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確實對自己課堂教學的環節很重視,希望能做到環環緊扣,因此努力希望學生能夠按照我的設計,跟緊我的課堂節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牽得過多,使得課堂有點緊。

  例一:在教學“海參”時,我為了讓學生能認識海參,就讓學生看了直觀的圖片,但是海參的樣子在我看來不是很美,為了不破壞課堂的教學氛圍,於是馬上就說了一句:海參雖然模樣不起眼,卻是營養豐富的美味佳餚呢。以激發學生對它的喜愛。但這句話可能是太自我,說不定學生不討厭呢?因此在此教學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先說,如果學生不喜歡,再由教師介紹,這樣比較好。

  例二:在教學“蠕動”時,當老師問:有哪些動物也是蠕動的?學生說到了“海龜”,這時,我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海龜”可不是蠕動的。沒有深入地問這位學生為什麼想到了海龜,說不定他沒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沒能令他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例三:在學習第三種海底魚: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學生一讀把“像”給讀丟了,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別丟像,再讀一次。”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生成資源。用上“像”其實是作者運用比喻,把魚的樣子寫得生動了,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我這時大可以運用這個教學生成,讓學生來比較比較為什麼要用上“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比喻”的認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