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1

  《科學指導掌握規律》中“感悟,不是閱讀教學的專利。在寫字教學中,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同一班級、同一老師的情況下,有些同學字能寫得好,而有些同學寫不好呢?這就是感悟的問題。感悟漢字的結構美、筆畫美,對於好學生來說不成問題,那些感悟力差一些的學生就成問題了,我們該怎樣把他們領進門呢?我的做法是,寫字後進的那幾個學生,要手把手地教,握著他(她)的手,不厭其煩地寫,一遍沒感覺,就寫第二遍,二遍沒感覺,就寫第三遍,這樣幾遍下來,他們多少也能感悟到一些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覺再去書寫,結果就會好得多。我想,這就是“師傅領進門”的重要性吧。”的確寫好字學生的感悟是一方面,教師的引領也是重要的。

  昨天聽了幾節教學能手的課,讓我感受頗深的就是老師們把寫字教學作為重點,適時的進行指導,我記得執教《我們成功了》的王老師在指導寫字時總結的五步值得借鑑:一看,二描,三寫,四比,五再練。下面是我簡單理解。一看:看應該是觀察例字是什麼結構,在田格中怎麼分佈,有哪些筆畫組成,在腦中初步留下印象。二描:描紅,練習運筆,提高學生的控筆能力,掌握字的結構佈局。三寫四比:觀察後描紅然後在田格中寫出並與例字比較,哪一筆寫的好,哪一筆不成功……五再練。堅持下去學生寫字水平會有所提高的。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2

  開學這麼長時間了,我非常有必要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書法課堂教學。我認為,書法課一方面繼承傳統的書法藝術,另一方面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作為小學學生來說,基礎教育非常必要。大部分學生初次接觸毛筆,從興趣講學生不會提高,準備工具較多,要求較嚴,效果較慢,學生出的成效不大,這將給我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最佳化教學過程進行教學。

  現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如下。

  1、教學從練習時段上講要有層次性,不能一刀切,關注學生的不同進步。有些學生有基礎,接觸練習過毛筆一、二年,(四、五年級)學生,他們對字形有一定的規範,這種學生的教學指導應加強學生對某書法範帖的筆形、字形研究,分析特徵,達到“形基本像”為準,學會易於把握的結構練習,觸類旁通,收穫必將較大。還有類學生剛剛拿起筆,(三年級)像這類學生的學習規範要嚴,紮實基礎,圍繞基礎為重點,執筆方法,書寫姿勢,基本運筆,文房四寶準備收理等諸多方面,以養成習慣為主,訓練時要突出這些,才為今後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設計上體現出學得活,用得活,多學科交叉,增強學科趣味性。只講不練,只練不講,講講練練,要讓學生有興趣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挖掘寫字課的藝術魅力來感染學生,課堂上提供大量的原帖欣賞,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把字的練習與語言文字的訓練有機的結合,這是我的教學的一大突破,比如找成語,組詞,說一段話,或一個故事,使學生對字形、字義的運用有個統一的認識。因而,這樣的教學不顯得單一,學生的興趣將逐步增聚。

  3、練有一手好字,就要有展露的機會,用得著才是最好的收穫。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展示的機會,比如書法大賽,校園打扮——書法優秀作品展,創設學習的氛圍,這些最好的展示平臺。利用暑期搞書法沙龍,去參觀書法展覽,都有利學生的視野和書寫能力的提高,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才是一些好方法。

  總之,毛筆寫字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學生只要堅持就可以培養出一定的耐心力,有興趣才會主動的練,因此,重點在課堂的教學上是否有新的創意,是否較紮實的教學,學生的喜歡才是教師的最大的收穫,自己將不斷的探究教法和學法,吸收好的東西,學生才有更多的養料。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3

