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會計》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會計》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會計》教學反思1

  會計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僅僅記住一些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理解、掌握、運用”這個思想,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針對《基礎會計》課的“銷售過程的核算”這一堂課,我進行如下反思:

  一、教學設計應該說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學設計是在課前進行的,這一過程要理解所教課程的內容、分析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水平、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運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並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這是課前的預設,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這一關也把握不好的話,那就無法上好一節課,而這環節的水平主要透過教案的編寫和課件製作去體現。

  1、目標定位明確,重難點突出,選擇教學方法恰當。

  銷售過程的核算一節,是基礎會計第六章主要業務核算舉例中的第四節,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會計分錄編制,前三節學過企業資金籌集,供應過程和生產過程的核算。

  2、教學過程設計符合邏輯要求。

  從匯入到原有知識回顧,然後進行新課教學,課外拓展,德育滲透,按常規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從一幅秋景圖匯入,那是因為收穫給人帶來喜悅,與產品銷售給人帶來的喜悅有內在的聯絡。而新課內容舉了好多例子,而每一個例子代表一種型別,因為學生學過基本知識,能正確把握借貸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徵的會計科目提醒學生,他們就會很快寫出會計分錄。對於容易混淆的銷售產品和銷售材料的會計科目進行比較,把已學過的入庫產品成本結轉和新課的銷售產品成本結轉進行比較討論,讓學生理解會計科目並明確方向。然後把銷售過程核算與供應過程的核算進行比較,真正讓學生能溫故知新。

  3、教學方法運用也符合這節內容教學的要求。

  對記憶的內容,強調朗讀,加深理解;對重點理解的內容,進行比較,便於鞏固;對小組討論來完成難理解的內容,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同時還綜合運用提問、講授等多種教學方法

  二、課堂教學效果也不錯

  1、自己預測及從學生反映的情況看,三分二以上的學生能明確的理解並熟練掌握本節課的內容。至於個別學生進校時成績差,來校後學生目的性又不明確,自己也不想上進的學生,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給予不斷的輔導,也不一定全部理解。

  2、從時間安排來看,基本上還是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

  三、需要探究和改進的問題

  1、多媒體裝置最終只是幫助教師教學的一種工具,有時候想想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講課效果未必比今天用多媒體裝置教學就差,所以不涉及大題量或者是大容量的課,是否可以考慮就用傳統方式授課,因為傳統方式授課師生的眼神交流機會會更多,印象也許會更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許會更加準確,這也是值得討論的一個問題。

  2、創新能力還要加強,沒有創新的教學形式,其結果是平淡而沒有吸引力。如何運用風趣和幽默的語言,配上笑容和嚴肅表情的交替,形成抑揚頓挫的教學情景,甚至是讓學生開懷大笑,這也是今後要提高的方向。我曾經羨慕歷史老師和語文英語老師可以輕鬆的講故事或者以影片的形式創設情景,扣人心絃,所以讓學生學習很容易成為一種享受,會計專業課如何也能扣人心絃,讓人流連往返,這也是一個課題。

  3、如何加強會計實務訓練,縮小編會計分錄與填寫記賬憑證的差別,使學生儘量置身於企業財務室的辦公環境,這也是今後可以探索和改進的地方。

  《會計》教學反思2

  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要求理論聯絡實際,所以僅僅記住一些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理解、掌握、運用”這個思想,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理論很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就《基礎會計》“企業籌集資金的核算”這一堂課進行反思:

  一、教學設計是全面而成功的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教學方法恰當

  “企業籌集資金的核算”是第六章的第一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編制會計分錄。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過了賬戶設定和複式記賬,所以將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熟練掌握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這四個賬戶。

  (2)根據經濟業務運用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

  (3)培養學生勤於動手、用於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四個賬戶的設定和應用。教學難點: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的區別。教學方法:講授法、啟發法、比較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2、教學方法應用符合這堂課所授內容的要求。

  對於比較容易理解的知識採用啟發法引導學生去分析,難點的知識採用講授法和比較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3、教學過程設計符合邏輯要求

  從匯入到原有知識回顧,然後進行課堂教學,課外拓展,德育滲透,按常規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問原有知識便於本節課知識的學習。透過三個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四個賬戶,然後透過例題講解四個賬戶,有利於加深學生印象,便於四個賬戶的學習。然後透過課堂練習,鞏固賬戶,幫助學生記憶。

  二、課堂教學效果也不錯

  本節課的課堂達成度也挺好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四個賬戶,並做出相關的會計分錄,存在的問題是一小部分學生分錄做的正確率不高,容易混淆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個賬戶,課下可以出的這方面的習題強化訓練。

  三、需要改進的問題

  1、課堂氣氛不是太活躍。會計課本來就比較枯燥,學生的話除了借就是貸,所以要把一堂會計課上生動了就感覺特別難。怎樣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需要逐漸提高的地方。

  2、課堂容量有點大,一部分同學做不完練習題。在設計課練習這個環節的時候不能片面的追求知識面的完整,還是應該考慮中職學生的特點、班級的特點,從符合學生的角度出發,挑一些重點的練習,比較簡單的可以做課後作業。

  《會計》教學反思3

  課堂學習是培養學生再學習的能力

  在學校裡,那些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是出類拔萃的學生。因此對學生的教育,更應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我們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自學的能力特別的差,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從我大學學習的經驗來看,學期結束,大部分學生不會看課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學生系統將課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難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因此在我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再學習的能力。

