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6篇)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1

  鄉下人家是樸素的、自然的、淳樸的。庭院前紅瓜綠藤、庭院後的鮮花竹筍、自在的雞群鴨群、隨意自由的生活方式,常令我魂牽夢繞。喜歡親近大自然的那種滿懷欣喜的陶醉感覺。常去鄉下走走,會感覺煩惱和憂愁,無從生髮,滿心裡只有盪滌心肺的清新空氣。

  迷戀鄉下的自然,崇拜人性的天真。我渴望,我的課堂也能給學生一種自然質樸的感覺。期待學生在聽課時,能感覺如同隨意漫步鄉間小道一樣愜意。

  本次市小語會有送教下鄉的活動,要求用最原始的教學手段來上一堂語文課,我報名參加了。選擇的課題就是《鄉下人家》。這是一篇描繪鄉下人家自然、淳樸的生活場景的散文。全文一共描繪了六處鄉下美景。文字如同鄉下的空氣一樣清新、自然而又飽含作者的喜愛之情。我有個美麗的願望,期待在這節課上能上出田園特色來。

  認真研讀了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參考用書後,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兩個目標:

  一、透過形式多樣的讀讓學生展開聯想,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

  二、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習透過寫平凡的事物表現鄉村美景的方法。圍繞兩個教學目標,我開展了一系列明確指向目標的活動,讀寫結合。課堂中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討論氛圍,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讓我越上越有信心。學生的讀、寫能力在課堂上有所提高,整體感覺課堂實效性較強。

  有兩點教材處理非常巧妙(感謝第一次試課時老師們的指導)。

  一、對於本課寫作順序的教學處理。本課的寫作順序是空間和時間並行的,教師瞭解這種順序都有些難度。在教參中,把了解寫作順序作為了難點。我認真閱讀教材後發現,這種寫作順序模糊不清,和學生講述清楚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幾乎沒有價值。於是我將文章梳理為三大板塊,植物、動物和人物。這樣不僅文章寫作線索明晰了,還能對學生的寫作題材提供提示。

  二、給課文中的圖畫命題。命題是最具主觀意識的活動。在第一次試教中,因為命題答案的五花八門,浪費很多品詞析句的時間。我意識到類似命題這樣的開放性練習,作為公開課的練習是極不明智的。

  於是我在第一課時,和學生探討了畫面的命題。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說,然後在根據畫面內容,給學生一個濃縮的題目。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為第二課時騰出了時間。

  今天的評課老師們也犀利地指出我的問題,我深感認同,深受啟發。課堂中的問題設計,語言囉嗦,表述不清晰,指向不明確。其次在品詞析句方面不夠具體細緻,感覺有些泛泛而談。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補充詩文,教材中的提示泡泡、以及課後練習等使用不夠充分。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非常感謝今天參加聽課評課的老師們,你們對課堂詳細、正確地分析給了我很多啟示。帶上你們的意見,我會做得更好!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2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瓜藤攀簷、鮮花輪綻、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幾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透過初讀課文,在讀中識字,讀中把握多音字的讀音,讀中鞏固識字,讀中設疑;再讀課文,想象畫面,讀出獨特感受;個性閱讀,融入情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讀中學會了生字,培養了語感,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反思自己《鄉下人家》第一課時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1、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因此,在指導朗讀時就要針對學生這一點,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融入自己的感情讀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憤異常活躍。

  2、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鄉下風光的美景圖片,不但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了印象,而且使學生儘快進入了情境,給了學生以很強的視覺衝擊,產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朗讀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多層次的讀和指導,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

  每讀一遍課文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1)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2)默讀。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出感受。

  (3)朗讀喜歡的部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學生透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4、本節課重視生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的環節,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課文,在讀中發現疑難、在困惑中思考、然後再給予對應的指導和幫助,以學定教,以孩子為課堂的主體。寫字環節讓學生觀察生字字形,說出自己應要注意的地方,不但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說的過程中鍛鍊孩子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促進生字的記憶,讓枯燥的生字學習變成一種自主的、快樂的活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不過在教學中還有一定的不足,如最後的寫字環節,能有展示和評價就更完美了。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3

  《鄉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陳醉雲用散文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層層深入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

  二、抓取重點,扶放結合

  在這篇課文中羅列了五個不同的鄉村生活場景:瓜藤攀簷圖、鮮花筍芽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秋夜蟲鳴圖。因為每一幅圖畫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有選擇地講讀。因此,我主要引導學生們學習了瓜藤攀簷圖、鮮花筍芽圖,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秋夜蟲鳴圖等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自由朗讀,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反覆朗讀,深入理解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取教師引讀、自由讀、競賽讀、男女生對比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鄉下那樸素的美、和諧的美和充滿生機的美,並透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課堂效果非常好。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感覺效果比較理想。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引導,整節課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的興趣也濃厚,收穫很多。最後我建議城市裡的孩子,也可以選取身邊的一處景物,學著作者試著寫一寫,寫出它的獨特迷人。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4

