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教學反思及建議範文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教學反思及建議範文
一、總體設計思想:
就教材內容本身而言,本節課存在著一些微觀的、學生陌生的科學名詞,如分子、原子、有機物、無機物、能量等等,怎樣深入淺出地化解難點、化抽象為直觀、化微觀為宏觀,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然而,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生物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應當研究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學習生物科學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居於這點考慮,只要有利於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無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都能用,無論什麼樣的教學資源都能用。濃縮為一句話:"就是一切從學生出發。"那麼,哪裡是切入口呢?七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知識基礎、抽象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用宏觀的、活的事實來描述、類比微觀的、抽象的科學原理,讓他們在操作和觀察中體驗、探究科學的形成過程。
二、課堂教學的操作過程:
(一)導語: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無論怎樣改革,每一節課都應該設計一個獨具匠心的開課,從本節課教材內容的需要看,在邏輯上存在著"細胞為什麼需要物質和能量"的教學前提;從學生的需要看,他們要初步體驗一下"細胞的物質和能量"是什麼,從課堂教學一切的功能看,導語應激起學生的的求知興趣,如何高度統一地完成三個功能呢?我設計的匯入是:拍手操;設計問題:(1)我們的運動需要能量嗎?我們所需的能量來自於哪裡?(2)構成我們身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的單位是什麼?
(二)幾個教學內容的處理:
1、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抽象而陌生,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有哪些事實與"分子與原子"有關呢?限於學生的.科學常識水平,只能用宏觀的生活現象去類比微觀事實,化抽象為直觀如觀看影片、動畫等。
2、細胞中的物質
這一部分教材內容涉及到無機物、有機物,蛋白質、糖類等較多的科學名詞,如何讓學生體驗科學形成過程呢?筆者設計了演示實驗,將教材的文字敘述部分轉化為實驗觀察,讓學生體驗科學論證過程的嚴謹邏輯。
3、關於細胞膜及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限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精確的去理解細胞膜是有生物活性的半透膜,可以把它和保安的職責相類比。細胞的生活為什麼需要能量的問題,是很抽象的,所以利用動畫等來解決抽象的問題。
三、體會:
新課標要求教師實現"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我認為這兩個轉變都可以統一歸結為一句話:思考問題就是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那麼,學生需要什麼呢?
他們不喜歡板著臉的老學究,他們需要充滿活力,能和他們平等交流的大朋友、老朋友。老師年齡大了不要緊,怕的是二十歲的年齡,一百歲的心臟。課餘,你得和他們聊聊,研究他們的語言,傾聽他們的心聲。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和他們熔為一體。
他們不喜歡老師把一節課掐得正兒八經,高深莫測,他們希望用他們的方式和眼光去學習新的知識。
他們可不管你上課用得是講授法,還是探究法,只要他們在你的課堂上覺得"很爽",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他們就喜歡。其實不管什麼方法,哪怕是灌輸法,只要你灌得巧妙,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