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範文

五年級語文《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範文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裡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接著,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麼能“熟能生巧”,怎麼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透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後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教室裡一片安靜,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我們不禁被這份濃濃的愛所打動,被感動了。之所以還歷歷在目,是因為作者獨巨匠心地用剪紙把這份情串聯起來了。

  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託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樑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宛如紐帶,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