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1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春遊,參觀貝爾科普基地的情景。貝爾科普基地在關外,途中經過一片莊稼地,地裡種著時令蔬菜,長勢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這蔬菜真新鮮,好一派田園風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感嘆:他們大呼小叫:老師,快看!生菜居然長在這裡,啊!那是我吃過的菜……是的,鄉村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莊稼地留給他們的印象似乎超過了科普展。他們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的興奮,津津樂道,滔滔不絕……
因此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備課時,我就想應該抓住學生對鄉下生活的好奇、嚮往,抓住田園風光的獨特、迷人的特點,透過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和諧的農家畫面,透過城鄉對比,讓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孩子從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場面體會出的鄉村生活的美。細節的感受體現在具體的教學中:
一、提問匯入,輕鬆自然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生活在什麼地方?”
生:“我們生活在深圳。”
師:“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深圳的特點嗎?”
生:“深圳是個現代化大都市,很繁華、有許多高樓大廈……?
師:“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對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另一種生活,我們一起去《鄉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鄉村生活。
(板書課題)
(說起自己生活的環境,孩子們能夠抓住城市的特點描述,如:城市的繁華、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現代化等等;提起鄉下生活,孩子們眼中就流露出好奇、興奮……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鄉下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恨不得馬上就去看看。這樣既輕鬆自然地引入了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論上什麼課,如何引入是很關鍵的,就像蓋樓建房,開始地基不大好,整棟房子就沒法蓋了。引入得不好,整堂課就會散亂無章,猶如一盤散沙;好的引題,就如一堂課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滿,想豐滿圓潤、想挺拔苗條、想威武強壯……都可以達到。)
二、聽文觀景、如臨其境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
那房前順著棚架爬上屋簷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以這是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午後伴著春雨從土裡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的雞群,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們在門前的樹蔭下邊吃晚飯,便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裡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景如夢鄉……
(此刻多媒體課件起到了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三、梳理整合、濃縮場景
1、小組討論交流: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場景說說,再把描寫這一場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讀給大家聽聽。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⑴ 學生髮言,教師指導點撥:
(瓜藤攀援圖 鮮花輪放圖 雨後春筍圖 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⑵ 小組為單位輪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這個環節上,學生能夠拓展思維,透過對比的方式來描述鄉村生活,如城市裡的雞鴨生活和鄉下的雞鴨生活對比,城市的繁華、節奏快和鄉下生活的`質樸、悠閒得比較,但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場景時,感覺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四、品味語言,學習寫法
1、幾場春雨過後,到哪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2、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荷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者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3、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4、品味語言,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指導,透過讀體會鄉村生活的純樸自然、富有情趣,指導前與指導後應有區別。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們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還要加強學生朗讀的指導。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2
《鄉下人家》透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以下的收穫和失誤:
一、抓字詞。
字詞教學仍是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後,就檢查本課中要認的5個字和要寫的14個詞語,並且對課文中出現的容易唸錯的多音字“冠、率”進行指導。讓學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詞語,如雞冠、奪冠、冠軍、張冠李戴等,再聯絡實際理解。這樣從多音字的音義結合起來記憶,更有助於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在課文朗讀中有位女生還把“結果”的“結”唸錯了,在課堂上對這個字及時指正並且區分了兩個“結果”的意思和讀音。對於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搗衣”,就藉助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
二、抓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主線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讀。
三、多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梳理文章脈絡。
“情感朗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透過讀,認識生字新詞;透過讀,理清文章畫面,;透過讀,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透過讀,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文字的處理上有問題。第一個環節本想出示課文中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情景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為後面的課文畫面取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當我出示圖片讓學生取名時,學生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後來我和其它老師一談,都覺得這個環節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拔高,與後面概括課文畫面又有點重複累贅。不僅沒有實現事先的預想也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雨後春筍”這個畫面的語句品析沒法完成,而匆匆結束。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3
本課透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 ,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透過教學這篇課文,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有些收穫與大家共享:
一、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學習第五、六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喜歡讀的同學就練習有感情的讀,喜歡背誦積累的就練習背誦。彙報交流時,不僅讀給大家聽,還要說出就喜歡的理由,說後又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每個人都不一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題氣氛異常活躍。
二、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透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多層次的讀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邊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課後優秀教學反思4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抓住主線,提綱挈領。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上串下掛,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透過“賞讀悟情——品讀想象——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竹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讓學生體會“探”字的妙處。“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
2、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造成視覺衝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如:青紅的瓜,春筍,雞鴨覓食,各種鮮花等。
3、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朗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不足之處:
1、除了重點段落以外,其他段落的朗讀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在朗讀中滲透朗讀技巧。比如在教學“鄉下人家在天高地闊的環境裡吃飯”這段時,可以問學生:“你認為這樣的環境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然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去讀會更好一些。
2、某些環節學生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今後還需且行且思,爭取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