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1

  《雷雨》一課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教學中我意圖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透過學生合作與交流,抓住重點字詞學習和句子的朗讀來完成這堂課的教學,達到學習目的。但是透過教學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雖有做的較好的地方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兒歌動畫,讓學生聽歌和轟隆隆的雷聲、嘩啦啦的下雨聲,邊觀看圖片,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懸念。

  為了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知課文,我製作了優美的課件,讓學生邊欣賞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情境,品析詞句

  創設情境,有助於引導學生展開品詞析句的學習語言的活動。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析詞句。如理解詞語:“壓”、“亂擺”、“垂”“撲”時,我讓學透過動作實驗來理解,將抽象變為動作,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輕鬆深入的掌握了知識。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我透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先讓學生走進文字,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四、創設情境,觀察、想象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我讓學生先看圖———再用詞語讚美圖片——最後閉眼想象。並引導學生想象:蜘蛛又坐在網上幹什麼?從青蛙、蟬的叫聲中聽到了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這節課雖然有一些成功之處,但也留下了許多遺憾。中途停電導致課件無法播放,學生未能感受雨景、雨聲,教學中我用書聲代替雨聲但還是不夠真實;對學生信任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不夠;語文教學與寫話訓練聯絡不夠。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2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說說透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後文對照著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後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透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越越”、“漸漸地”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裡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後景象後,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呢?學生透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字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透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譁、譁、譁,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透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看板書複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3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現象。在課堂上,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下面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

  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同樣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堅持以讀為本的進行設計,有效地突出了讀的目的性、層次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數的讀書活動中,理清思路,感受語言,體會情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書,如:開火車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小組讀,有感情朗讀等,讓學生在讀書中一遍又一遍地瞭解了課文內容。在男女生比讀中,男生一改往日的拖沓,不認真,湧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讀得很有氣勢。

  二、利用課件,激發了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課文,創作了動畫課件,當一播放時動畫時學生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個個認真地看著畫面,從而它們很容易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對雷雨前天氣的變化,用中的情景,雨後的情景都有了感性的認識,也為感情朗讀課文打下了基礎。

  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甚好

  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在本節課中,處處都有學生自主學習的影子。如學生字這個環節,由於本文篇幅較短,所以我把整課的寫字任務安排在第一課時,集中時間和精力。引導觀察,分類指導,突出了重點,促進了學生自主寫字能力的提高。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畫出生字詞及句子,在學生熟練的掌握了本課的詞語及句子後,學生自己再去想別的詞別的句子,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放開來了。交給他們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翱翔,我們將看到一片蔚藍的天空!

  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一些疏漏還是呈現出來:對學生實際估計不夠足、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反思4

  《雷雨》是人教課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五組中第二篇課文,本組課文內容主題是“大自然的秘密”,重點訓練學生從課文中提取重要資訊的能力。《雷雨》用生動又洗練語言描寫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色變化,讓學生體驗大自然天氣變化的美麗景象。

  《雷雨》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經過“複習匯入”環節,我開始了新課堂教學。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我設計了“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雷雨的?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理解了一至三自然段描寫了雷雨前的天氣情況,抓住了“烏雲、樹上的葉子、蟬、蜘蛛”幾種景物來寫;四至六自然段描寫了雷雨中的天氣情況,抓住了“閃電、雷聲、樹、房子”幾種景物來寫;七、八自然段描寫了雷雨後的天氣情況,抓住了“太陽、空氣、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幾種景物來寫。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有讀有思考,帶著問題思考,從課文中提取相關資訊,找到以後用筆畫出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接下來,我設計了“你能說說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色變化嗎”這個問題,目的是鍛鍊學生說話和複述課文,透過複述環節,為學生背誦課文做好鋪墊。

  第三個教學環節,我設計了“你還知道哪些自然天氣現象”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孩子紛紛說出“大雨、陣雨、雪”等常見的天氣現象。為了拓展學生對自然天氣現象的認識,認識變化多端的大自然。我用形象的圖片展示了“風、霜、霧霾、沙塵暴、泥石流”等自然天氣現象,孩子們一陣驚歎。欣賞了圖片,我不忘滲透環保意識,告訴孩子,大自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需要我們熱愛的。

  課堂小結後,我設計了“看拼音,寫詞語”、“連一連”課堂測試,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這節課總體來說比較成功,每個環節精心設計,學生參與度高,尤其是讀課文時很投入,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數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因而課堂效果較好。不過個別同學偶爾跑神,需要教師時時關注,時時提醒,以後再有這種情況,可以採取抽讀課文的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