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範文

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1

  活動區活動開始了,郭新禹趕緊來到美工區,玩起了他特別喜歡的橡皮泥,只見他的小手靈活地上下團、捏、搓,一會兒工夫就捏好一隻恐龍擺在我面前,十分自豪地對我說:“葛老師,瞧我捏得好嗎?”我定睛一看,這隻恐龍像極了,高大的身軀,四條腿強勁有力,長長的脖子伸向半空,好象在引航高歌,對於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他的作品簡直太完美了,我連連誇獎。忽然,我發現這隻恐龍沒有眼睛,於是就問道:“你的恐龍為什麼沒有眼睛呢?”他認真地說:“我沒有黑色的橡皮泥,沒法安眼睛呀。”我一看果然沒有,要是以前我會採取命令的口吻要求別人借給他,這次我靈機一動對他說:“那你自己想個辦法,給它安上眼睛吧。”這時他已經發現對面的呂月小朋友有黑顏色的橡皮泥,於是他大聲地對呂月說:“給我來點黑色的。”只見呂月從自己的黑橡皮泥上捏下像針尖大小的,極不情願地扔給他。他用小手小心地捏起來後嘴裡反覆嘟囔說:“我的翼手龍可大了,他得長著大大的眼睛。”顯然他意識到這點橡皮泥是不夠的。

  我繼續啟發說:“那你再去借呀。”於是他又大聲說道:“我的翼手龍可大了,它得長著大大的眼睛。”呂月又給他捏下針尖大小的橡皮泥,一邊扔一邊噘著嘴說道:“我不給你了。”這下郭新禹沒有辦法了,只好給自己大大的恐龍安上了小小的眼睛。看到這一幕,我來到兩個孩子跟前,蹲下身子問道:“呂月,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要給他那麼點的橡皮泥嗎?”呂月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她對我說:“老師說過跟別人借東西要講禮貌,要和別人商量,他跟我借東西的聲音太大了,我就不願意借給他。”我又把郭新禹摟在懷裡對他說:“你知道呂月為什麼給你那麼點的橡皮泥嗎?”他不好意思地說:“知道了,我改,我跟她小聲說話,跟她好好商量。”“那你再給呂月捏一隻恐龍好嗎?”他高興地說:“行。”兩個孩子都高興地笑了。這一次他特別有禮貌,走到呂月面前輕輕地說:“呂月,請借給我一點黑橡皮泥好嗎?”呂月爽快地說:“行。”就這樣兩個孩子互相合作,捏出了很多形態各異的恐龍,他們還主動地把這些恐龍送到建築區,讓“小建築師”們給這些恐龍搭個新家,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可高興了。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實現的。他們的社會認知和社會性行為必須經過體驗、內化才能真正形成。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往往決定著他們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社會環境,它對幼兒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所以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個體差異,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將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及各個環節之中,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透過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交往,而且鍛鍊了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見成人的包辦代替只能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2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嬰幼兒階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們透過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表達一種看法或傳授某種教育思想,使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多次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故事教學”是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訓練的有效途徑。

  “故事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神奇力量:

  一、故事教學在語言訓練中的教育作用。

  眾所周知,人類思維的發展,是從學習語言開始的,及時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有利於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1.故事教學能啟動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故事有著生動有趣的情節,對幼兒有著一種特殊的吸引力,這種教學形式,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滿足其心理需要。幼兒在聽故事中獲得語言鍛鍊,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聽了《長長和圓圓》的故事後,我們常常聽到孩子們說:“你再不吃菜,就會變成長長”“他吃得太多了,會變成圓圓”;在聽了“黑貓警長”的故事後,幼兒會發出讚揚的笑聲,會鼓掌叫好“黑貓警長真厲害!”故事啟動了幼兒的語言思維,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說出故事中的話,用故事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2.故事教學能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語言豐富、感染力強,藉助故事教學能有序地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講述故事中,我經常引導幼兒在聽完故事後用完整的語言回答我的問題。無論是集體教學還是隨機教育,我都採用故事的形式。這些故事我都是根據教育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教育思想隨機編的。久而久之,講得多了,有些孩子也學會了自編故事,而且還編得有條有理,簡直出乎我的預料。故事教學大大豐富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故事教學在生活中的教育作用。

  每天的常規教育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有時候即使你喊破嗓子也不會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這時把一些枯燥的內容或是生活中的`思想教育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班裡有些孩子喜歡撕紙,把地板弄得髒乎乎的,不管怎樣教育都不見起色。於是我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白兔請客》的故事。孩子們聽的特別認真,而且也明白了髒乎乎的小老鼠不討人喜歡,乾淨的小花貓大家都願意和它做朋友的道理。像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了,我們都可以把它編成故事。孩子們聽著喜歡,也得到了教育,老師們不用費多大的氣力就達到了教育目的,這樣有益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故事教學的靈活應用。

