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上冊《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感覺本節課內容雖不是很複雜。但從教學過程來看,有些地方還是值得思考的,我覺得本節課中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匯入恰當。
教學中的匯入是我們熟知的教學環節,但現在的課堂匯入不同於過去的複習匯入,過去的複習匯入主要是從數學知識系統上考慮如何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現在的課堂匯入還要承擔全方位調適學生良好學習狀態的任務。本節課幾分鐘的匯入,由《西遊記》主題曲,引出了孫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能放大與縮小,再到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入手,暗示了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與數學中的.放大與縮小的不同,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與區別。有效引領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進行數學建構,最後以“數學中的放大與縮小有什麼規律呢?為學生留下懸念,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需要。
二、關注學生數學語言的訓練。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自己的樸素的認識,但這一認識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基於自身經驗的理解,不能清楚的用數學語言描繪變化的關係。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就是學生能準確的運用語言表達圖形變化前後的關係,所以整節課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反覆訓練,以促進學生用語言進行思維變化。
三、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本節課一共安排了學生三處合作交流,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按老師的要求擺出等邊三角形,三個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同座間交流。第二次是在練習中,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動手擺一擺,結束後小組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放大與縮小的。第三次是老師出示三幅圖片後,讓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有堅實的基礎,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最有效。我覺得我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不是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真真實實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資訊與資源的融合,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注重體現數學的價值。
數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應用價值,科學價值,能力價值,人文價值。本節課中無論是開始引課時所舉的放大與縮小的例子還是課後讓學生欣賞的深圳世界之窗的知識,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有廣泛的應用,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