間等
第二階段 實施階段(3課時)
(一)各小組按計劃展開調查
小組分工後,在組長的帶領下,結合自己的特長,展開調查。
1.春節由來與傳說組。
春節由來與傳說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計劃開展活動,有的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有的透過調查蒐集關於春節的資料,最後進行加工整理。
2.春節習俗組。
該組成員透過調查、採訪,瞭解春節前後最受人們歡迎的春節飾品,如中國結、紅燈籠、對聯、窗花、大紅“福”字、鞭炮,在調查中,同學們還學會了剪窗花、製作燈籠,培養了動手能力。
3.民族習俗組。
透過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春節期間其他民族的風俗
4.大拜年組。
同學們進入社會,調查人們拜年的習俗,蒐集拜年的吉祥用語,給大家展示送上全組同學對大家新年誠摯的祝福。
(二)交流調查資訊
填寫表格。
小組長將組員蒐集到的資料彙總,填寫表格。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記載表
( )組調查資料統計表
小組任務:
具體任務調查所得資料 資料來源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人等。
第三階段 彙報交流(2課時)
一、小組彙報交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彙報,大膽創新,內容力求新穎別緻。
1.春節由來與傳說組。
形式如編寫小報,講述傳說,曲藝形式等。
2.春節習俗組。
交流資料,製作中國結、對聯、窗花等。
3.民族習俗組。
介紹春節期間其他民族的風俗
4大拜年組。
拜年的吉祥用語。給大家展示精彩的對聯。送上全組同學對大家新年誠摯的祝福。
二、全班交流感受。
第四階段:活動評價(1課時)
1、學生是否透過活動更多地瞭解了有關過年的知識。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訪問、查詢、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3、是否能將自己的活動成果以新穎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
4、社交能力及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5、透過活動,是否對所獲得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別人協作的樂趣、團結合作意識是否得到了增強。
六、拓展與延伸
指導學生討論過年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8
一、 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 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 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並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 瞭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充套件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範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 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www.ZK168.cOM.Cn)”、“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詢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蒐集有關資料和資訊;
5、實踐活動:資料蒐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彙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製作小白花;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資訊科技、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瞭解清明節
一 ㈠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採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麼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後,人們都會做些什麼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 春風裡的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後請學生在彙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蹟,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 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 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蒐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麼意義查詢英雄事蹟、將觀察採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採集主題。
四 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彙報與延展
“今天的清明時節”
一 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 “今天的清明時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在清明前後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彙報。
二 小組彙報 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採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針對不良現象,有真確看法)
三 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 朵朵白花寄託哀思:教學生製作小白花(面巾紙、細線、剪刀、別針或細鐵絲、固體膠、半透明紙)
a 面巾紙白花 學生探究學習自主發現製作的方法
b 花心式白花 教師在疑難處予以解答
五 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 ,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評價人評價類別等級備註
自評是否是自己蒐集的資料
整理記錄
學生組內、組外互評評價發言情況
傾聽情況
教師評價參與情況
查詢資訊
資料的整理
制定的計劃
實踐情況
收穫與總結
家長評價查詢資訊
實踐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9
【活動背景】
