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礦山公園導遊詞

韶關礦山公園導遊詞

  導語:韶關礦山公園對於廣東人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但仍然有不瞭解這個公園的人。不瞭解的人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下面這一篇關於韶關礦山公園的導遊詞,一起了解一下韶關礦山公園導遊詞吧!

  韶關礦山公園導遊詞

  人們常用“山水城市”來讚譽韶關,是因為韶關城區坐落在一個“東蓮花,西芙蓉,北黃崗”及“東湞江、西武江、南北江”的“三江六岸,山水環抱”的優美環境中。其中的“西芙蓉”就是韶關西河的芙蓉山。

  【芙蓉山概況】

  芙蓉山位於韶關市區西南郊,東臨北江,因山上原來盛產木芙蓉而得名,東南方向為北江所環繞,山體長約10公里,呈馬蹄形分佈。境內主峰芙蓉峰海拔272.4米,最高點犁頭石海拔324米,是人們登高極目的好去處。

  早在2100多年前韶關開始建城時芙蓉山就已聞名於世,西漢時期這裡已有道士出入,是道教南五祖煉丹派的發源地之一。故芙蓉山後世有“蓉山丹灶”之名,為曲江二十四景之首。後來道教佛教分別在這裡建庵、建寺,道來講道教,僧來傳佛教。道來修觀,僧來建寺。所以芙蓉山既有過道士,又住過和尚,是道佛兩棲的聖地。唐宋以來,這裡陸續有韓愈、許渾、蘇軾、李三近、廖燕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詩,為芙蓉山留下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其中以韓愈的《木芙蓉》和宋朝蘇軾讚美芙蓉花的《和陳述古拒霜花》詩最為有名。明清八大家之一、韶關本地詩人廖燕也有一首《芙蓉丹灶》詩描繪芙蓉山:“萬曡(díe)芙蓉一徑通,仙人遺址更巄嵷(lóng cóng)。煙燻半壁苔猶黑,丹染千山樹欲紅。玉簡塵封蝌蚪字,藥欄春長兔絲叢。登臨我亦乘雲去,相見蓬萊弱水東。”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時,孫中山、宋慶齡、張發奎、陳濟棠、李漢魂、餘漢謀等名流在這裡留下足跡和圖文資料。芙蓉山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有過輝煌的開採煤礦和石灰岩礦的歷史,其中最大煤礦年產量達6萬噸,至今山上仍然殘存大量採礦遺蹟。2004年4月芙蓉山徹底停止採礦並實施植被保護,現在芙蓉山已經恢復蔥蘢景色。

  芙蓉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地質地貌、深厚的歷史沉澱和眾多礦產開採等遺蹟及適度的環境規模,在我國嶺南地區是十分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並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調節作用,被譽為韶關市的“市肺”之一, 1993年被劃定為韶關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准在此建立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成為中國第一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之一。園區總面積21.7平方公里,整體規劃為“一橫兩縱、四區十園”。規劃進行有重點、有序列的綜合開發和保護。現在主要開發的是北部礦業文化景區,景區分三個遊覽區:主題雕塑遊覽區、礦山情景小品遊覽區、礦山公園博物館。其它景點還有蓉山古剎、多普勒氣象雷達觀測站、芙蓉亭、芙蓉仙洞、木芙蓉園、木蘭園、芙蓉湖等。

  【主題雕塑區】

  主題雕塑區位於公園東北部,2008年8月建成,是一處中西園林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旅遊景區。內有新穎別緻、各具特色的景點。

  礦山公園正門入口處,就是代表著韶關礦工奉獻精神的主題雕塑“礦山開拓者”。主題雕塑高18米,佔地面積為128平方米,正面呈倒置梯形,主要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的雕塑主體,由一個抽象寫意的礦工和兩束礦物簇組成,遠看像一箇中的“山”字,隱含著“礦山”的意思。礦工雕塑是一個昂首挺胸,跨步前進的礦工形象,高16米,跨度8米,遠遠望去,礦工從深山走來,從遠古走來,正闊步走向美好未來,代表了韶關礦業工人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精神。從雕塑身上我們能感受到韶關礦業的`精魂所在。筒狀的礦物簇還有另一種含義,就是火炬,象徵著韶關礦業人手拿火炬,勇往向前,開創美好生活。

  下部分是雕塑的基座,高2米,分兩層,上層平面為橢圓形,下層為方型。基座東西寬8米,南北長16米,採用混凝土磚石結構,石材就採自芙蓉山。基座正、背面都有陰文鐫刻的題字,字型採用中國傳統的著色方法。正面刻著公園的名稱:“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雕塑整體以丹霞紅為主色調,展示了礦工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看過主題雕塑就來到了芙蓉健身廣場,廣場周圍綠樹環繞,鮮花燦爛,是城區內難得的休閒健身之地。再加上芙蓉山擁有500多公頃的天然林,樹木參天,鳥語花香,空氣負離子含量非常豐富,所以這裡還是韶城內的“天然大氧吧”。

