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生命週期》教學反思範文

《動物的生命週期》教學反思範文

  自然界中的動物有很多種,它們身體的外形、結構以及生活習性千差萬別,但所有的動物都要經歷出生、生長到死亡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它們的生命週期。這學期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學習《動物的生命週期》,我們以蠶寶寶為例。

  學具袋裡給我們提供了蠶卵,所有同學都對蠶卵充滿了極大的興趣。每個學生都迫不及待的取出蠶卵,蠶卵很小,絲毫看不出能發育成蠶寶寶的跡象。在觀察蠶卵的過程中,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任務(記錄蠶卵的形狀、大小和顏色),根據我們小組的討論結果,蠶卵是橢圓形,略微有些乾癟,很小,有點棕黑色。老師說蠶卵孵化成蠶寶寶需要一定時間,在課堂上無法清楚的看到這一過程,課後觀察才是最重要的。

  蠶卵拿回家,首先要學會的如何養蠶:

  1、小蠶愛吃桑葉。要讓小蠶吃飽吃好,桑葉要新鮮並保持乾燥,切成碎葉或條。

  2、經常清除蠶的糞便和吃剩的桑葉,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

  3、把小蠶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不要在養蠶的房間裡噴灑殺蟲劑。

  剛生出來的蠶卵是淡黃色的,用放大鏡看起來扁扁的有點橢圓,用尺量一量,長約1.2至1.3毫米左右,若一直放在常溫下會逐漸變成紫黑色。幾天之後,蠶卵孵化成小蠶,體色逐漸轉變成青白色,小蠶身體肉肉的、軟軟的,身體呈圓筒形,分為頭、胸和腹三部分。小蠶的頭很大,有口器,有兩片“牙齒”的大顎,適合咀嚼桑葉;胸部有三對足,協助口器把持桑葉取食;腹部五隊足,幫助身體運動;腹部後端的被測有一個突起。幾天之後,我看見小蠶的房間裡有一張皮蛻下來,查閱資料後,我知道了小蠶一生要蛻皮四次,並且在蛻皮過程中有少量的絲吐出。可是有一天,我回家之後發現小蠶不怎麼喜歡吃桑葉了,總是趴著一動不動,身體變得越來越透明,原來這個時候小蠶開始要吐絲啦,漸漸地,小蠶的絲越吐越多,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這個時候小蠶開始改變摸樣了,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蛹。

  蛹是蠶寶寶的另一種生活狀態,呈紡錘形,顏色變黃,但身體的各部分(頭、胸和腹)依然存在,而且還長出了一個特有的結構—盾片,資料上說這是以後長出翅膀的原始結構。這時候,做絲綢生意的叔叔就會剪開蠶蛹,把裡面蠶繭上的蠶絲取下來,織成絲綢,這個是我國的偉大發明之一,現在人們還利用科技手段,能養出彩色的蠶,吐出彩色的絲,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

  十幾天之後,蛹上面出現了一對翅膀,蠶繭羽化成飛蛾(蠶蛾),呈白色,同樣分為頭、胸和腹三部分,但是很奇怪,飛蛾有翅膀,卻不會飛翔,安靜的待在紙箱子裡面,不吃任何東西。

  蠶從蠶卵但蠶蛾總共經歷了50多天,這一過程中,蠶經過了蠶卵—蠶—蛹—蠶蛾四個過程,這就是蠶的生命週期。

  這篇文章是一位三年級的學生所寫,雖然從文字上看略顯幼稚,但是作為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她懂得認真去觀察蠶寶寶的生長,並能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我覺得已經是挺棒啦。她從蠶卵、小蠶寶寶、蠶蛹以及蠶蛾這幾方面來觀察,整篇文章結構完整,即使是觀察蠶寶寶,也體現了這位學生的探索精神。這也是我們科學老師在以後課堂上需要鼓勵學生去做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