  具體說來包括課前預習,每次下課之前我都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並且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在下次上課時讓他們回答,問題越具體,學生透過看書就回答得越準確。要求他們帶著問題去看,看書的過程中要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同時,由於我帶的班是財會對口,在課堂上更多的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不斷進步,為後面幾門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親其師而興其學,樂其友而信其道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於對老師的印象。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在教學上要有創新外,在師德師風上的優良品質的塑造也同樣重要。因此,我認為學生對老師的好感,更加體現在對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的關心與幫助上。在擔任16財會對口的教學時,我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幫助,主要有:

  (1)認真聽取學生對我的教學方面的意見,與學生交流,商討改進的措施。

  (2)對學習缺乏動力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瞭解其產生的原因,並對症下藥。

  加強網上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所培養的人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

  總之,我作為一名教師是始終把學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把關心學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細、做實,讓學生滿意。

  《會計》教學反思4

  借貸記賬法運用的是第四章節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會計分錄,它為今後進一步學習企業具體業務的會計處理和編制記賬憑證打下基礎。也是會計考證重要分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在這裡因為沒有掌握確定會計分錄的基本技能而失去了繼續學習的信心,因而我始終認為,教師應該在本課題中下足功夫,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有了這樣的一種想法,我在上這一節課時,充分運用了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從這節課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本堂課的優點:

  (一)針對職中學生特點,從採用少講多練的辦法,注意知識和過渡與銜接,從複習賬戶的結構開始,結合企業簡單的實際業務,判斷賬戶的借貸方向,然後進行知識的遷移,由此引入分錄三要素,說明會計分錄是用會計的語言來描述經濟業務情況。這種方法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同時也為今後記賬憑證學習打下基礎。

  (二)整合典型業務,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材只是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如何根據學生實際運用教材進行有效教學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節教材中有十幾個例題,如果這十幾個例題逐一講解會降低課堂效果的,因此我從中整合了幾個典型例題,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其他的則作為學生的課堂思考。這種方法不僅節約了課堂講課時間,更能使同學對會計恆等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主張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從學會走向會學

  學習是主動探求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結合,一堂課上得是否成功不僅僅在於教師講得怎樣精彩、豐富、生動,而在於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交流程度以及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程度。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增強其創新意識,使其能夠有所創新。

  中職學生自學的能力比較差,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學生能做到系統將課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難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再學習的能力。在講解過程中不斷設定思維臺階,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注意學生已有的思維水平和知識結構,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精心設計幾個小問題作適當鋪墊,學生往往在回答了幾個小題目以後,豁然開朗,於是難點就迎刃而解。同時,在本節課中還設計了同學的討論、展示、自評、互評的環節,給了學生一個探究合作、自我展示的平臺,以此來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滲透職業素質教育

  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落實科學的職業教育觀,“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當他們走出校門就會踏上工作崗位,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要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我們還要使他們明白今後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始終貫徹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教育,使他們在走上崗位時能稱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比如,對於財經專業的學生強調細心、嚴謹和規範的職業精神,透過本節課中關於分錄的記錄格式,數字的書寫等都是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良好時機,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由於部分同學對前面的會計科目不是很熟悉,導致在分錄確定的第一個步驟上就卡殼了,還有的對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結構不熟悉,造成借貸方向的不明確等諸如此類的情況。這就要求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反覆強調前面的基礎理論。

  其次,雖然本節課課堂教學氣氛是活躍的,學生參與是積極的,教學中師生互動很好,但除了分組討論之外,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不多。儘管學生們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述和同學的發言,學生跟老師互動的意識也很強,但同學與同學互動意識卻很弱,質疑批判的聲音幾乎沒有。可見學生還是習慣“接受式”的學習。改變這一點,還需要在以後教學中注意多鼓勵、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獨特見解,同時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總之,透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對中職課堂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楊振寧曾經說過:“唸書不應是學習的目的,而是創造出新知識,新體系的一種手段。”因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改變教師教育觀念和方法是新世紀新時代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會計》教學反思5

  本學期有幸接手14五年制會計1班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課程,接到通知初期我便利用寒假時間通讀《會計基礎》考試大綱,瞭解相關的考試資訊,收集相關的考試資料,為本學期《會計基礎》的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開學第一課,結合自己前兩年備考中級會計師的經歷,告訴學生:不跟別人比幸運,要跟別人比堅持。我也常拿高中老師的一句話激勵學生:“置之死地而後生。”只要有鬥志,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教授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還時常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習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努力和刻苦,才能熟能生巧,並從中掌握學習的技巧。

  目前無紙化的考試知識面廣,考試較細。因此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預習,在課內要做到專心,在課後要做到全面複習並進行練習,並在課餘時間利用網路上的各種從業資格考試的題庫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我的工作時間大部分都耗在給學生準備練習、影印練習和細究練習上,看著一份份練習,心裡竊喜:這下可以讓學生比較全面的做題了。可是,當批閱練習的時候,我的心情一下跌到低谷。有說練習丟失的,有發現抄襲的,更有甚者拒交作業的。總之,學生就是各種的不自覺,各種的不在意。

  面對那些抄襲、拒交作業的學生,我苦口婆心的找他們私聊,可是收效甚微。天氣不總是天天陰霾的,也總有那些能讓我陽光燦爛的孩子。晚自習下課後還在背書的孩子,週末到圖書館看書的孩子,認為自己是“笨鳥”要先飛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學習態度讓我很是欣慰。當然,他們在各章節的測試中,成績也居前列。

  半學期要過去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對學生的從業資格的考試情況下定論,但至少我在盡力,也看到了大部分在努力的學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希望我現在種下的種子,在學生不斷努力的耕耘中,將會有滿滿的收穫和巨大的幸福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