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集合八篇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集合八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六個單元,一個總複習。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活動四個部分。數與代數包括第一、三、五單元,主要內容是元、角、分與小數,乘法,認識分數。空間與圖形包括第二、四單元,主要內容是對稱、平移和旋轉,面積。統計與機率是第六單元,主要內容是統計與可能性,在實際操作中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實踐活動在第一、三、六單元教學中安排。

  教學目標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認識分數,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釐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透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措施

  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讓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彼此的想法。

  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

  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2)班和三(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

  經過前四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透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為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檢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機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重點:把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週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五、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七、培優輔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紮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羅媛、陳圓通、王茜、李治炫、肖豔、任桃、盧王潔、李君權、徐欣綿、胡浩等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如張瑋苡、甘旭陽、陳思慧、陳兆鵬、蔡利奇、楊雲濤、丁子健、熊淑妃、董政武等。培優主要體現在:

  培優

  1、每週有選擇性地上一節思維訓練課、

  2、在日常教學的分層練習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對優生的培養、

  3、每天出一題彈性作業,讓優生吃得飽、

  輔差

  1、實行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使學生觀念進行轉變。

  2、讓優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經驗交流。

  3、充分發揮優生的表率作用來影響差生,改變差生,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

  4、對差生進行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的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

  5採用激勵機制,多給點差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

  6、平時多與家長聯絡,共同來解決差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7、充分利用早早讀和午靜時間進行面對面輔導,講解練習、

  8、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題題清,課課清,人人清、爭取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清,不留後遺症、

  八、本學期教研主題

  關注學生的積極性

  最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改變,我想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裡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裡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學是門永遠帶有遺憾地藝術。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教學內容:三年級數學上冊104—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初步感受和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驗、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工具:課件1號盒子2號盒子紅球、綠球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這節課老師和一你們一起玩好嗎?

  1、遊戲活動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跟你們玩的第一個遊戲是“猜一猜”。老師這裡有一顆漂亮的玻璃珠(舉起雙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個拳頭裡,你們猜猜它會在哪隻手裡?

  生答……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樣,老師幫幫你們吧!(教師慢慢張開空著的手,再次握緊拳頭)

  生再次回答。

  師揮動拿球的一隻手問:為什麼你們這次那麼肯定玻璃球就在這隻手裡呢?(指名回答)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肯定它發生的結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發生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研究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從摸球遊戲開始。

  (一)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的。

  出示1號盒子(盒內全部是紅球)

  1、觀察:1號盒裡面裝著什麼顏色的球?

  2、猜想:隨意摸一個,能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學生思考之後指名猜想:紅球)

  3、試驗:同學們實際摸摸看

  師追問:接著摸下去,還會是什麼顏色的球?(學生摸球后,教師引導描述結果)

  4、推理:盒子裡全部是紅球,隨意摸一個,一定能摸到紅球。這件事的發生是一定的。

  師板書:一定

  (二)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可能”的。

  出示二號盒子(盒內有紅球和綠球。)

  1、觀察:盒子裡有什麼顏色的球?(紅球和綠球)

  2、猜想:隨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摸到什麼顏色球?(紅球,綠球)

  3、試驗:學生摸球。(學生摸球后,教師引導描述結果)

  4、推理:因為盒子裡有紅球也有綠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綠球。這件事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結果有兩種可能。師板書:可能

  (三)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

  1、推理:透過剛才的兩次摸球,同學們想一想:從二號盒中能摸黑球嗎?(指名推想並說出理由)

  2、結論:盒子裡沒有黑球,不可能摸到黑球。這件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師板書:不可能

  師:我們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紛繁複雜,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可能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接下來我們就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探索交流,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課件出示例2,圖文並茂)

  下面哪些現象一定會發生?哪些現象可能發生?哪些現象不可能發生?(要求:“一定”畫radic;,“可能”畫○,“不可能”畫×。)

  1、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2、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

  3、三天後下雨。

  4、太陽從西邊升起

  5、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按要求判斷。

  (2)合作交流

  組內交流:一定要說清自己判斷的理由。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2、判斷下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1)花是香的。

  (2)月亮繞著地球轉。

  (3)石獅子在天上飛。

  3、按要求給盒裡的圖形塗色。

  (1)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

  (2)摸出的不可能是藍色的。

  (3)摸出的可能是黃色的。

  4、轉盤遊戲,拓展延伸。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生對話:我們希望時間能停下來這是不可能的,但這節課一定會成為老師美好的回憶,將來我們有可能還會在這裡一起上課。

