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時間與數學(二)》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上冊《時間與數學(二)》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上冊《時間與數學(二)》教學反思

  在上《時間與數學(二)》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對教材內的處理比較恰當。

  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將教材中的三個環節用故事串聯到一起,結合成一個整體,即小紅作迎客準備(統籌時間)——與客人喝茶聊天(喝水問題)——討論漏水的水龍頭(小實驗)這三個環節。既使本節課結構更加緊湊,教學過程更加連貫,也體現了統籌安排時間的思想。

  二、在教學設計上力圖創新,課上出現了不少亮點。

  1.統籌時間這一環節,我深入思考,課前我預料學生能提出的幾種可能的答案:23分,18分,15分和13分,但如何給學生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可操作的實物呢?最後我想到了用時間條,我製作了與時間長度一致的長方形KT板,上面標有要做的事情和所要花的時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有了載體,也能透過邊擺邊說的形式,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也為今後畫線段圖解題奠定了基礎。

  2、重視學生的估算意識,這也是新課程的一個比較重視的`部分,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計算一個月,半年和一年喝的水,顯然有難度,本節課的意圖也不是旨在計算技能的培養。於是我適當引導學生一個月按30天算,半年就按200天算,一年按360天算,大大節省了本節課計算的時間。3、在設計小實驗環節時,我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教學工具的使用問題。教材中的實驗是要求先讓學生自己用大頭

  針給紙杯扎洞,然後再進行實驗。這就存在大頭針扎洞的大小直接影響水的滴漏速度的問題。實際教學中有的小組滴漏速度很快,1分就可以漏完一杯,有的又滴不出來。針對這個問題我也進行了大量的嘗試。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事先紮好的紙杯進行實驗,這樣實驗省去了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扎洞的過程,但實驗的節奏比較統一,學生比較容易透過實驗結論來進行推測和思考。實驗意圖貫徹較好。我原來也嘗試了讓學生自己扎洞進行實驗,儘管尊重了實驗程式的完整性,但因為實驗節奏參差不齊,導致不能很好地貫徹實驗意圖,使小實驗成了一個形式主義的活動過程,沒有活動效果。另外,測量水的重量時,我原本採用了讓水漏進以毫升做單位的量杯,可學生根本沒有學習過毫升這一體積單位,無法理解它的含義,並且教材中是採用克做計量單位,所以我大膽地給量杯貼上了新的標籤,即以克做單位,並標好刻度線,實驗結果一目瞭然。

  本節課仍然存在以下問題有待於改進和提高。

  1、應讓學生有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不急於完成教學任務。

  2、在引導學生探究意識方面要多下功夫,學生主動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太少,略顯學習有點被動,教師要多激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