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上冊《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剪紙”這一貫穿全文的線索,帶領學生隨著“姥姥的剪紙”走進課文,然後一步步走近姥姥,去細細體會姥姥對“我”那濃濃的愛和“我”對姥姥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課之初,我先點到透過本課我們瞭解了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剪紙,再透過剪紙認識了“我”的姥姥。接下來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問:“你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什麼?”學生紛紛回答知道了“姥姥的剪紙手藝高超”等等,因為這是最直接、最明顯的一個內容。下來我以學生為出發點,讓他們欣賞了幾幅剪紙作品,先在頭腦中穩固了“姥姥剪紙手藝高超”這一點,再引出“我”一直魂牽夢繞、不能忘懷的一句話,學生立即找出來是課文最後一句。接下來我以這句話為突破口,先指導學生在讀中初步體會“清清爽爽”和“有聲有色”的含義。然後放手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現姥姥“手藝高超”的句子,透過作者具體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以及“我”用雙手捂住姥姥的眼睛讓姥姥剪紙這件事,學生不由得深深感嘆:“姥姥的剪紙真的是手藝高超啊!”同時他們也明白了姥姥剪紙手藝高超的原因——熟能生巧。

  這一重點學生比較容易就掌握了,接下來的難點便是引導他們體會姥姥和“我”之間的深情。情是文章要表達的重點,剪紙是橋樑、是紐帶,把“我”和姥姥牢牢地連在一起。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到姥姥怕我出危險,是用“剪紙”這一方法來對我進行束縛的,再讓他們分別找到姥姥給“我”剪的最多的那些剪紙作品,細細體會每幅剪紙所蘊含的姥姥對“我”的愛。其中“牛望兔”這幅剪紙是重點,寄託了姥姥對“我”深深的牽掛。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我讓他們想著前文姥姥和“我”之間相處時的種種,同時又讓他們聯絡自己來體會作者對姥姥的思念。於是,他們被身處兩地的祖孫倆之間的感情打動了,走進了文中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思念起了家鄉的`姥姥!在這時,我適時地出示了作者的寫作背景,並配以音樂進行朗誦,那字裡行間露出的愛與悲痛瞬間感染了學生,好多學生流下了眼淚,那是同作者一起表達對姥姥的愛啊!接下來我再一次讓他們讀了文中的“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一句,並讓他們寫出此時自己心中的感受,學生們沉浸在濃濃的愛與牽掛中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然後我對課堂做了簡要總結,以“感恩的心”教育學生珍惜身邊的人、感謝身邊的人,讓他們以“姥姥的剪紙——我心中永遠的回憶”為題,寫一篇小練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