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教學反思

地動儀教學反思

  【案例節選】

  一、感知全文。

  師: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地動儀的樣子。

  生2:這知道了地動儀的作用。

  生3: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人早了1700多年。

  生4:……

  二、學習地動儀的樣子部分。

  師:請你讀出文中寫地動儀樣子的句子?(課件相機出示)

  學生看圖,再聽一位同學讀。

  師:如果請你來介紹一下地動儀的樣子,和同桌商量一下你打算講些什麼?

  同桌討論。

  彙報:

  生1:我要說出地動儀是什麼做的。

  師: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介紹地動儀的材質。

  生2:我要介紹它的形狀。

  師:文中是用一個什麼樣的句子來說它的形狀的?

  生:比喻句。

  生3:我要說出它的美觀,上面有龍、銅球和蛤蟆。

  師:請你試著說說地動儀是上面樣子。

  (學生自由說)

  彙報及師生評價。

  三、學習地動儀的作用部分。

  師:地動儀是怎麼工作的?

  生從文中找句子。

  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地動儀是怎麼測地動的。

  四、評價張衡。

  師:透過讀課文,你感覺張衡是個怎樣的人?

  生1:科學家(一定……肯定……必定……)

  生2:擔心民眾(焦急……慰問……)

  師引導用“慰問”“焦急”造句,體會出“慰問”一詞中上對下的關係。

  五、質疑。

  師:學習之後,你還有什麼疑問?

  生1:漢順帝

  生2:隴西

  生3:歐洲地動儀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

  教學反思:

  在此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認識到有效的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從已知走向未知。從已知走向未知是對知識的合理建構。從已知走向未知即著眼於學生的生長點(最近發展區)。

  一方面,課上,教師沒有急著講,而是先問學生“你知道了什麼?”,一方面檢查了學生預習和初讀課文後的粗淺感受,另一方面給後續學習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初步訓練了學生概括能力,儘管學生還不能一次全面概括。

  隨後,教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言語訓練:透過比喻手法,有條理地介紹地動儀的樣子;描述地動儀的作用;並將閱讀理解上升到評價層面,從文中找出依據評價人物,並相機進行詞語理解造句練習。在此過程中進行了比較紮實的語文訓練。

  另一方面,瞭解未知和了解已知同樣重要。課堂上,教師在後面詢問孩子們:“學習之後,你還有什麼疑問?”學生提問涉及的內容從詞語的理解到句段含義的體會,從課文內容的把握到語言表達的奧妙。在質疑中孩子們的思維不斷撞擊,很多時候,有人這邊剛提出問題,還不等老師說話,那邊已經有人舉手願意解答。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相互解答,他們的生命得到了自由的舒張。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疑難,如果開放性很強,就讓學生課外進行閱讀探究。

  從已知走向未知,從交流讀懂了什麼著手,到探討不明白的問題,整個課堂上最活躍的就是學生,老師更多的是傾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老師更多的是點撥,激勵學生進行探究,引導他們重新編碼自己的知識體系,建構及自己的認知系統。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尋找一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卻可以因此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閒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且讓老師好好學習,學生天天向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