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1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數學廣角的內容。數學廣角作為人教版新增的內容之一側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如何把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很好地滲透在環節在教學中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深刻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著重思考和要解決的問題。一節課實施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現做一個簡單的小結與反思。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有深度、有厚度。

  教學設計分兩條線走:一條線以構建學生知識結構為線索,使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經歷了“生活問題——猜想驗證——建立模型”不斷數學化的過程,較好地實現了由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過渡到相應的“數學模式”,為上升到更抽象的數學高度奠定了基礎。然後又讓學生運用模型解決問題,把數學化的東西又迴歸於生活,也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另一條線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為線索。

  對於植樹問題的探究,不僅讓學生透過畫線段圖、擺學具的方式自主探究、尋找,而且結合線段圖、擺學具,讓學生理解了為什麼兩端都種時,棵數會比間隔數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樹。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由反覆的修改,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對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對教材看得有多深,才能使你的課堂有多厚”的道理。也讓我知道了自己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二、敢於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堂課,我都比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我知道,只有學生自己想學、願學,才能主動地學,並把學到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因此對於重點部分的引入,即探究兩端都種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我先讓學生透過自己的猜測得到答案。當幾種答案產生衝突時,再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啟用學生的主體意識。

  而後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線段圖探究植樹問題規律的方法。由此把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為下節課自主尋找另外兩種植樹問題的規律時,學生就比較輕鬆愉快了。

  三、注重教學思想的滲透和學習方法的傳授。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都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比如:當學生用一個線段圖證明規律時,適時點撥。用一個線段圖就能證明它是普遍存在的規律嗎?再畫幾個試試(以小組為單位,分組研究)。交流時,讓不同的學生說出用不同間隔的線段圖得到同一個規律,實際就是向學生滲透不完全歸納法。在展示交流部分,透過對比10個間隔與2個間隔的線段圖的難易,對比畫一棵樹和用一個點表示一棵樹的難易,讓學生體會簡化的思想。透過找生活中的植樹問題,並解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讓學生體會化歸的思想。

  對於學習方法的傳授,整節課都特別重視線段圖的運用。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列舉幾條:

  一、教學時間安排欠妥。有的教學內容沒有來得及出示,有的內容講解比較倉促。練習鞏固時間不充分,沒有檢測時間,使教師沒有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心中沒底。

  二、本節課,我本想借助一一對應的思想去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可是沒有深入去理解植樹問題中所蘊含的一一對應思想。所以,感覺得出的規律有些牽強、抽象,沒有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沒有把一一對應的思想與植樹規律結合在一起,沒有很好地突破難點。

  三、對學生評價這塊顯得能力不足。對於學生的評價如何做到即準確又有深度,還要具有啟發性,這是我還得努力學習的方向。

  四、數學課關鍵在於“說”,以說促思,以說引思,這樣可以瞭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否正確,以便教師及時調控課堂,改變教學策略,但是,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明知道應該讓學生多說,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就把學生說的權利剝奪了,而去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這是我一貫的通病,我爭取改正,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一堂課下來,發現自己真的還有那麼多的不足之處。反思自己,今後還應加強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學習優秀課例,特別應該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運用於實際教學之中,逐步完善、改正。希望能透過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改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調控、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使自己能不斷進步、不斷髮展。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2