從這幾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對設計與製作的活動主題尤為喜歡。結合近年來手工diy漸成時尚,我們以“紙漿貼畫”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紙漿畫的製作花費少,只需在家利用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加點創意,就可以作出一幅獨具風味的作品了,既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心靈手巧。因此我們圍繞“紙漿貼畫”,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有機整合其他三個領域,透過活動使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比較、設計、操作、交流、實驗、表達等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總目標】
1、透過調製合適的紙漿這一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透過收集資料活動,增強上網查閱、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3、透過親自設計方案、製作紙漿畫、成果展示等活動,掌握製作紙漿畫的技巧和方法,學會較嚴密、全面地思考問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動腦等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透過紙漿貼畫的製作,激發學生全員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增強學生審美、創新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物件】四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預計19課時
【活動主要內容】
本活動主題共分為兩個活動專題:
活動專題一:調製合適的紙漿
活動專題二:製作紙漿貼畫
【活動準備】
學生方面:紙、漿糊等
教師方面:油畫、剪貼畫、紙漿畫等作品、製作紙漿畫的材料
【活動過程】
活動專題一:調製合適的紙漿
一、主題生成階段(1課時)
(本次研討活動內容,詳案請見P10-1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紙漿畫作品,學會觀察的技巧。
2、透過自主調製紙漿,培養觀察、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展示紙漿,反思自己在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身的不足之處,積極與老師、同學探討問題解決的或改進自身不足之處的辦法。
4、清晰、簡潔地表達個人觀點,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
學生主要活動
1、透過觀察紙漿畫作品,激發探究興趣,確定活動主題。
2、根據活動主題,生成探究的問題。
3、學生合作探究,嘗試解決問題,。
4、佈置作業:學生繼續尋求最合適的紙漿,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觀察記錄,寫一篇觀察日記。
教師指導要點
1、激發活動興趣,指導確定活動主題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技巧
3、指導學生用觀察、猜測、驗證等方法進行探究,解決問題
4、指導學生對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展示、反思、小結階段(2課時+課外)
學生主要活動
1、學生把觀察的結果在班上進行交流。
2、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反思在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身的不足之處。
3、幫助學生形成調製合適紙漿的最佳方法 ,繼續實驗。
4、學生對自己的階段活動進行小結,寫一篇活動感言並交流。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對觀察過程進行記錄。
2、指導學生對活動階段進行小結,如活動感言具體要從“自己的收穫”、“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後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來敘述。
活動專題二:製作紙漿貼畫
活動專題二目標:
1、透過交流收集的資訊,培養收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2、能初步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增強規劃的意識。
3、透過交流、評議方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根據他人建議修改設計方案,完善方案,培養善於吸納他人的優點和建議的良好品質。
5、透過動手製作紙漿貼畫,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新意識。
6、透過成果展示與交流,培養評價能力。
7、透過暢談活動收穫及反思,促進語言表達、反思、總結能力的提高。
一、設計紙漿畫方案階段
設計方案階段1 (1課時)
——活動方案中製作紙漿畫的步驟與方法
活動目標
1、透過師生交流的過程,學會整理、歸納、利用資訊並進行釋出。
2、學生在探究設計方案基本要素的過程中,感悟活動前進行合理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在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觀點、欣賞他人成果,勇於接受他人批評建議,客觀檢討自己的不足,不斷追求進步的良好品質。
學生主要活動: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紙漿畫製作的步驟,形成活動前必須先有規劃的意識。
2、小組合作製作紙漿畫 ,自主探究合理的製作方法。
3、各小組展示本組的作品,並說明本組設計製作活動的步驟與方法。
4、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紙漿貼畫製作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5、佈置課後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了解制作紙漿畫的步驟與方法是設計方案中最重要的要素。
2、指導學生對製作紙漿畫的過程與方法是否合理進行反思。
3、指導學生透過交流和評價,發現和反思各自在製作紙漿貼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尋找對策。設計方案階段2(2課時)
活動目標
1、明白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中的各專案內容和要求
2、能初步獨立制定一份屬於自己的合理的設計方案,增強規劃的意識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交流,明白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應具有哪些具體專案,各專案具體填寫的內容和要求
2、學生初步制定設計方案
3、佈置課後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制定製作方案從以下的幾個要素來考慮:製作專案、目標、材料、步驟與方法、預期結果、草圖。
2、指導學生明確各專案填寫的具體要求:如步驟與方法填寫要具體合理等。
彙報交流、改進方案階段(2課時)
活動目標:
1、透過交流、評議製作方案,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他人建議修改設計方案,完善方案,培養善於吸納他人的優點和建議的良好品質。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一起交流方案,互相質疑、提出修改意見。
