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數的應用單調性教學反思

導數的應用單調性教學反思

  (一)教學整體設計

  導數這個概念是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又是中學階段數學學習的一個主幹知識,它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更是研究函式相關性質的重要工具之一.單調性作為函式的主要性質之一,主要用來刻畫圖象的變化趨勢,在必修1的學習中定義了單調性,並且在學習冪指對及三角函式時,能夠藉助於函式圖象特徵和單調性的定義來研究函式的單調性. 那為什麼還要用導數研究函式的單調性?能不能用導數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怎樣用導數研究函式的單調性?循著這樣的思路,整個教學過程,從創設情境—例項驗證—揭示本質—強化應用—回顧反思,五個方面入手,層層遞進,螺旋上升.

  情境引入

  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導數與函式單調性之間的聯絡,而這兩個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很難直接感知,所以在引入階段,利用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汽車燈光的指向與上下坡之間的聯絡,第一次抽象:引導學生髮現道路可以抽象成函式的圖象,燈光可以抽象為切線,這樣問題就轉化為切線斜率正負與曲線上升下降的聯絡;適當建系後,第二次抽象:將曲線看做是函式y=f(x)上的一段圖象,那麼切線斜率即為函式在該點處的導數,順勢猜想結論,感知導數正負與函式單調性之間的聯絡,從而輕鬆高效引入課題,成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合作探究

  前面已經猜想出結論,但是該結論是否正確,還有待檢驗,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驗證已經學過的常見函式,從而深化對所得結論的理解. 再從“形”回到 “數”,進一步引導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抓住導數和單調性的定義之間的聯絡來提煉一般性的結論,由學生自主探究、分組展示,互相點評,變灌注知識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使之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

  典例應用

  在典例演練,強化應用的過程中,例題1由“形”到“數”, 規範了用導數研究單調性的書寫,加深了對結論的理解;例題2在瞭解函式的性質基礎上,要求學生畫出三次函式的大致圖象,經歷由“數”到“形”的過程,並對導函式圖象與原函式圖象進行對比、深化理解,突顯了利用導數研究函式單調性的優越性;例題3由三角函式圖象很快能得出結論,解三角不等式時,學生可以畫出導函式圖象輔助解題,題目解完後數形結合再次畫出原函式圖象加以驗證,並且突顯了利用導數研究函式單調性的一般性.三道例題逐層推進,體現了導數法在研究函式單調性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由形到數,由數到形,數形結合貫穿始終.

  (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教師語言感染力度不夠。一節課下來,語言起伏度較低,未能將重點知識透過起伏的語言方面傳遞出來。同時課堂評價語言單調,不能夠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作為一名新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仍需多加練習,增加聽課頻率,多像優秀教師學習教學技能和技巧。

  教學重難點內容的安排形式有待改善。本節重點知識在於為什麼用導數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怎樣用導數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怎樣引導學生將導數的正負與函式單調性之間建立聯絡。實際上,這節課的'重點,我覺得教師必須講清楚函式在一個區間上的任一點出的導數為正時,在任一點處的切線斜率為正,函式在這個區間上的任一點處呈上升趨勢,所以函式在整個區間上單調遞增。但根據上課效果來看,學生並沒有這樣層次的理解,對於知識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所以我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數學知識本質的教學,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小組討論環節有待改善。本次課的小組討論環節實際上是讓班級學生分小組互相列舉一些基本初等函式驗證導數的正負和單調性的關係。但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達到應該有的效果。每個學生自己單獨完成了這個過程,並沒有合作探究。課後我反思了這一過程,主要是和班級學生的熟悉程度不夠,也是我在教學中引導過度不夠自然,沒有引起共鳴。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一個這樣的疑惑,在數學教學中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是否一定需要,是否一定會起到正面的效果,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深入思考的問題。

  板書設計有待改進。本節課板書不太理想,客觀原因上課班級黑板不好使用,當然我對於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確實準備不足,應該將情境引入部分整體思路理清楚,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展示清晰。

  經過這次的組內賽課,我感觸頗深,也意識到自己教學技能的薄弱,對教研和教學認識的淺薄。關於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地方。不論是教研水平還是教學技能,我都急需向組內各教師好好學習,以期成為一名具有強大的語言功底、豐富的知識儲備、強悍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優秀教師。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指導幫助下,自己一定能夠取得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