  12月2日我有幸觀摩了胡圓老師執教的《數學廣角》一課,本節課胡老師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經歷重複問題的探究過程,利用直觀圖和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課堂活起來了。下面結合這節課的一些細節,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開課伊始,教師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理髮師理髮的故事,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出同一個人扮演爸爸和兒子角色,為後面學習重複知識埋下伏筆。接著老師組織了搶椅子的遊戲,又透過石頭剪刀布活動選出參加搶椅子游戲的選手,此時,教師提出了問題:參加活動的人一共多少人?請參加活動的人站起來!教室有6名學生站起來了,教師又提出了疑問:“不對呀,參加剪刀石頭布的是4個人,參加搶椅子游戲的是3個人,4+3=7。應該是7個人啊!”事實和老師的推理發生了碰撞,學生陷入了思考,矛盾中急需老師的點撥。而老師並未馬上揭曉原因,而是拿出了兩個呼啦圈,讓參加剪刀石頭布的4名學生先鑽入1號圈中,讓參加搶椅子的3名同學再鑽入2號圈中,在這個過程中,全體學生髮現劉陽同學開始鑽入1號圈又鑽入2號圈,他既參加了剪刀石頭布活動,又參加了搶椅子游戲。老師又提出問題:“那怎麼樣讓劉陽既在1號圈又在2號圈?”學生提出將兩個圈重合一部分,劉陽就站在重合的這部分,劉陽的身份是雙重的,此時學生對於剛才遇到的矛盾衝突已經有了理性的解釋。接著老師又將兩個重合一部分的圈畫到黑板上,形成了集合圈,並讓6名參加遊戲的學生上臺在合適的位置貼上自己的名片。學生將劉陽的兩張名片重合在一起貼在兩個圈相交的部分。此時老師引入了重複現象,學生對重複現象有了清晰的'認識了。從呼啦圈過度到黑板上的集合圈,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正符合小學的思維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正是學生在頭腦中進行建模的過程,課堂上教師組織的遊戲活動正是知識的直觀依託。

  老師在引入概念後,馬上在課件上出示了一些集合圈,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重複現象,哪些不是重複現象,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學生對重複現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課堂練習內容有利於學生利用重複現象和集合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透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

  本節課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環環相扣的教學流程,大膽創新的教學理念,循循善誘的教師引導,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能夠認真研讀教材,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案,並能將其靈活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中。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3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在於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

  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並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藉助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我執教的這節課整體是成功的。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課前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要學習的內容,緊接著引出例題探討植樹問題,使學生明白:路長、間隔長度、間隔數、棵樹的含義。然後讓學生猜想種的棵樹,透過畫圖驗證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100這個數字在這道題中顯得數字有些大,將長度改成20米、25米,再次進行畫圖驗證。目的在於,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在這裡改小資料,有利於學生的思考,主要照顧後20℅的學生。然後以例題展開,讓學生動腦、動手反覆驗證,最終總結出:間隔數+1=棵數。整節課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淺顯易懂,始終圍繞重點內容進行難點的突破。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好,有待改進:

  這節課的練習設計不夠精,因為希望把儘可能多的題型呈現給學生,所以沒有把握好教學時間。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教學的度,相信學生的能力,合理取捨教學內容。

  我感覺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有時過高的估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過高的局面。今後的教學中要全面、深入的瞭解學生,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對學生的評價語太單一,我覺得我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應該讓自己的評價與表情結合。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4

  本節課研究的只是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一種思想,一種在數學上、在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歸思想。這種思想的滲透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尋求解決複雜問題的一般方法,那就是從簡單問題、簡單事例入手,尋求規律,透過規律的得出,最終解決問題。

  教學上我採用“自主——互助”的策略,力求讓學生依據自學提綱及要求,透過獨立思考,把不明白的問題與他人交流合作,使學生在不斷地操作和交流中,經歷發現和感受的植樹問題的過程。環節如下:

  一、透過課前活動,以大家都熟悉的上操站隊為素材,讓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感知間隔數。

  二、以自研題為載體,實現全課教學重點及難點的突破。

  為此我設計分別在15米、20米、25米、30米的公路一邊植樹的問題,先讓學生明確自學要求,然後根據要求獨立研究與自己編號對應的一題,重點讓學生透過畫圖栽栽看,發現一棵一棵種樹關鍵是要找準間隔數,在經歷了從簡單事例入手之後,各部分名稱的實際意義已經得到了強化。

  與此同時,植樹問題的一般解法也已經得到了歸納。然後用找到的規律去解例1中的在100米綠化帶上植樹的問題,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的同時,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三、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學生對植樹問題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四、透過達標檢測活動,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為改進自己的教學和跟蹤輔導提供有利的保障。

  五、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出示不同型別的植樹問題,讓學生近一步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下一節數學課做好鋪墊。

  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反思5

  透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本節課著重研究直線上植樹的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