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遊戲的形式複習字詞,並給學生創造展示蒐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後又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遊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並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篇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鬆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為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質疑,讀書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繼而才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為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四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學生喜歡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學習目標提升到:

  ①再讀課文,深入體會西沙群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②學習用課文的寫作方法(總——分——總或圍繞一箇中心句來寫)寫一段話。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積極性,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透過引導學生質疑,參與自主學習目標的制定;透過組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啟發學生自讀自悟;透過師生、生生多向交流,促進學生自評自結,整合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讓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做到了七個“讓”:即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自己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髮現,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思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全過程。這樣,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在寫一段話時,大多學生學會了本課的寫作方法,能夠圍繞一箇中心句,透過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把一段話寫通順、具體、生動。美中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如能用配樂配畫就會激起學習的興趣;又如讀 “蠕動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色彩鮮豔的和外形奇特的魚”時,如能邊朗讀邊伴有動作,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就會更深,背誦課文就會更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2

  在資訊科技環境下進行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藉助多媒體,以讀為本,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伯感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以及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能力。在魚這一段,教師透過多媒體課件將魚呈現出來,鼓勵學生抓住魚的外形練習說話,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因而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香、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本堂課也有一些沒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學部分,未能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於主體地方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問難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學設計,傳統的師生關係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問題都是教師設計的,教師的“主導”痕跡還是比較多的。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儘量避免,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先想想學生會怎麼想,會怎麼問,我應該採取幾種應對措施,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3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透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寫海面主要透過顏色的變化來表現海水的美麗;海底主要寫水產資源,突出其富饒。西沙群島的海里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魚的品種多、數量也多。寫海灘則突出貝殼的“千奇百怪”和海龜的“龐大”、“有趣”。寫海島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群島的確是“鳥的天下”,進一步表現西沙群島的富饒可愛。最後寫西沙群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是教給學生寫作的很好的憑藉。

  一、抓住構段方式,教給寫作的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本堂課我憑藉本篇課文句群種類多,結構典型的有利條件,進行句群結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其特徵,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組合規律,明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群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群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群,屬總分句群的一種。總分句群是表達一個意思時,採用總結概括和分開具體寫相結合。總結句概括本段中心意思,分開說的句子都是對準總說的句子展開的,其形式有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分總分等,分句間用分號隔開。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並列句群。並列句群有時雖然是分別寫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須有一條暗線串著,即要同屬一定的意義範圍。如第三自然段,分別寫珊瑚、海參、大龍蝦,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別寫了貝殼和海龜,它們同在海灘上。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其結構順序先果後因。

  二、抓住構段方式,引導學生仿寫。

  1、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

  (1)“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2)“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引導學生圍繞“公園裡百花盛開,美麗極了。”進行仿寫,將這句話寫具體,寫清楚。孩子們紛紛圍繞公園裡花的顏色、香味、姿態以及種類進行敘述,將這句話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花的美麗。

  2、抓住修辭手法,引導學生會用

  (1)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要引導學生認清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使比喻句能夠運用恰當。

  (2)理解運用誇張句。“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語言優美的寫景文章,課文整體總分總結構,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寫了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而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是對全文的概括總結。

  學習概括段落大意是課標對中年級段的一個很要求,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每個自然段的結構也不同,因此在教法上,我針對不同段落的特點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課文2和6自然段都是以中心句引導突出景物特點,於是我重點講解第二自然段,引導孩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而第六自然段放手讓孩子來自學。

  三四五自然段描寫了西沙群島的海底和海灘,在段中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於是我引導孩子透過串聯景物和特點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除此之外,在聽說讀寫方面,我訓練孩子透過朗讀表現景物的特點,同時,我還想透過描述景物來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如在學習珊瑚的部分時,我訓練孩子用有的……有的……這個句型來描述珊瑚的樣子。而在學習貝殼的句子時,訓練孩子正確的運用有……有……的句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5

  今早,我上的是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全文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了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的教學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以朗讀和學生初步感知為主,透過影片朗讀,這影片,既有優美的配樂誦讀,又有和課文同步展示的動漫風光,西沙群島海水的五光十色,海底的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著的海參,全身披甲的威武大龍蝦,海水裡那麼多的各色的成群結隊的魚,海灘上各色的揀不完的貝殼,有趣的海龜,還有海島上那麼多的海鳥。邊聽邊領略西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海底世界的奇妙, 感受到西沙群島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群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群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參,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著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參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群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群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延伸出為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想象發揮的空間。

  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構思成文的,而每一段的敘述又是以同樣的方式敘述,條理非常清楚,這一敘述方法,也是學生今後習作中要學會應用的,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注意引導。課後還設定裡小練筆。

  這篇課文裡文辭優美,排比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注意積累語言,仿寫句式。

  讀文理解文意,學句,理解詞意,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加深對於詞語的理解,如“成群結隊”、“五光十色”、“四腳朝天”、“瑰麗無比”、“飄飄搖搖”、形象逼真的課件展示,讓孩子們一下子就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更深刻地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確就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兩節課連上,我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把學習課文,學習生字詞語結合起來,讓學生透過讀,透過觀看課件,透過聽誦讀,然後自讀體會理解。

  這篇課文中的多音字比較多,我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找,然後查閱字典,或者我們一起討論學習。

  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後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後,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 ……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型有些小。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22課,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群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透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群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群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群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水”部分時,我說:“ 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西沙群島的大海邊,這就是西沙群島的海水,你感覺海水怎麼樣呢?”學習“海底”部分時,我又說:“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小學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群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群島的距離

  課堂教學中我從解題入手,在祖國的南海邊有個西沙群島,你們想了解它嗎?隨後我先為同學們播放一段事前準備好的西沙群島的風景影片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接著我又藉助網路資料將西沙群島的位置和大小呈現給孩子,這是怎樣的一個群島呢?於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充滿激情的範讀聲中初步感知西沙群島,隨後是初讀,總體感受西沙群島的特點,找出課文的中心句——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深入研讀3、4兩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堂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3、4兩段,所以我就對學生說:“這節課就讓我們潛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島的富饒。說說你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後找出:珊瑚、海參、大龍蝦、魚。我又說:“再去讀讀你看到的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它的特點嗎?”這一板塊透過學生的不同形式的讀,來表達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在讓學生研讀的同時,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問難。例如,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漁業工人為什麼要把海龜翻一個身?為什麼人們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我都巧妙地透過呈現多媒體,機智地使問題由難變易了。

  五、抓住語言訓練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 “因為 ……所以……”和西沙群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為……”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如學習海島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於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採用適當的手段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永恆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課件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麼,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麼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喇叭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蘑菇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的貝克。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七、注重知識點的滲透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這句話時,我告訴學生:這一句話放在整段的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又叫中心句。這四段文字,語言美是一個特點,在寫作上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圍繞中心句把話寫完整,寫具體了,接下來,我們就仿照這種寫法來個小練筆。

  整堂課我和學生配合得比較默契,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引領者。我讓學生自己來讀。從不斷的讀中,學生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然後自己來講,把自己讀懂的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交流,這樣可以取長補短。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也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出現前松後緊現象。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讀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