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的實驗教學反思
比較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的實驗教學反思
比較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的實驗(簡稱導電性實驗,下同),在高一教材(教材P14)中引入,高二教材(教材P58)再次提及,還將在高三教材(教材P84)繼續探討。所以在這裡系統的闡述一下,以期發揮它的功能性作用,用於對學科主幹知識和思想方法的盤點。
【實驗1-1】按圖(見人教版教材)把儀器連線好。
然後把相同條件下的鹽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分別倒入五個燒杯中,接通電源。觀察燈泡發光的明亮程度。
實驗結果表明:
連線插入CH3COOH溶液和氨水的電極上的燈泡比其他三個燈泡暗。可見它們在同樣條件下的導電能力是不相同的。HCl、NaOH和NaCl溶液的導電能力比CH3COOH溶液和氨水強。
反思:
1、除電解質溶液不同以外,其他條件(特別是濃度、離子電荷數)應該相同,這是對照實驗的“單一變數”原則所要求的,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地避免無關變數的干擾。這種方法在設計實驗中至關重要;
2、燈泡的明暗程度與離子濃度緊密相關。比較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溶液,強電解質因其完全電離,參與導電的離子濃度大,燈泡較亮,而弱電解質只是部分電離,參與導電的離子濃度小,燈泡相對較暗。於是不難解釋“在溶液導電性的實驗裝置中注入濃CH3COOH溶液時,燈光很暗,如果改用濃NH3·H2O溶液,結果是相似的。但如果將上述兩種溶液混合起來實驗時,燈光卻十分明亮”的現象
3、“用導電性實驗證明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客觀存在的”的方法不恰當。《教師教學用書》對高三這道習題的`參考答案是這樣的:在500mL或1000mL的燒杯中,加入少量的冰醋酸,剛好使電極浸沒為止,用電極導線連線電流表、接通電源,觀察電流表指標擺動的情況。然後用蒸餾水逐滴地進行稀釋,邊加蒸餾水邊振盪或用玻璃棒攪動。在稀釋前指標不動,隨著稀釋電流表指標擺動越來越大。如果不斷稀釋,電流表指標擺動又會逐漸減少。
由此,就證明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客觀存在的。中學教材中是根據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能力的大小,把電解質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純醋酸、甚至包括水的醋酸溶液(即濃醋酸)都不應該列入研究範圍。若用固態氯化鈣、或固態氯化鎂代替醋酸來做這樣的實驗,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而且實驗的結果只能證明醋酸(弱電解質)電離的存在,並不能證明醋酸(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存在。
在溫度不變時,加水稀釋過程中,醋酸溶液會發生平衡移動,但導電性實驗表現不出來。若用滴加水稀釋氯化鈉溶液來做這樣的實驗,電流表指標擺動也會越來越小,事實上氯化鈉(強電解質)溶液中氯化鈉是完全電離的,不存在電離平衡。
這樣的實驗結果,能證明稀釋醋酸時各種離子濃度發生了變化,但證明不了濃度的變化是否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作者 湖南寧鄉縣第一高階中學 喻建軍 此文發表在素質教育報化學專刊教師版第7期總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