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小括號》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小括號》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教學反思1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師若能經常“裝裝糊塗”、故意“犯傻”,往往能將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啟用數學課堂。近日我在教學“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認識小括號”時,就運用了“裝糊塗”的策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我讓學生嘗試將例2第二種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綜合算式,果然發現一些錯誤答案,有的寫成8+22—54=24,有的寫成54—8+22=24。我請兩名代表板演出來,沒有馬上作評價,而是笑著問學生:你們對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看法?學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個算式的問題:30是同學們兩次買走麵包的個數,而54是麵包的總個數,30—54不夠減!我表揚同學們思路清晰、善於發現問題,接著便開始裝糊塗,指著第二個算式說:“這個應該對了吧!”教室裡熱鬧起來,學生自覺展開討論,終於有學生站起來大膽地發表意見:“這個算式也不對,因為54—8+22的結果應該是68,怎麼會等於24呢?!”我抓住時機進行引導:“是啊,看來問題就出在運算順序上!怎麼辦呢?”

  汪東全的小手高高舉起來了,他自信地說:“可以在8+22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這一步先算!”可不,這是他一貫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運算時他都十分細心地在先算的步驟下面打上橫線,並輕輕地寫上得數,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看來今天他的方法發揮作用了,能不高興嗎?經他這麼一啟發,班上有許多同學也坐不住了,紛紛喊道:“老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號!”我又一次裝起了糊塗:“你們說的小括號是什麼符號呀,它有什麼作用呢?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清楚?”幾個已經會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號的作用講得頭頭是道,我站在一邊,似乎成了一個“閒人”;可是我發現,同學們都聽得格外認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個發現問題的機會。

  我見大多數學生都聽懂了,突然靈機一動,第三次裝起糊塗來:“咱們班的聰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號這麼重要,那我們把第一種解法的綜合算式也添上小括號吧,這樣應該更‘保險’了吧!”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54—(22—8)=24”。教室裡再次炸開了鍋,同學們笑著嚷開了:“老師,不對不對,這個算式也不等於24!”“這種方法不能添小括號!”“加了小括號反而錯了,意思不對啊!”……聽著同學們急切的語氣,我知道,孩子們還有話要說。於是我再次順理成章地“退居幕後”,心甘情願地把“舞臺”讓給了學生,讓他們繼續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講清楚算理……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懂得了小括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裝糊塗,收穫了三次精彩;老師愈糊塗,學生越智慧。看來,數學課堂真是“難得糊塗”呀!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教學反思2

  加一個符號就能改變相應的運算定律,這就是對小括號的概括,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括號》的內容。

  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為小括號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同時,小括號的出現也相應地改變了運算順序,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趣味性!

  本節課我先出示了學生減星星的主題圖,透過對主題圖的觀察,學生髮現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在學生思考時,結合“先加後減”的思路,討論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嗎?怎樣才能讓別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學生感受到引入小括號的重要性。然後讓學生在算式10—2+3=中合適的位置新增小括號,表示先算加法在算減法,在添一添的基礎上理解小括號的意義,同時告訴學生小括號應該如何進行書寫,並且明確小括號的加入可以改變算式的計算順序。接著學生總結規律,在兩步計算中,有小括號應先算小括號裡邊的式子;沒有小括號就按照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最後指導學生觀察“做一做”中上下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確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使學生對如何計算加減混合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的小括號的書寫和意義,但是加上小括號後的算式應該如何讀?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問題明天上課就會進行解決,相信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記所學知識,並把知識融會貫通!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教學反思3

  小括號以前是二年級下冊的知識,現在新教材改編在一年級下冊,在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現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教材編排是用連續減去兩次星星,我覺得可能用在購物的場景會比較好。貼近生活實際,且也學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明媽媽做飯時發現沒醬油了,給小明10元錢,買一瓶5元的醬油,剩下的錢可以給小明3元買冰激凌,最後剩下的錢是多少元?學生很興奮地去買東西,算錢。大部分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導,去商店買東西一般是怎麼付錢的呢?冰激凌和醬油是在同一個店裡面買的。售貨員是怎樣找錢的呢?

  很快就有學生說,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錢,售貨員才好找錢給我們。於是大家都說一共是要8元呢,這個8元是怎麼來的呢?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是用3+5合起來的。那能不能用一個算是表示呢?於是就有矛盾10—5+3,這樣列式是先算什麼?而題目是要先算3+5,怎麼辦好?順勢就引出小括號,從而學生明白小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由於是第一次接觸小括號,所以我又適當增加了買其他東西的場景,練習的時候就用書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吃東西場景。在練習的時候,強調為什麼要用小括號,要先算什麼,加以鞏固。這當中學生也知道了小括號和我們前面學習的“+”,“—”一樣,有著自己的作用和意義。最後我還把括號比作老奶奶,過馬路的時候讓老奶奶先走,學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記憶住了有括號先算括號裡的'。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教學反思4

  講完《小括號》這節課,本來想著自己講的很糟糕,但沒想到老師們都說我的課堂有進步,但同時也給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聽了老師們給我的各種建議,我覺得我的課堂還可以再進步一些,我還需要繼續努力向其他老師學習。

  在備課時,我就覺得這節課太簡單了,沒有什麼比較難懂的地方,感覺學生應該在課下都會,所以課堂上就忽略了孩子們的“說”的練習。一年級孩子年齡小,他們的學習主要就是要多說、多想、多練,透過說,他們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也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雖然課堂上我也讓孩子們來說一說自己的演算法,但相對的還是少了點,所以才導致後面做練習的時候,有的孩子仍然記不住演算法,算錯。我應該利用各種活動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採用多種方式讓孩子去說一說,讓他們想說,樂說,這樣才能將演算法真正的種到他們的心裡。

  第二點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師。課堂上能夠耐心的聽學生把話說完整,從他們錯誤的回答中引導其他學生去思考,給學生做一個好榜樣,讓他們也學會耐心地傾聽別人回答問題,學會幫助他人進步,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點是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好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標準的不斷更新,良好習慣可以展現出一個人較高的素質。而人們的行為習慣養成在小學階段正是關鍵期,所以課堂上必須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並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恆。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教學反思5

  小括號這一節課是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內容並不多,也不難,但實際上要上得精彩並不容易。我這節課上得就有很多不足之處。

  小括號是一個符號,它的作用是,被小括號包括的地方要先算,學生學得都挺好,但有個別學生雖然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做練習的時候仍然會做錯。在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原來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小括號裡先算出來的得數有什麼用,他們不知道這些得數要繼續用在第二步的運算中。我在課上並沒有預料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應該針對這點提一下。

  除了設計上的問題,其他教學技能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我在提問時,提問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學生並不明白我提的問題的意思。我得設計的時候更多得去考慮怎樣的語言才是適合學生的,怎樣的問法學生能夠馬上就理解的。

  第二,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一個學生未帶課堂作業本,對於這個事件我雖然發現了,但並沒有及時地做適當的處理。

  第三,一些學生的字不端正,我未做提醒。學生的課堂習慣、書寫習慣,尤其是聽和說的習慣非常的重要,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不能放鬆。

  第四,我上課的親和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也不夠親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