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範文(精選9篇)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範文(精選9篇)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透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己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己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透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

  2、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己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促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明目標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絡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是學生思想的過度時期,這時的學生比較敏感、自我,為此,本學期,我計劃透過細緻的思想教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幫助他人。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集體榮譽感,為建立良好的班集體而努力。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一門與各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它課程具有互補性。

  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鑑於以上認識,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即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己。使學生透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

  三、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和智力的發展,更關注他們情感的體驗、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的意識。

  2、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知識方面: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

  四、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們依據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五、課程實施措施:

  管理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剛剛起步,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觀念更新為先導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分析現狀,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好課程,研究課程,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效和質量。

  首先,統籌規劃,制訂出學校、年級、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整體實施計劃。我們依據地方特色與時令、季節特點,讓學生緊緊圍繞校級研究課題――學生“自我”主題的開發,讓學生去設計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問題,作為“短線”活動隨時穿插於其中。隨著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會不斷生成新的目標和新的主題,我們會不斷適時進行補充和調整。

  其次,加強向社會、家長的宣傳。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有關計劃及安排。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綜合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第三、活動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的評價必須採用全新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強調評價的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主要是學生評價。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己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群服務:參加社群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建立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透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本質特徵,結合《話說溫州》與本校學生實際,本學期主要主要針對《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這個課題開展活動。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的具體實施:

  1、小組活動形式。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定期開展活動。研究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援,共同完成任務。

  2、個人獨立探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自己獨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動。

  3、班級集體探究。當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透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活動,收集資料活動後,可以進行全班集體討論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資訊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推動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深入研究。

  五、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2、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3、適當降低活動內容的難度,既做到全面參與,又能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解決問題。

  4、考慮到學生年齡小,不易組織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識,活動的開展應以小組活動或集體外出為主,並爭取家長協助。

  5、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幫助學生順利開展活動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校本課程為依託,繼續開展全校性的剪紙活動,彰顯我校的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透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己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為: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於讓學生獲取多麼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於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薰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由於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並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於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範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於其他型別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係: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互動過程中共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四、具體活動安排

  1、開學初各班根據學校方案制定班級活動計劃。

  2、具體安排(略)。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7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為了讓課堂活起來,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高效課堂,為此制定本計劃:

  一、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二、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體措施:

  1、把活動的激情帶給學生

  一個合格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首先是情感豐富的人,一個有激情的人。綜合實踐活動課堂需要激情來支撐。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種思想影響另一種思想。”活動課老師應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影響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試想,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自己無動於衷,沒有激情,活動平平淡淡,索然無味,那學生怎麼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懨懨欲睡呢?又何談課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師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學生的情感才會得到感染和昇華,他們會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學習效率會切實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權利放給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本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而組織起來的綜合課程。

  首先,在研究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師的角度代替學生選題。教師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自主確立合理的活動主題,指導學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問題以及自己有能力解決的問題等,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並確定活動主題。在初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可作一個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中選擇若干有益的活動主題,供學生選擇。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髮展,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確立活動內容或課題。

  其次,在具體活動的實施階段,儘可能讓學生透過自主研究獲得成功。教師要敢於放手,保證學生親歷親為,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而不是個別、零散的片段。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走彎路,讓學生經歷“嘗試—錯誤—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有的教師生怕孩子出錯,或者害怕活動時間長了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常常包辦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給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綜合實踐活動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課堂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不僅不會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還有悖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權利放給孩子,把實踐的時間還給孩子,才會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學的方法導給學生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實際困難,諸如設計和修訂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現場採訪、蒐集處理資訊、撰寫調查報告等,如果我們教師一味的放手棄之不顧,沒有科學的方法指導,僅憑學生已有的經驗是不可能做好的,學生的調查研究和探討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教師必須適時的指導學生,透過各種方式把科學的方法導給學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大膽嘗試摸索總結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導課,如《設計採訪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課型,對學生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有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學生的活動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學生活動感到困難時,教師給予適度的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指導他們及時修訂實施方案,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於活動中遇到困難的小組,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創設必要的條件,幫助調整研究計劃。活動結束後,小組要提交活動記錄報告,內容包括活動形式、活動過程、活動結果等。教師要認真審閱研究報告,提出該小組活動中的優點與缺點,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4、把展示的機會讓給學生

  成果的交流與展示這個階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指導和協助學生整理資料,形成結論,共同商量將活動得出的結果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可以是學生寫的日記、拍的照片、收集的實物、編寫的報紙,佈置的板報等等。教師要給足時間組織學生充分開展交流和展示活動,如:《小小蔬菜博覽會》,《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會》等,把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和推廣。透過展示,我們讓精彩於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秀出自己的別樣的風采。學生品嚐了成功的滋味,這也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參與到下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5、把評價的空間留給學生

  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評價過程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透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評價很多時候也是一種賞識教育,而不是專門給他找毛病的過程。活動的評價應貫穿與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知道參與的結果,看到自己的進步,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引進民主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在互動式的評價過程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斷進步。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下一次的活動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我們要透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目標

  注重發展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包括: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和技術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三、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確定各班活動主題: (第1--3周)

  2、分小組: 每各班都分成五個小組。

  3、各班制定活動計劃(各班組長負責)。

  4、學習“如何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活動?”的相關知識。

  第二階段:開展調查。(第4--8)

  1、 各組按計劃展開實踐調查活動。

  2、 針對各班進行相關知識學習培訓。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彙總資料,撰寫調查報告。(第8—9周)

  1、 各小組彙報、交流。

  2、 組長負責撰寫調查報告。

  第四階段:宣傳、評價(10—13周)

  1、設計宣傳計劃。

  2、製作宣作品,展開宣傳。

  3、學生總評價。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 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 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 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強課程研討,整合資源優勢

  探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專題研究,共同探討課程的有效實施,整合各校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協作和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共同提高各校師生研究和實施本學科的能力,

  (二)關注師生需求、促進師生髮展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課題實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加以開發,積極參加市級、鎮級組織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論文評選,優秀活動案例的評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實踐中長才,注意積累綜合實踐活動的典型案例,豐富本學科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家長資源、社群資源開展活動,與校本課程結合,從課程的實踐性、活動性、生成性出發,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推進學生對自己、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激發學生的真正興趣,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三)完善課程管理、抓好課程實施規範

  要求有關教師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和“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按課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切忌隨意挪用或佔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嚴格按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要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於老師,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主要是建好、管好“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設計並用好方案卡、行動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並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並指導後階段的活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穫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總結交流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情況。

  五、工作重點

  由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瞭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 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透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並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