  隨機編故事,應是每個幼兒老師的長項。如果把教學內容也變成講故事,豈不是更好?在科學活動《燈的世界》中,有一個無影燈,由於孩子們沒見過,老師也不好實物講解,這時我就編了一個《熊貓醫生看病》的故事。故事中講了小花貓的傷勢、夜晚的燈光、熊貓醫生是怎樣做的、這時無影燈的用處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在社會活動、科學活動中,故事教學同樣能發揮它的神奇功效!我想,如果我們長期用下去,長期研究下去一定會把它的更大的神奇性發揮出來。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多注意觀察孩子,注意觀察身邊的事,注意材料的積累,只有這樣我們的故事才會編得得心應手。

  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3

  本學期的優質課評比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了,明顯感覺大家提高了許多,尤其是在教育活動的課堂節奏把握上,年輕的教師能自然的完成教學任務,老教師更是機智的解決活動的中出現的隨機問題,這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現將自己執教的故事《雲朵棉花糖》反思如下:

  活動優點:

  1、活動事先的準備工作很充分,教具、頭飾、課件都提前準備就緒,尤其是食物棉花糖更是調動家長資源配合準備的。活動的準備其中還包括對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的把握,很清楚在故事教育活動中幼兒應該掌握什麼、能掌握什麼?

  2、選材能結合當今幼兒的性格培養,同時結合園內的實驗課題研究,分享的一主題更是需要幼兒去理解、感悟。

  3、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整個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都帶著小老鼠的頭飾,完全沉浸在鼠媽媽和鼠寶寶溫馨的氣氛中。從匯入部分就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這一原則,透過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在第一遍分段講故事的時候,教師和幼兒席地而坐,為幼兒營造了一種自由的語言環境,這也是《綱要》中明確指出的,要時時刻刻為幼兒營造平等、寬鬆的語言氛圍。對於小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兒,此種形式的講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著是觀看課件進一步理解故事和親手製作棉花糖更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中形式的變化多樣,能很好的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

  4、活動中理解故事部分,教師的提問是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回答問題充分理解故事。

  5、幼兒和教師一起製作棉花糖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也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很好的達到了活動目標。

  活動中的不足和今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對教材的把握要深入、到位,以教材為基準進行調整。

  2、教育要面向全體,引導幼兒積極回答問題。對於小班幼兒答非所問的現象,教師要體現出其中的教育機智和引導方向。

  3、語言活動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欠缺,主要是情感的體驗和傾聽的訓練。

  以上是自己對本次活動的幾點思考和反思,希望以後能總結經驗,發揮優點彌補缺點,把握好每一節教育教學活動,引導每位幼兒在活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幼兒園故事教學反思4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幼兒並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我們試圖透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讓幼兒會比較連貫地學說短句,使幼兒在一邊遊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小班孩子年齡小,具體形象更能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了讓孩子能夠融入到整節課堂當中,我精心準備了教具:為每位幼兒準備了毛毛蟲頭飾,佈置場景(三棵果樹),果樹上的果子要能夠方便摘取並能粘在自己的肚子上,還能確保不會容易掉落等等。

  在做好教具後,開始找適合活動所需的音樂。在三段適合不同場景的音樂,如:爬行時活潑、有趣的音樂,睡覺時舒緩的音樂,講故事時舒緩的音樂,還把奧爾夫音樂《毛毛蟲和蝴蝶》融入貫穿到遊戲當中,使幼兒能根據聽到不同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在找音樂時,首先考慮節奏是否適合,還要聽旋律是否適合每一個活動過程。一節活動的效果怎麼樣,配樂和活動準備都很重要。根據故事,我還製作了幻燈片,邊講故事,還能邊給孩子看,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我覺得這節活動的課前準備比較充分了。

  活動開始以毛毛蟲媽媽帶著寶寶出去遊玩的時候進入小樹林裡,發現了紅蘋果、黃梨子、綠樹葉開始了活動。開始部分,寶寶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寶寶的興趣一直很濃厚,當我說我們吃飽了的時候,突然有位孩子說,那我們就睡覺吧,對於孩子突然的發言,我覺得有點意外(這可能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係),而我在課中也沒能接過孩子的話。活動中總是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教師要考慮得更廣泛,不僅要備教案更要備孩子,關注到孩子的言行並能及時地引導。活動過程中我儘量啟發、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我吃了一個xxx”,大部分孩子都能用完整的話說出來,有個別孩子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話。

  後面蝴蝶姐姐出來時,小朋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了,活動進入一個小高潮。在後面聽故事時,因為有多媒體的介入,加上故事講述,有的蟲寶寶還能看圖跟著講!故事結束後提問:“猜猜我變成什麼啦?”蟲寶寶都知道是蝴蝶了。通過後面的提問情況,反映出寶寶對故事內容已經理解,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整節活動我覺得和寶寶都比較融洽,玩得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但是,同時也出現、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沒有接應孩子的提問,忽略了孩子,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儘量避免,爭取做到最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