  本次賽講課,我非常認真地備課。教學設計多次修改,力圖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我認為一篇寫景的文章,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體會情感,必須引導他們抓住主要線索,摳住關鍵詞句仔細讀,慢慢品,並展開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繪的美。由此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片——品文字——說風景——細想象——談感受——課外補充的步驟進行教學。

  我認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有:

  一、抓住一條主線,使教學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開頭的齊讀課文,學生讀得整齊,有感情。指名讀,自讀品味,精讀感悟,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三、適時進行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廣泛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幹什麼?想象那花兒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是什樣的情景?春筍探出頭來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裡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樣的.?在我們鄉下僅僅只有這些畫面嗎?還會有怎樣的畫面呢……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得到了發揮,從而也對鄉下獨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瞭解。

  四、過渡語設計較精細,整篇課文教學語言流暢自然。

  五、形式多樣品課文

  在教學中,設計了多樣的環節引導學生品味文字。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雞、鴨。孩子們讀完後能用自己的感受說自己讀的是什麼樣的雞,什麼樣的鴨。城裡人和鄉下人比比誰的家鄉美。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後,用自己的話總結表達。避免了單一的讀、品、說,是課堂學習不再單調乏味。

  不足之處:

  一、教學預設中,對時間的規劃不夠細緻。造成課堂前松後緊。學生的發言沒有都敞開說。課堂時間延長了一點。

  二、開頭的匯入不夠靈活。總想快速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軌跡上來。結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時,有些急躁。後來為了顯示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詞句處理,顯得有些急切。

  三、教學時放手尺度還可以更大些。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某些段落後,可以放手讓學生說。讓學生多拿課文文字跟城市風景的對比,我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

  總之,感謝備課組老師的指點,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5

  我教《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

  在這篇課文中羅列了六個不同的鄉村生活場景:門前的瓜架,屋前的鮮花,屋後的竹子,院落的雞,小河的鴨,人們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因為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有選擇地講讀。這些場景中包括兩處植物,兩處動物,兩處人們生活的描寫。因此,我分別抓取了一處植物、一處動物、一處生活描寫作為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引導,其餘的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自由朗讀,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為大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鬱鬱蔥蔥的瓜架,也沒有親自到過鄉間田園,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示鄉村獨特的風景。同時啟發他們談談:如果你來到這裡,最想做的是什麼?鄉下人家在這裡都幹些什麼?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帶著想象出的情緒來朗讀課文,效果很好。

  我班的學生大多是城裡孩子,對鄉村生活了解不夠。我在教學文字內容之餘,補充了關於鄉村四季風光、生活勞作、童貞童趣、傳統風俗等資料圖片。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了解鄉下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慾望。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感覺效果比較理想。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引導,整節課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的興趣也濃厚,收穫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直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沒有引申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若再引導學生感受農村生活的勞苦與艱辛,那麼學生對鄉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6

  《鄉下人家》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緻、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教學中注重自主閱讀,先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分述鄉下人家生活的幾個反面:植物——動物——農家傍晚生活,再感悟作者優美的語言,體會閒適的田園生活。本課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能正確拼讀“裝飾”、“雞冠花”“歸巢”等詞語的讀音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優美的句段。學生品讀重點句段,積累優美語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是教學重點。從平凡的事物中展現鄉村生活的畫面,讓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是教學難點:

  一、高校課堂上課開始,首先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齊讀,理解。知道本課所學的內容。

  二、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工具。中年級同樣不能忽視生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時候,以詞塊的形式呈現生字詞,讓學生描述畫面,連詞成句,給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運用機會,避免瞭解詞的機械和積累的無序,放大了生字詞的教學形式。

  三、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詞語描述文中描寫的景物,利於學生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四、在品讀“雨後春筍”這一段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說理由,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探”、“成群”、“許多”等詞語體會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情景,然後透過引導學生誦讀、比較、想象,與筍芽兒對話,不僅使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靈性的湧動、情感的流淌、個性的張揚,富有濃厚的情感和韻味。

  五、存在的不足,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為引導學生讀通、讀準、讀順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本節課學生朗讀的量不夠,就過早地進入品讀課文的環節。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通讀課文的訓練,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通、讀準、讀順。農村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表現得不夠好,沒有大膽交流討論,不過才四個學生一組,全班八個學生,課堂活躍不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