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切實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1

  我校一年級小學生進入一年級學習之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由於幼兒園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一、全冊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2、空間與圖形: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統計與機率: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計圖;簡易統計表。

  4、實踐與綜合應用: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愉快的週末。

  二、全冊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減一位數;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透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的相應圖形,透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並能正確識別;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

  (3)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

  2、數學思想方面

  (1)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況探索一位數加、減的演算法。

  (2)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的過程中,民展空間觀念;

  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況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總是的過程與結果。(2)能對簡單的幾休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實際情況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學會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

  (3)體驗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結果。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並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絡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絡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4、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空間與圖形

  1、透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2、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3、初步認識並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統計與機率1、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徵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資料時的重要方法。

  2、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資料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並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係的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透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演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演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透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資訊、處理資訊、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於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3.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絡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並用數交流資訊。

  6.透過交流演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演算法、交流演算法、選用演算法的空間。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

  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透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孝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

  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透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

  透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

  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透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透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透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孝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透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

  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4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慾,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透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透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透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慧、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絡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絡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透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透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透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透過在多樣化演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資訊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後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1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1課時

  5、認識10以內的數 10課時

  6、認識圖形(一) 2課時

  7、分與合 7課時

  8、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0課時

  9、認識1120各數 4課時

  10、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1、期末複習4課時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5

  一、聯絡生活、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1)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2)其餘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與教師一起找)。

  3、彙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麼不同?(立體圖、平面圖)

  5、用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圖形畫下來。

  三、聯絡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課堂活動。

  1、小明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小明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小明的不一樣。

  五、課堂小結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六、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裡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和媽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