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緻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著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匯入(謎語匯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為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透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為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透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透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透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體會一:激發興趣是關鍵

  《端午的鴨蛋》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考慮到學生也未曾預習過課文,我在設計匯入這一環節時,改變在原來一貫的做法,改為一猜謎的方式匯入這樣是為了更快的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從課堂效果來看,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踴躍答疑,這都跟教學第一個環節設計的息息相關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於很多孩子對課文提到江蘇端午掛蛋絡子的風俗不瞭解,我特地製作了幾個色彩各異的蛋絡子,實物展示既直觀又新鮮,學生們學習了半節課看到這麼有意思的物件,情緒頓時為之一振蛋絡子的展示使課堂氣氛達到小小的高潮學生學習趣味的增加也令課文的理解更好的往深層遞進再談課文中文章中掛蛋絡子的趣味時,老師不用多說,學生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

  體會二:小組合作要落實

  在短短的一節課要學習兩節課時才能解決的課文,顯然時間是少了點這對學生而言畢竟是有一定難度的於是,在教學設計中我放棄了面面俱到的課堂設計,而是採用了中心問題突破的教學思路緊緊抓住作者為什麼不寫端午節其他的習俗,而選擇寫了小小的鴨蛋?以小組討論中心問題的的形式學生實現從淺層理解到深層理解的轉化我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一直在巡視並協助學生並對討論活動開展好的小組及時表揚肯定,督促別的小組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落實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分材學習的效果對於學生而言,其實每篇課文都有令他們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選擇的突破點是很重要的切中肯綮方能化繁為簡對於大多數學生討論後不能解決的學習難點,老師一定要尋找到最佳的教學策略去突破它對於部分學生個別性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小組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它,充分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真正合作式學習,討論切忌流於形式的為討論而討論而是要真正實現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教授的是陶淵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這篇文言文並不難,初二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們對陶淵明也並不陌生,所以我主要採用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來上這堂課,讓學生教學生,學生不會的,老師才引導。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自學慾望,和探討的熱情,讓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了光彩。有幾點心得總結如下:

  一、自由朗讀,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教師點燃。在上課開始,透過與學生互動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然後讓全班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透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在朗朗書聲中走進課文,走近陶淵明。接著讓學生結合課下註解,自己口頭翻譯課文,不懂的字句做記號,然後小組討論,把小組成果展示出來,最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這樣學生互助後教師指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動了起來,自覺投入學習活動中,提高了自學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讀人物,提高語文素養

  文章一定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教師教懂的,教師要做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走進文字,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課文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讀人物的精神,透過合作探究,學生很快就明白,陶淵明“性嗜酒,好讀書,常著文”,並從中看出了他是一個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雅士。於是,陶淵明的形象就在同學們熱烈的討論聲中栩栩如生了。

  當然,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導朗讀時,匆匆帶過,生字詞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導致學困生掌握不夠紮實。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也不夠,以致討論不能充分展開,可能導致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來不及思考與發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師的課堂點撥挖掘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本文時,我有意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如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換位思考、拓展延伸、發展其健康的個性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嘗試。如課前讓學生做好預習課文、查詢相關資料等準備工作,不但培養了學生主動蒐集整理資料、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還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第一節課開課時的故事匯入,不但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氣氛,還喚起了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奠定了學習新課的感情基調。第二節課合作探究的幾個問題,就是在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的基礎上,由教師整合了學生髮現的問題的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深入思考,善於質疑的能力。

  特別是第三課時的學習,嘗試性的運用了拓展遷移的方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開來,讓學生在“鑑賞母愛”、“暢談母愛”、“體悟母愛”、“抒寫母愛”等環節的學習中,學會由此及彼,換位思考,感悟形式多樣的母愛,不但水到渠成的培養了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還潛移默化的幫助他們形成了尊重父母、關心家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另外,在主題探討方面,我也大膽的引領學生做了嘗試性的努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這篇散文涉及的內容很多,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啟示也不同。對此,我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去思考與實際相符的東西:①作者是一位教育家,透過對自己單調乏味的童年生活的描寫,是否也間接的批判了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寫母親早期對“我”做人方面的教育的描寫,是在揭示家庭教育對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說明了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的,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②“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可見,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嚴愛結合,以“嚴”導其行,以“愛”溫其心,方能使其健康成長,等等。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和思考,既體現了教師合理引導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語文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特點。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單元課文有散文,也有小說,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學習本單元要求熟讀這些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樸、善良、熱心。魯迅深情地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誠摯的懷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父親的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地感人。文章中的敘述和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感情。

  李森祥的《臺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楊絳的《老王》寫自已與車伕的交往,寫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餘秋雨的《信客》寫了兩代信客的命運,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讚美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是能贏得敬重和愛戴的。

  學習本單元還要求從中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描寫的作用,揣摩語言的特點,從而提高描寫能力。如楊絳在《老王》中,為表現老王生命衰竭的狀況,寫道“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學習本單元要求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就是初步感受語言風格。語言特點是由作品的題材、描寫的物件決定的。要著重讓學生明白,用什麼語言要看寫什麼人、什麼事。要總結五篇課文語言的共同特點,讓學生領會,使用語言要在樸素自然的基礎上,融進典雅的書面語,這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正道。

  學習本單元還要求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可以選擇一個感人瞬間表現人物,與可以選擇多件事寫人。運用這些手法表現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大膽發現,大膽表達,相信會讓我們筆下的人物更具個性。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我的母親》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其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親情,因此,本課以學生的閱讀活動為主,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活動中體會、理解、感悟母愛親情,本教案把“領悟至愛親情”確定為第一教學要求,把“分析四件事例把握母親形象”和“擷取法的應用”確定為第二、第三點教學要求,基於新課改精神,我儘量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結合,相互滲透,不放棄字詞,文學常識等基本知識,也兼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更要突出母愛與愛母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考慮到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①概括母親形象,學會擷取法;

  ②體會母愛,培養學生對母親感悟的理解。教學難點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我抓住重點,按照匯入母親——感知母親——研讀母親——探究母親——理解母親,順利地引導學生品析母親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語言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整節課堂,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體驗。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為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閱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閱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閱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為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閱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閱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後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