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教學反思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教學反思

  《生物體由器官和系統組成》這節內容包含器官、系統兩個重要概念。教學重點一是透過解剖觀察雞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組織是如何構成器官的;二是以人體為例,說明器官是如何進一步構成人體和動物體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構成植物體等內容。教學的難點是組織好解剖觀察實驗,解剖實驗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不同組織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那如何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呢?這節課我是這樣上的。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得出器官、系統的概念

  透過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舉出學生熟悉的例項,透過例項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形成概念,在透過概念進行判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胃是一種消化器官。胃的內表面是上皮組織。胃能夠蠕動,說明胃壁內有肌肉組織,胃排空時會感到飢餓,說明胃壁上有神經組織,胃壁中還含有血液等結締組織。這些組織按照一定的`順序結合起來,執行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所以胃屬於消化器官。透過讓學生自己分析心臟或膀胱等器官,進一步明確器官的概念。在此基礎上,也可進一步讓學生判斷一塊肌肉是否也是器官?加強學生對器官概念的理解,也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所以,有關基本概念的教學應該成為生物學課堂上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切忌死記硬背概念。

  2、教學生以“先整體後區域性再整體”的學習方法

  學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教學生以“先整體後區域性再整體”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人體和動物體是如何構成的?植物體是如何構成的?這是從整體上考慮問題;由個體深化到器官、組織再到細胞,是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由前面第三章中學習的細胞開始,從細胞分裂、分化、生長到組織的形成,器官、系統的形成,這是從微觀到宏觀,兩種思考問題的方向都要求學生分析,從不同的層次上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和生命現象。當“由宏觀到微觀”“由微觀到宏觀”兩個方向學生都進行思考後,學生認識的人體和動物體、植物體,都會更充實、更深刻、更具體,更有利於理解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