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範文

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1

  示範是教師透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示範畫教學能夠在美術教學中延用多年而不被替代,是有其客觀原因和存在價值的。首先,示範可以利用兒童對教師的崇拜心理。吸引兒童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其次,示範是促使兒童掌握正確繪畫方法的最簡捷途徑。當然,示範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每一張示範畫只有一個風格,只能體現教師本人的想法.缺少了個性化的因素.勢必容易導致千篇一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範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範畫來畫。在中班美術活動《春天的樹林》預教中,我沒有為幼兒提供範畫,並儘量減少示範,我想透過給幼兒最充足的感知時間,讓他們透過實物、圖片、整體、細節來感知樹林和樹木的各部分特徵,由於孩子們觀察得多了,因此在活動中能清楚的表達樹木的特徵,我認為時機成熟了,是讓孩子們用畫來表達的時候了,可是在作畫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孩子們筆下的樹木一律都是先畫一個大大的框然後在裡面塗色,樹枝從樹幹的最低處向上排列生長,樹林裡的樹排成了整齊的一橫排……很明顯他們的畫都是老師的範畫模子,難道孩子們真的已經適應了示範?孩子們只能用語言表達而無法用美術語言表現出來嗎?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接踵而至。

  一個個教學環節在腦中不斷回放,我決定,還是從自己身上先找原因,活動中需要孩子掌握樹木的特徵、樹林的色彩以及空間關係,還要學習拓印的方法和用色的技巧,一個活動中的知識點太多了,導致幼兒無法吸收掌握,對樹林裡樹木佈局的難點的解決不夠,幼兒難以將空間關係形成表象並再現,容易產生不會畫或畫得一團糟的現象,應該進行適當刪減和調整。我決定將空間關係和學習拓印的方法作為活動的重難點,其他技能先行安排活動解決。

  那麼,接下來的拓印的方法和樹林裡的樹木佈局要怎樣來解決呢?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念口訣的方法徒手練習拓印,把拓印樹葉的要領總結成有趣的'小雞啄米——“輕輕點,快快提”六個字,簡單順口。畫面的佈局是個難點,怎樣不會使示範成為機械的模仿,又能解決幼兒的表現與技能之間的矛盾呢?我運用PPT的課件,欣賞時,在畫面中按前後的順序讓樹木依次出現,有意引導幼兒觀察樹木的位置。把幼兒肢體動作表示環節調整到整體欣賞後進行,改成種小樹的方式引導幼兒透過調整與同伴間的位置關係瞭解樹木間的空間關係。繪畫前的討論中,再一次運用PPT演示,強調樹木在畫紙上的空間關係,透過親身體會和兩次的PPT演示點撥,我希望能夠達到不需要完整示範,而是由感知開始匯入創作,幼兒也能將表象以美術的語言再現出來,改變“千人一面”的作品模式,讓孩子們創作出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春天的樹林。

  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2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色彩是最能打動他們心扉的,也是最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美術語言之一。《春天的小樹林》是點彩畫,運用排筆點畫樹葉,裝飾樹枝,從而讓幼兒感受不同繪畫的樂趣。

  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利用音樂匯入,讓幼兒從音樂中去感受樹林,帶入幼兒進入一個非常美的意境,然後透過欣賞樹林的圖片,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樹的多種形態。在進行點彩的講解過程中,我能夠用簡潔、清晰、幼兒易懂的語句,讓幼兒瞭解點彩畫的技法。在幼兒進行動手繪畫時,我第一次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於孩子還是第一次開展合作繪畫,對孩子們來說有一定挑戰性,從活動來說,孩子開始有些缺乏合作意識,經過我的反覆強調,孩子理解了同一片天同一片地,在合作繪畫樹林的過程中,孩子能注意把握好位置關係。能用繪畫表現大樹,最後孩子們在合作過程中出現了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幫現象,這堂課是成功的。

  透過本次教學,我總結了幾點有待改進的地方:

  1.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讓他們自主地進行討論,讓孩子們的討論更有目標性;

  2.對於場地的安排還應該仔細地斟酌,例如可以嘗試選擇更大的紙,讓幼兒在同一個方向有地方可以站,可以進行繪畫,避免幼兒出現不同一片天同一片地的錯誤;

  3.在教學活動中,還應該把時間用在點彩上多一點,以便讓幼兒更好地掌握點彩的技法;

  4.在以後的美術教學中我所要提供的範例應該比幼兒的大1倍;

  5.可以嘗試利用兩課時來進行教學,可以先刷底色,然後再進行點彩;

  6.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讓幼兒積累合作意識。

  美術春天的樹教學反思3

  《我選我》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講述了在班會上進行的“勞動委員”選舉中,小主人公王寧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表達自己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

  “我選我”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自然大方、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編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學生要勇於挑戰自我,積極地為班集體服務;同時,有愛心、勇於擔當也是一種美德。基於以上理解和分析,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經過反覆研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精講多讀,訓練語言”,並關注對學生情感的薰陶。

  我首先用“毛遂自薦”這一成語故事匯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繪聲繪色的講述,馬上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應和了課本上“問題泡泡”對學生進行成語啟蒙的意圖。接著揭示課題,質疑課題:“我”是誰?“我”要選自己做什麼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繼續訓練學生邊讀文邊思考。由於課前已佈置預習,學生再讀課文後都能輕鬆準確地回答出:“我”叫王寧,“我”選自己做班級的勞動委員。這樣的設計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

  然後,我用三個大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第一個問題:“我們班為什麼要‘補選’,原來的勞動委員呢?”引出第1自然段的朗讀。抓住“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這句話,進行一般陳述句的句式變換,把它轉變一種說法改寫為“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當然這些專業術語不能告訴學生)。透過講解和訓練,學生掌握了這種“誰是什麼”“什麼是誰”的句式互換,從而實現訓練學生語言、積累句子的目的。

  第二個問題:“王寧為什麼要自己選自己?從大家的掌聲中你明白了什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引出課文第3、4自然段的朗讀理解。選班幹部是一件學生熟悉的事兒,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所以,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透過師生的交流談話,教育他們向王寧學習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擁有一顆樂於為別人服務的心。

  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後,用補充人物對話提示語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先讓學生想一想王寧當時是用怎樣的語氣回答的,填一填:“王寧( )說:我和李小青是……我要向他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學生有的說王寧自信地說、有的說王寧勇敢地說、有的說王寧是認真地說……我都一一給於肯定,並順勢引導學生分別帶著自信、勇敢、認真和堅定等語氣來朗讀王寧的話,使朗讀指導不露痕跡,春風化雨!

  第三個問題:是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說話訓練:“如果我們班評選班幹部,你會怎麼做?”啟發學生向王寧學習,勇敢自信地挑戰自己,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至此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徵,低年級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要摒棄那些繁瑣多餘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著力於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使朗讀和悟情明意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巧妙地訓練學生的語言,如“誰是什麼”句式的變換,新增人物對話中的提示語等,都是對學生進行讀、說的訓練。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精講多讀、以讀代講,並適時進行語言積累和訓練,才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