  板書設計: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

  三年級共有5個教學班,我任3班的數學課。本班有學生有67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27人。同學們對課程學習和課堂常規等各方面基本上已適應。由於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打工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以及對子女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渙散,課堂上隨意說話,做小動作。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個別學生經常不做家庭作業。

  我是上學期最後時刻接手的這個班,所以針對這些現象,本學期數學課上的不僅要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置身在其中,樹立學生學好數學課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二、教學思路: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科書的內容組織數學活動。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設計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簡潔性、思考性,要能將學生引領到自主探索中去。另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己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活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要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自主嘗試的興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書的設計意圖,敢於放手,要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3、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書,另一方面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意識、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口算和估算的意識與技能。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多從學生身邊挖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去解決,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學困生的轉化和尖子生的培養:

  學困生的轉化

  本班學困生普遍存在口算能力差,解決問題不會分析。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採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四、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瞭解24時計時法。認識小數和分數。

  2、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技能。會計算簡單的小樹、分數加減運算。

  3、感受平移、旋轉的現象,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4、對資料的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技能。

  (二)數學思考

  1、能用語言和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對平移、旋轉現象的認識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

  1、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

  2、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

  1、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在他人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能及時改正。

  五、內容標準:

  (一)數與代數(共5個單元)

  第二單元除法

  第三單元時間

  第四單元乘法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小數

  第九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數的認識

  1、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和簡單的分數。

  數的運算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3、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4、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簡單的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5、能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常見的量

  6、瞭解24時計時法,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7、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探索規律

  8、探索乘法計算、簡單排列和圖形變化中的簡單規律。

  (二)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

  第一單元旋轉與平移

  第六單元測量

  第八單元面積

  測量

  1、在測量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的含義,知道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3、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平方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圖形與變換

  5、結合例項,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6、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三)統計與機率(共1個單元)

  第五單元統計

  資料統計活動初步

  1、對資料的蒐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透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3、知道可以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獲取資料資訊。

  4、根據統計圖、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共4個活動)

  氣球裝飾方案結合除法單元設計,

  投沙包結合統計和測量單元設計,

  今天我當家結合生活中的小數單元設計,

  鋪地面結合面積單元設計。

  1、經歷觀察、操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

  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於三位數加減三位數,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

  本單元三個部分的教學改變了過去單純出計算式題教學的形式,都是透過具體的生活問題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並注意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應用問題,以加強計算教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絡,使學生感受計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根據《課標》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加減法的教學均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安排,增強估算意識,培養數感,並結合部分例題,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教材在編寫時對法則不作全面呈現,僅在重點和關鍵處進行提示和引導,以體現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計算教學練習比較枯燥的問題,練習的安排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絡,努力做到形式多樣,並設計了一些思考和開放題,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的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形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學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掌握驗算方法。

  難點:

  1、連續進位加法

  2、連續退位減法

  突破方法:

  1、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計算往往是和實際問題中引出的,教師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數學問題,學習數學方法,也可以利用身邊熟悉的事例進行教學。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可採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體現學習自主性。

  3、加強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計一下“的環節,同時也可以利用練習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4、恰當、適時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探索和討論。

  課時安排:(共9課時)

  1、加法…………………………………………3課時

  2、減法…………………………………………3課時

  3、加減法的驗算………………………………2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內容:

  1、時、分、秒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測量

  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5倍的認識6

  多位數乘一位數

  7、長方形和正方形

  8、分數的初步認識

  9、數學廣角

  10、總複習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透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數學廣角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能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筆算三位數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並能應用期含義解決問題。

  5、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6、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有關長度、質量和時間的簡單計算。

  7、初步瞭解集合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但個別學生還有沒達到預期目標的,今後要加強輔導。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啟用練習,透過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4、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在前四冊教學的基礎上,依據《數學課程標準》關於第一學段內容標準的要求和這套教材的整體編寫規劃,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活動”四個領域安排瞭如下內容:

  1、數與代數

  ⑴10000以內數的認識、讀寫和大小的比較。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和不超過10000)的口算,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

  ⑵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和估算,除法的驗算。

  ⑶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加法中和不超過100)的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和超過1000)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

  ⑷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估算。

  ⑸分數的初步認識(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看作“1”),兩個同分母分數以及分子都是1的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

  ⑹千克和克的認識,千克和克的互化。

  ⑺24時記時法的`認識。

  2、空間與圖形

  ⑴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⑵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⑶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認識。