  要上好寫字課,首先要強調學生的雙姿,只有坐端正,筆拿正,才有可能寫好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制定寫字姿勢兒歌或不厭其煩的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需要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其次,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注意運筆,注意筆畫的輕重緩急,都要對照書本上的範字,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範寫很重要。每次寫字,都要在展臺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並且邊演示邊講述: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強調這個字是什麼結構,這樣結構的自由什麼特點,主筆是什麼,存在怎樣的規律,使學生脫離田字格一樣會寫字。寫完一個字後還要從整體看這個字寫得是否勻稱,整體感覺如何,學生再加以模仿,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再則,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臨摹,臨摹是一種練字的最好方法,學生練得多了,寫得像了,無師自通。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評價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評促寫。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寫,教師要堅持每節課指導一定量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體會書寫的真諦。教師在任何時候,對學生的字都要嚴格要求,你對你的學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學生就能做得多好。

  總之,透過這學期的寫字教學,使我明確教學生寫字任重道遠,這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師的堅持,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為了把我們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好學生的堅強後盾和指揮官,引領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4

  書法教學不是單調、枯燥的“講練式”,而應在內容制定、環節設計、訓練手段、評價機制四個方面讓學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

  一、內容制定重合理、激發學生興趣。

  唯有符合學生接受能力、輕鬆活潑的內容,才能激起他們積極的心理情緒,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期待。書法教學內容不外乎筆法、字法、章法三大類,把這些生硬刻板的三“法”巧妙地化解成一塊塊學生喜聞樂見的“小甜點”,即在每堂課中選取一個吸引學生眼球的名字,確定一項大家都能勝任的作業,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熱情頓會高漲。如在上述案例中,四個動物名稱“牛、羊、馬、犬”均為獨體字,有相似的結構特點,歸結要點能清晰、明瞭。再加上十有八九的孩子均喜歡動物,為課堂的匯入提供了融洽的氛圍。在《瞧這一家子》一課中,我把不同型別的八種鉤(豎鉤、橫鉤、斜鉤、臥鉤、橫折鉤、豎彎鉤、橫折右彎鉤、耳鉤)稱作“一家子”,彙總在一節課內來練習,雖然量很多,但由於之前對每個鉤都作過單獨訓練,學生對它們並不陌生,沒有絲毫畏難心理;又由於本課要求學生在比較訓練中歸結出八種鉤的“共性”和“個性”,再加上擬人化的課題,內容制定不是蹈常襲故,而是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誘發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入到訓練之中。這樣的教例很多,如筆法教學中的《一對雙胞胎》(長橫和垂露)、《會變形的橫折》、《波浪的啟示》(斜捺)等等;字法教學中的《平衡術》、《讓右法》、《“火”的活用》等均直涉結構要點;章法教學中,如《你最喜歡的成語》(少字章法訓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詩句訓練),《與眾不同的設計》(章法創新訓練)等等,認真構思定有成效。

  二、教學過程重參與,豐富學生情感

  書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需要雙方互相協作,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因此,學生不應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投入。在每一課的書法教學中,始終貫穿著情感體驗,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不可能學有所獲的。如在課堂教學中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組間辯論、“小老師”示範、合作學習等方式的運用,將有效地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心靈溝通。教師正確使用競賽機制,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使課堂充滿健康的競爭氛圍。競賽方式多種多樣,有班級中個人和個人的競賽,使學生“見賢思齊”;抓住學生渴望成為小組中的積極因素,為小組爭光的普遍心理,進行組間競賽,增強團隊疑聚力;自己前後習作的競賽,讓學生看到點滴進步,充滿自信;跟其他班學生競賽,進行“打擂臺”遊戲,更使他們興趣盎然,情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興奮狀態。圍繞某一焦點問題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在辯論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容納他人觀點。在“小老師”的組織下開展合作學習,學會關心他人,感悟協作團結,凝成團隊意識。教學中,教師應鼓勵每一位學生全方位地參與,而不是某一環節的區域性。

