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5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1

  教學設計: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這樣就需要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把學生帶回生活中,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介紹同學,透過不同方向的介紹,明確前後的確定與面對的方向有關,為分清左右突破難點,學習左右時採用介紹同學、作遊戲解決生活問題等,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使學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時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遊戲中,體驗前與後、左與右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初步培養學生首先確立參照物,再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體會前後,左右的相對性,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準確的區分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遊戲,猜一猜同學的位置。

  教師說位置,學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學習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轉身,把你周圍的同學介紹一下?

  (1)出現兩種情況:

  說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介紹嗎?)

  說不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怎麼介紹?)

  (2)比較,兩種說法哪種更好?

  (3)原來我們可以用左右來介紹兩邊的同學,這樣說真清楚,你也能這樣介紹你兩邊的同學嗎?

  (4)我們剛才用了哪兩個詞介紹我們兩邊的同學的?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板書:左右。

  你的哪邊是左邊?右邊呢?

  指指你左邊是誰?右邊呢?

  2、做遊戲。

  跟著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腳向前一步……

  3、練習

  提出問題:他們為什麼都在左邊走呀?

  組織學生討論,像前後那樣得到結果:面對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學習前後

  向你的朋友介紹你的前後都是誰?

  (三)、觀察課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看到景物

  學生認識上、下

  三、鞏固練習

  46頁試一試。

  1、看參照物。

  2、說出相對應的前後左右的車。

  47頁練一練

  1、左右的練習。

  2、相對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題:上下左右的相對位置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說說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

  前上

  左右

  後下

  教學反思:

  學生對於平面內前、後掌握較快,對於左右掌握會很慢,在介紹自己的前後左右的同學時,先讓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寫字的手一直舉著),學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體的透過樓上與樓下就分清。練習中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就會了。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2

  教學目標:

  1、透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透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絡,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一、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師:小朋友們,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們瞧,(課件演示)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老師和同學們來到了野生動物園。(課件出示14~15頁主題圖),這裡有這麼多可愛的小動物!跟你的小夥伴講一講,你看到了什麼?分別有幾個?

  [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慾望。]

  學生小組內交流,並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型別分類數數,並且進行有序觀察。

  [透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彙報。

  3、老師根據彙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並擺在桌子上。

  [透過小組交流、認讀數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

  二、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透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夥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三、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麼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4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錶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並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鍾、模型鍾,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錶,鐘錶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說一說,關於鐘錶,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錶。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鍾,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麼?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指名彙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1、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麼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說成7時)

  (2)師:再說說這些是什麼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

  生彙報: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3:00、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錶說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會觀察會看鐘面的結構,認識電子錶和鐘錶表達的整時,會讀、會寫整時刻。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學生操作鐘表認識鐘面的結構,獲得看整時刻的方法,並能用語言比較清晰的說明看時間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時間,感受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按時作息。

  二、目標分析

  學生不僅要會看鐘面和電子錶認整時,還會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有所感覺。知道什麼時間該做怎麼,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本冊只認識“整時”,將來會在二年級上冊“認識半時”。因此,本單元對學生的後繼學習起著重要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在鐘面上認識整時、書寫整時,並總結出看整時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幾時過了一點”和“快到幾時”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小鐘表、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鐘面

  1、課件出示謎語

  我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請你猜猜看,我這個好朋友是誰?”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鐘錶。揭示課題。

  2、自主介紹鐘面

  (1)認識鐘面

  要求學生觀察鐘面,把看到的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

  有錶針:時針與分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短又粗。

  (2)由學生介紹大的鐘表(教具)

  學生從大鐘表上找出時針、分針。發現鐘面上的指標總是在不停地運動。發現錶針旋轉的方向。並用手勢表示轉動的方向。

  (3)認識分針、時針

  有學生介紹又細又長的針叫作分針;又粗又短的針叫作時針。分針、時針轉得快慢不同,但是轉動的方向一樣。

  【設計意圖】利用動靜結合的課件,再次強化認識時針和分針。學生在指一指、轉一轉的活動中感受動態的時間。為認識半時,理解時針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過了幾時沒到幾時做好鋪墊。

  (二)認識整時

  1、讀寫整時

  教師逐一出示鐘錶(課件)。

  師:看鐘表請思考,鐘面上表示的時間你們認識嗎?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指導學生讀時間和寫出時間。

  7:00讀作:7時

  10:00讀作:10時

  1:00讀作:1時

  4:00讀作:4時

  師:結合鐘面表示的時間,想想你們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認識每一個整時都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滲透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鐘錶。

  2、整時時刻和鐘面連線

  在學生反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

  3、發現鐘面表示整時的特點

  師:鐘面表示的時間叫作整時。觀察鐘面,整時的時候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隨著學生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依次看四個整時。讓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7是7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是10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是1時。最後讓學生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4、動手撥出時間

  (1)學生自主撥出時間,同學之間交流。

  (2)展示學生撥的作品,同學們進行評價。

  (3)教師出示鐘面,要求學生說出時間,並寫出時間。

  重點強調12:00鐘面出現的特殊現象。

  5、從電子錶中再認識整時

  (1)出示電子錶12:00(課件)

  師:電子錶現實的時間和我們寫出的時間是一樣。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貼到黑板上,讓全體學生讀一讀。請你們觀察整時的電子錶,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總結:

  整時:多少分

  (2)完成教科書第86頁第2題。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哪個鐘面表示整時,並說出理由

  2、說一說鐘面上的時間接近哪個整時

  總結:兩個鐘面都接近10:00,第一個鐘面不到整時,第二個鐘面超過整時。

  3、有序排列時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不同的語言描述時間,學生在比較、排序中強化對整時和接近整時的認識,為今後學習幾時幾分做鋪墊。

  4、猜時間

  師:我們一起做猜一猜的遊戲。生活中有這樣的鐘表,鐘面上1個數也沒有,不好看時間。(課件中出示實物照片)請你們大膽猜一猜鐘面上的時刻?

  先讓學生猜這個鐘錶表示的時間

  在出示這個鐘錶提示學生

  5、做一做(數學書第85頁做一做)

  師:小明晚上9時睡覺了,如果是早上9時,小明又會在幹什麼呢?

  (四)欣賞古代計時工具

  師:這些古代計時工具,非常有用。鐘錶能幫助我們安排一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希望每一個同學都用好小鐘表,學會抓緊時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古代計時工具的過程中,保持對認識時間的興趣,體會鐘錶的作用大。

  (五)全課小結

  師:時間在滴滴答答的聲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來了,我們先記住整時,今後還要認識幾時幾分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