  ⑷由三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檢視。

  3、統計與機率

  ⑴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⑵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4、實踐活動

  ⑴農村新貌:在提供的農村情境中提出並解決有關乘除計算的實際問題。

  ⑵稱一稱:使用合適的稱量工具稱出一些水果、蔬菜等物體的重量及體重。

  ⑶週末一天的安排:用24時記時法安排週末一天的活動,並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⑷周長是多少:圍繞周長問題進行製作、拼擺、測量計算以及估計等數學活動。

  ⑸摸牌和下棋:在摸牌和下棋活動中體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⑴透過對教具的觀察、在計數器上撥珠,並聯系實際加深對千和千位的認識,初步認識一萬和萬位,認識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四位數的意義,掌握四位數的組成。掌握10000以內數的讀寫方法。能用100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經歷探索比較10000以內的數大小方法的過程,會比較這些數的大小。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加法中和不超過10000),會口算幾千加幾百及相應的減法。

  ⑵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會口算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商為整十數)以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能估算出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經歷探索除法驗算方法的過程,會用乘法驗算除法,會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會解決與此數量關係有關的實際問題。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先求總數或剩餘部分再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⑶會口算兩位數的加減法(加法中和不超過100),會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和不超過1000)及相應的減法。會解決已知兩數間的倍數關係求兩數和或差的實際問題及其變式問題。

  ⑷經歷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會口算幾百幾十乘一位數(不進位),會估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是幾位數或幾千幾百。知道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會用連乘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⑸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只限於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分數。能結合觀察圖形比較兩個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大小,以及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

  ⑹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進行千克與克的簡單換算。

  ⑺瞭解24時記時法,會進行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時間的相互改寫,會進行事情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2、空間與圖形。

  ⑴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名稱。理解周長的含義。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解決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

  ⑵能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或根據觀察者的位置,確定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長方體能看到不同個數的面,但最多隻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⑶能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3個同樣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物體。

  3、統計與機率。

  ⑴參與從袋裡摸球、往袋裡放鉛筆等實驗活動,經歷在這些實驗活動中收集整理資料並進行處理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會用簡單的條形圖(1個格表示1個單位)表達統計的結果。

  ⑵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差不多”等詞語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三、滲透情感、態度教育:

  1、在教師的鼓勵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透過閱讀教科書中“你知道嗎”欄目和有關書籍中提供的資料,透過電視媒體、網路等多種渠道,瞭解更多的數學知識,瞭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初步瞭解數學在社會和自然科學中的廣泛應用,初步感受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初步接受辨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4、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數學過程和結果的正確與錯誤之處,並作出認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先求總和或剩餘,在平均分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3、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3個同樣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物體。

  5、解決與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有關的實際問題。圍繞周長問題進行製作、拼擺、測量計算以及估計等數學活動。

  6、按照預設的可能性設計簡單的活動。

  五、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自覺性較高,讓老師很放心;一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自覺性差,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成績不理想;還有少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困難較大,理解力差,導致成績很不理想。

  六、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2、充分利用電器,教具,學具,加強直觀性教學。

  3、在教學中既要加強筆算訓練,又要加強口算訓練,嚴格要求、刻苦訓練,筆算口算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計算題做到大面積"豐收"。

  4、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

  5、注意輔導差生,提拔優生,平時課上提問要有針對性,把提優、補差工作作為首要任務,為後進生找"小老師",做到一幫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質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6、嚴格要求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不搞"題海戰術",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7、加強應用題教學,培養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8、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七、教學進度:

  內容 課時

  一、除法 9課時

  二、認數 5課時

  三、千克和克 4課時

  四、加和減 7課時

  五、24時記時法 3課時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5課時

  七、乘法11課時

  八、觀察物體 2課時

  九、統計與機率 4課時

  十、認識分數 3課時

  十一、整理與複習 4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初次接觸質量單位,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對克、噸這兩個質量單位,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接觸過斤、兩,對這兩個單位有一定的瞭解。但有80%有學生不能舉出相應重量的物體。所以在學習中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給學生創設充足的活動時間(如跟父母去買菜,買東西等的經歷。讓學生透過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踐活動,感知千克與克,建立1千克與1克的質量觀念。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數學就在身邊。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瞭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2、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系簡單的換算。

  3、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四、單元評價要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千克、克和噸;2、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初步形成千克、克和噸的質量概念,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單位。

  五、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7~~8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