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蘭花》教學反思
《失根的蘭花》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失根的蘭花》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失根的蘭花》是新課標六年級下第三單元的課文,本單元以愛國為主題,透過不同題材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內容上講,本文語言生動而又飽含情義,適合引導學生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進行反覆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情感。教學結束本課時後,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比較成功之處
1、在本課時裡,我在瞭解學生閱讀水平的基礎上,在匯入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自讀悟情,並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是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培養。應該說,學生對思鄉愛國情的體會很好,也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但說不出理由,在此前提下開始了本課的學習。以此匯入課堂學習,建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也引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這一點我認為作得比較成功,學生也在這種激發之下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潛能。
2、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學目標。首先,我請同學們圍繞著導讀提綱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自行解決了導讀提綱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要求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心靈,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朗讀、評議,在讀與說中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還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不同方面深入探究,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理解,為什麼文中的作者會從“處處可能為家”變成了“處處均不可以為家”?從中理解了文中作者所寫的那種失根的狀態,並深刻感受了文中的思鄉愛國情。然後配以星級評價,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凸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了教學目標。
3、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本課時,我在這方面也較為注重,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聯絡本文主人公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加以體會,明白了他作為一個海外遊子的無家可歸的孤獨以及對家國的無限眷戀,令人感到欣慰。
二、遺憾和不足方面
1、缺乏學生自主質疑部分。其實在文章中有好多學生可以自行提出問題的部分,也確實是很有探究價值,但由於時間關係,沒能給學生機會,他們想提問而沒有機會,我也因此喪失了和更多學生交流的機會;
2、在體會文章語句的情感過程中,我有時急於引導,有搶詞或強行引導表達之嫌;
3、評價語言只會用“好”“真棒”等,其實可以再根據文章內容適時評價得豐富一些,像“你對文章的理解真到位,就像走進作者的心中一樣。”之類的話可再多一些。
4、本文飽含情感,是進行有感情朗讀的好材料,可我在這一點上指導不太到位,學生沒有機會細細品讀,這也是一大缺陷。
5、自主活動討論時也有少數學生無所事事,存在不願意動腦筋、拿別人現成答案的現象;做筆記的習慣還沒怎麼養成。這一切都還有待進一步強化訓練。
總之,我認為本課時我對教材處理較為合理、教學目的設定明確恰當,基本作到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讓學生從中受到了一種愛國教育,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