2、學生進一步完善修改自己的製作方案。
3、佈置下階段任務。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考慮構圖的整體結構、考慮設計的圖案是否適合製作紙漿貼畫。
2、 指導學生考慮顏色的合理搭配,是否突出圖面的視覺效果:色彩鮮豔、明快。
3、指導學生圖案設計要有創意。
二、按照方案、自主製作貼畫階段(6課時+課外)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製作紙漿貼畫,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
2、對製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採用實驗、質疑等方法進行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生主要活動
1、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製作。
2、製作過程中,針對出現的問題,採用實驗等方法進行探究。
3、透過對比實驗、觀察現象等方法,尋找最適合製作紙漿畫的顏料、黏合劑、底版。
4、根據多次實驗得出的經驗,再一次創作一幅紙漿畫。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按設計方案進行製作,遇到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
2、指導學生採用對比實驗、觀察等方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指導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掌握技巧,形成經驗。如(1)、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暗色的處理。(2)用鑷子夾的紙漿不要過多,粘時不要過厚。(3)紙漿要覆蓋整個畫面。
三、交流評價 梳理總結階段(3課時)
活動目標
1、透過成果展示與交流,培養反思、評價能力。
2、透過暢談活動收穫及反思,促進語言表達、反思、總結能力的提高。
學生主要活動
1、全班交流,制定評價方案。
2、分組評選,選出各小組裡面做的最好的作品。
3、各組派代表展示選出的作品。
4、小組各派出一名小評委,上臺評選全班的兩個最佳(最佳手工獎和最佳創意獎)。
5、獲獎同學介紹經驗。
6、全班學生一起回顧製作紙漿畫的過程,交流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的辦法,寫一份活動感言。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制定評價方案,如從最佳手工獎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2、指導學生從“我的不足”、“自我滿意的地方” 、“我的收穫”、“以後需努力的方向”等方面進行進行反思和總結。
四、舉辦作品展覽會階段(2課時+課外)
活動目標
1、透過舉辦作品展覽,培養策劃活動的能力。
2、 透過作品展覽,增加家長對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的瞭解,爭取更多的支援。
學生主要活動
1、佈置展覽會場。
2、邀請家長參與活動。
教師指導要點
1、指導學生商討有關作品展覽會的事宜。
2、指導學生布置會場:如作品放置在什麼地方比較合適,是掛在牆壁上還是平放在桌上。
3、指導學生邀請家長參與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10
一、活動目的:1、透過暖場活動,促進來電來訪量,增加營銷中心人氣;
2、參與充滿趣味的DIY活動,讓新老客戶一起體驗自己動手的浪漫和激情;
3、拓展圈層,促進銷售;
二、活動時間:3.29—3.30日
三、活動地點:xxx展示中心
四、活動主題:多彩生活,我行我塑
五、活動物件:xxx老業主、來電來訪意向客戶
六、活動形式:由專業烘焙師指導,客戶自己親自動手製作自己心愛的軟陶,軟
陶工藝採用無毒軟陶,可以用就行儲存,不會變形,變色
七、活動流程:
八、活動物料:
注:具體費用以實際費用為準
九、活動包裝:
1、DIY軟陶相關製作材料準備
2、陶藝師為參與活動業主現場講解、演示怎麼樣DIY軟陶產品
3、軟陶老師現場指導客戶自己動手製作DIY軟陶
4、製作完成,現場烘焙
5、現場展示自己作品,評分,頒獎
xxx營銷策劃部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11
一、活動目的
1、透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問卷調查等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2、透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種資訊的方法。
3、透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4、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體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5、透過展示、採訪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
6、透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7、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三、活動設計
1、組建小課題研究的四個活動小組:資訊組,調查組,採訪組,實驗組。
2、明確各組職責。
資訊組:上網或圖書館查尋焚燒落葉和秸稈危害的資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調查組: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走訪一些能夠有效處理秸稈或落葉的機構,瞭解處理秸稈和落葉的常用方法。
實驗組:開展實驗,探索更加有效的處理秸稈和落葉的方法或措施。
3、實地觀察:學生到收割後的農田去看一看,走一走,瞭解農民處理稻草的辦法,為活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如萬一人家不接受你的採訪,我們一定要有理有禮;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與街道和居委會取得聯絡,爭取他們的支援與幫助,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資料(上網、問長輩)
2、調查、研究(實地調查為主)方法:
五、活動形式
個人或小組,分散活動與集中活動相結合。
六、活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瞭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可透過實地的調查、問長輩、上網查閱資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動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活動最終成果以小論文、手抄報、調查報告、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八、活動實施
第一階段:根據主題,制定活動內容和步驟。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收集資料階段。
第三階段:整理材料,總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