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小鼓》中班藝術活動教學反思

《敲小鼓》中班藝術活動教學反思

  圍繞本次評優課的主題“我們身邊的規則”,我選擇了這次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有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喜歡東張西望,對於活動中老師提出的各個要求都不能很好地遵守,這些行為對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一定的阻礙,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也影響到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和孩子們玩小鼓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小鼓是那麼地感興趣,因此我選擇了藝術活動《敲小鼓》,想透過生動有趣的活動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從而幫助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將活動目標制定為:

  1、練習節奏,唱準“咚”和“噠”,以說、唱、敲等多種形式自然完整地學唱歌曲。

  2、學會安靜傾聽,按要求進行演唱、表演。

  重點是:掌握X X X X X 的節奏,唱準“咚”和“噠”。難點是:根據要求演唱歌曲並表演。本活動目標的.制定比較全面,從孩子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出發,可行性也比較強,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緊緊圍繞目標,我設定了以下幾個環節:

  1、活動匯入:師敲擊小鼓,引導幼兒傾聽,啟發幼兒用語言來表現鼓聲,區別敲擊鼓邊和敲擊鼓心發出的聲音的不同,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用“咚”和“噠”模仿小鼓說話。

  2、教師擊鼓範唱歌曲,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學唱歌曲。

  4、在討論的基礎上啟發幼兒探索尋找身體合適部位當小鼓,並嘗試表演唱。

  整個活動的環節比較清晰,透過擬人化的情境設定,讓孩子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節奏、學唱歌曲。活動的重點也比較突出,透過輪唱、創編動作的形式來複習鞏固所學的節奏,孩子們既感興趣又較好地掌握了所學內容。我在整個活動中也能充分投入,和孩子積極互動,用生動的體態語和孩子交流,為他們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在環節中滲透規則意識,讓孩子充分體驗到按要求、按規則表演的樂趣。整個活動實施後,目標的達成度比較高。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匯入的環節中,我一味地想引導孩子說出“咚”和“噠”,使這個環節顯得有些拖沓,不夠緊湊;在請孩子上前打節奏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於“節奏”這個概念比較陌生,可能是因為平時對這種形式接觸得較少,一下子要求他們有節奏地敲擊是比較困難的;在引出重點節奏時,我請孩子們聽一聽小鼓是怎麼唱的,接著就完整範唱歌曲,發現孩子們對於“小鼓怎麼唱的”還是沒有理解,所以在下面的環節中我直接出示了節奏圖,引導孩子學習。對於這種比較陌生的歌曲型別,可能要換一種形式引入,使整個環節更加自然、流暢;還有一點是我在預設的過程中沒有意料到的:我充滿激情地和孩子交流,可是孩子們的興致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漲,這是什麼原因?(活動前過多接觸小鼓,減弱了孩子對小鼓的興趣,這會不會是原因之一)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以這一點作為發展目標:如何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