  健身廣場再過去就是芙蓉湖,芙蓉湖是人工挖掘的水湖。湖旁邊是原來的石灰岩採礦場,現在只剩下一幅殘垣斷壁的石牆,石牆呈半圓形。採石場為半圓形,寬度100餘米,高約50米,近深30米.。開採面的石灰岩呈青灰色,中厚層狀,中間充填方解石岩脈,節理較發育。開採面近於直立,兩翼突出呈弧形,在構造上為一向斜。俗話說“山因水而活”,來到這裡,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礦山主題情景小品區】

  礦山主題情景小品景區,用巧妙的構思,以雕塑的形式反映了韶關礦業文化和芙蓉山的歷史文化,成為參與性的大地藝術作品,具有現代的序列美感,並同時呼應礦山公園的主題,在礦山文化走廊作為文化訴說的節點,引人思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礦工勘探和採礦雕塑,體現了當年礦山作業場面,雕塑採取真人比例,增強遊人的參與性,使人身臨其境,融入對舊時工業的反思。

  第二個是“五祖煉丹”雕塑,反映了芙蓉山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芙蓉山是道教南五祖煉丹派的發源地之一。最早在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韶關開始設曲江縣,為韶關建城之始,當時已經有個叫康容的道士在芙蓉山砌灶煉丹。東晉咸和初年(公元326年),煉丹派原開山大師葛洪在韶關湞江河畔(現在東堤北路)建津頭廟,並來往芙蓉山煉丹,寫下道教名著《抱朴子內篇》。北宋年間,道教著名人物“南五祖”紫陽真人張伯端主持津頭廟,沿葛洪上山的舊路繼續上芙蓉山煉丹,後人把這條路稱為“五祖路”(就是現在西河五祖路)。

  第三個是恐龍雕塑,代表著韶關的古生物文化。粵北韶關境內發現恐龍遺蹟的地方,主要是在地跨南雄、始興和曲江的南雄盆地。早在十九世紀末就有科學家來南雄盆地作過考察。從1928年起,我國地質學家在南雄盆地一帶進行過較詳細的地質調查。解放後,中央和省的地質部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先後到南雄紅層進行過考察。該盆地內的“紅層”中蘊含的豐富的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其原始狀況儲存相當完美,真實地記錄著晚白堊紀不同時期的恐龍種類,成為科學家們研究恐龍問題的最直接和最珍貴的一手材料。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大約代表著40多個不同種類,而南雄就發現了14個種類,有霸王龍、鴨嘴龍、結節龍、肉食龍等。韶關南雄盆地古生物動物群化石的發現,結束了我國新生代地層表中古新世階段科研長期處於空白的狀態,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目前擁有古新世地層剖面最完整、化石層位多和品種極豐富的國家。韶關南雄盆地的地質遺蹟原始狀態保持完好、清晰分明、延續完整,具有典型意義,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有地質研究專家指出,韶關南雄盆地尤勝於北美西部蒙大拿,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恐龍滅絕問題的最佳地點,也是亞洲惟一的最佳地點。

  第四個是華南虎雕塑,是韶關豐富動植物資源的代表。由於地形、氣候的複雜多樣,韶關市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被譽為華南生物基因庫,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金貓、雲豹、梅花鹿、黃腹角雉等。

  第五個是用礦山廢舊鋼材製作的形象化豎笛。第六個也是反映礦山工作場景的推車礦工形象。

  【礦山公園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芙蓉山東南角,於2008年7月建成,主體建築佔地1600平方米,共兩層,高10米。建築為新古典主義風格,既注重整體風貌的穩重典雅,也力求線腳細部的簡潔利落,包括浮雕語言的選擇,以保證與礦業文化主題的內涵相適合。博物館內分為八個展區,分別為沙盤區、多媒體區、韶關地史展區、礦物展區、古生物展區、文史資料展區、礦山機械展區及礦山企業風采展區。這些分置的展區進一步構成了博物館的展覽特色。透過這些展覽,展示了韶關輝煌的地質礦業歷史。

  沙盤展區,用沙盤的地圖的形式展示了韶關豐富的礦產資源分佈。

  多媒體區,用特色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了韶關各礦產單位的情況。

  韶關地史展區,用地質礦產圖、地層剖面圖、各地質歷史時期地質圖和各地史時期代表性的岩石標本,闡述了韶關地史、地層、岩石的概況。

  礦石礦物展區,用礦物晶體圖片、礦石樣品、冶金樣品等闡述韶關市礦產資源的分別、儲量和開採的基本情況。

  古生物展區,用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古生物樣品和文字材料展示韶關地區古生物分佈情況。

  文史資料展區,用文字、實物等歷史資料闡述韶關礦業發展文化史。

  礦山機械展區,透過礦山機械的採集展示,讓遊客瞭解採礦工具的演變,從而瞭解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

  礦山企業風采展區,展示韶關兩大礦產企業:大寶山礦和凡口鉛鋅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