  三、訓練手段重多樣,培養學生意志

  訓練的嚴謹並不排拆手段的多樣化,相反,多樣化的訓練應以嚴謹為本,以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格。目前的家庭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這些小“太陽”常常表現出心理素質不健全的現象,如做事圖快而不仔細,遇到困難往往退避而不堅強面對,學習容易松跨而不積極進取等等。書法教學能調理學生的這些不良心理,它雖然緩慢,但卻是錘鍊學生心理品格的“良藥”。郭沫若早在1962年為《人民教育》題詞中就寫道:“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這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細心,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橫最容易誤事,練習書法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事實已經證明,書法有一整套嚴謹的書學法則,在書寫過程中如果不認真對待,往往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在書法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從一點一畫入手,認真地去研究、體味,一絲不苟地進行練習、比較,在掌握書寫技能的過程中毅力得以培養。在這方面,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佳話,如張芝的“墨池”,智永的“筆冢”等等,堪稱頑強意志力的讚歌,永遠值得後人思味、仿效。但在學校書法教學中,“苦行僧”般地要求學生以始終如一的情形來苦練書法,也是收效甚微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教師應從學生特點出發,改變一味的“講練式”,依據所教內容的不同儘可能地豐富練習形式,如糾誤法、補筆法、嘗試法、書空法、比賽法等等。透過內容的調節和方法的變換,使學生始終保持練習的高昂情緒。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5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示範一般用粉筆或毛筆在墨板上演示,這有很大的不足,很多細微的動作無法使中後排學生看清楚,加之粉筆和學生的鉛筆、鋼筆在筆性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教師的示範無法引起學生太大的注意力。而多媒體影片展臺的運用,可讓教師和學生一樣坐著。用學生同樣的筆,用學生同樣的'紙進行演示,使學生感受到更真實,更貼近他們,什麼細微的動作都被學生一覽而餘,包括教師的坐姿,執筆方法,作業本的放置等,引起學生的注意,起到了真正的意義上的示範作用。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價值判斷,因此,評價過程在書法教學中是必要的。而運用多媒體手段,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展示學生的書法作業,只要將學生習作放在展示臺上,學生寫的每一個字都會真實的展現在大螢幕上。由於這樣展示的是最原始的習作,強化了習作中成功部分,也充分展示出不足之處,便於教師反饋矯正,也就避免了有小黑板展示讓學生在黑板上書寫造成的書寫不習慣的弊端。

  教師只需準備一支紅筆,將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一一指出,並加以矯正,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受到啟示。透過影片展示臺,還能把優秀的習作顯現出來,進行欣賞,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激勵了更多學生專心、讀帖臨帖。這樣的評價反饋,使得學生注意力充分集中。當堂動手改正、當堂樹立形象、有益於激發學生的習字興趣,有益於迅速提高他們的書寫水平。

  關於書法的教學反思6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經過將近半個學期的書法教學工作,反思有做得比較好的方面,也有很多今後需加強的方面。

  一、觀察。

  我時常告訴學生要想把字寫好先得學會看字,也就是所謂的觀察。字形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我首先會把字規範地寫在黑板上貼的米字格中,然後指導其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構字特點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加深學生對字的理解及印象,培養他們養成一種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示範演示。

  示範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我在黑板上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述,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領會,悉心模仿筆畫運筆,熟練掌握筆順規則,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三、訓練。

  訓練是寫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寫字課堂教學的重點。我示範演示之後,學生對字的字形、筆畫、運筆、筆順,從整體到部分,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我指導學生開始寫字。我首先指導學生的坐姿、握筆的姿勢及方法,並時時提醒學生。對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隨時糾正。然後讓學生按描紅——臨摹——練寫的步驟進行書寫。學生書寫時,我巡迴指導,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每一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運筆方法。對於部分學生我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寫。發現有共性的問題,如筆畫不到位,結構不合理,筆順不正確,都要及時矯正,重新示範。

  寫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有: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寫字興趣。

  在寫字教學中,尤其是在寫字的起始階段,教師要採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我想今後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

  1、經常講一些古今著名書法家刻苦練習的小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2、隨時展示或傳閱學生寫得好的習字本,給予表揚和獎勵。

  3、開展優秀作業展覽,組織寫字比賽等等。

  二、滲透美育,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更美。

  要努力指導學生把寫字延伸為感受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學生對審美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求美中才能獲得寫好字的強大推動力,使整個書寫過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練一遍都能追求一個更高的標準。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寫出正確、端正、整潔、具有一定美感的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