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三,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透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二(3)班已經打過一個學期的交道,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瞭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透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透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透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二年級段的音樂教學,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得比較透徹,畢竟相處一學期了,大部分學生在唱歌的姿勢上,習慣較好,而且表情也較豐富,能根據歌曲情緒進行表達,部分班級還能識讀簡單樂譜。還能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舞蹈,並參與表演。但在讀譜知識的運用上較弱,咬字,吐字也不夠清晰,特別是男生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常會出現喊歌現象,導致缺乏對聲音美感的正確認識,缺乏氣息的支撐。

  二、教學目的要求及重難點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的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著。

  2、啟迪智慧、陶冶、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的具體措施與要求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使學生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薰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養興趣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

  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學生心理,瞭解學生的心態,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學生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二)精選教法,快樂學習,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1、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

  2。趣味遊戲,快樂學習

  無論是什麼樣的遊戲對學生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學生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願意參與教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遊戲。

  3、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

  (四)教學滲透,展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開放的音樂教學

  音樂是時間的、表現的藝術,在眾多藝術門類中,它的創作自由度是最高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過程並不是封閉的、孤立的。它應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踐辯正統一的過程,是教師主帶作用的發揮、學生主體能力的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極具開放性的。開放音樂教學過程,應為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創設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

  2、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透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這一理論說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絡。透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四。課程安排

  第一課《春天來了》2課時

  第二課《難忘的歌》3課時

  第三課《童趣》3課時

  第四課《快樂的舞蹈》3課時

  第五課《獸王》2課時

  第六課《愉快的勞動》3課時

  第七課《小音樂家》3課時

  第八課《靜靜的》3課時

  第九課《飛呀飛》2課時

  第十課《跳起舞》3課時

  遊戲宮有趣的運動會2課時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律動,創編等。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認識各種打擊樂器,並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漸漸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律動:要求學生配合音樂,跟老師示範,在技能訓練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愛唱、愛跳、愛動,對音樂有著一定的興趣。但由於每班人數多、年齡小、組織紀律性較差,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個別差異,對學生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

  1、演唱

  (1)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能夠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2)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3)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4、識讀樂譜

  (1)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3)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5、創作實踐

  (1)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透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3、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接觸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文化視野。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

  4、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教學難點: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難點: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素材,在音樂活動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表演。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多渠道的創造自制打擊樂器。

  五、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學習音樂的愉悅和能力。

  2、要積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音樂學習的良好氛圍,讓他們在感受、鑑賞、表現、創造音樂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3、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4、因地制宜地設計、組織音樂教學,發揮音樂教師各自特長,積極探索,勇於開拓,努力實踐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六、教學進度安排

  課 題 課時數

  第一單元 到郊外去 4課時

  第二單元

  進行曲 3課時

  第三單元 勞動最光榮 4課時

  第四單元 音樂中的動物 5課時

  第五單元 五十六朵花 4課時

  第六單元 童謠 4課時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案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組教學內容。它們依次是:春天裡的發現;奉獻與關愛;愛祖國、愛家鄉;用心思考、勇於創造;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培養優秀的品質;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走進科技的世界。每個專題的內涵都比較豐富,為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本冊共有32篇課文。為體現與中年級的銜接,安排了4篇略讀課文,它們是:《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充氣雨衣》《玩具櫃檯前的孩子》《阿德的夢》。略讀課文只編排了兩項課後練習;有識字任務,沒有寫字要求。“語文園地”包括四~五個欄目,在上冊教材四個欄目的基礎上,新增了“寬頻網”。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八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可作靈活處理。教材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0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00個。要求認識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每一課的課後練習中標明。除了隨課文識字以外,在“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認識生字,也可以藉助生活經驗,在同類事物的列舉中認字。

  二、學習目標:

  1、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等語言環境瞭解意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求認識的字不要作過細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則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意思。正確書寫,並練習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之中。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繼續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5、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體會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對聯、古典詩詞、格言警句。

  9、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增強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能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10、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學習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學習寫日記。

  11、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於觀察大自然,熱心參與學校、社群活動,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使用本冊教材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把握同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

  本冊教材書採取了按照專題來整合各部分內容的編排方法,每一組教材不僅圍繞一個專題,而且內容之間還互相照應,有些教學要求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為互相聯絡的一個有機整體。教師應在學習相應課文的時候,及時佈置學生做好前期工作,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識字和寫字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透過語文課本以外的渠道,增強識字量。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共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識字的樂趣。在識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師要儘量避免走入兩個誤區。

  第一,切莫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對所有學生做統一的要求。

  第二,不必將學生是否能準確識記脫離開任何語言環境的單個的字,作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認識的字的標準。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節課上進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課中去。要注意寫字的質量。

  3、閱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透過集體讀、分組讀、領讀、男女學生對讀、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透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文質兼美的優秀讀物,提供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感受、成果的機會。

  4、口語交際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有些口語交際教學之前,要提早佈置準備工作。在教學時,應重視情境的創設,透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在交際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為學生提供可以模仿的物件,同時關注交流的狀態,對交際的過程予以調控,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交流過程當中富有創意、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還要注意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應該與教材內容有一定的聯絡。活動的形式可以是遊戲、唱歌、猜謎語,可以是開故事會、朗誦會、演課本劇,也可以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火熱,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四、教學要點及措施:

  第一組:本組教材是圍繞春天來編排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春天的大課堂裡去主動學習,去尋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春天的腳印,去探索筍芽兒長成竹子的奧秘,去想象春風春雨春花春草像什麼。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

  第二組:這是一組用愛心串起來的課文。愛,在本組教材裡就像那一股清泉,流淌在字裡行間,流進我們的心裡。因此,在朗讀感悟時,可把重點放在“感”上,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有所感觸,能夠感動,有些感想,從而自發地收集反映愛心的詩文,動情地朗讀它們,主動地背誦它們,積極地參加故事會、朗讀會等活動。再引導學生把感想落實到行動上,在家愛爸爸媽媽,在學校愛老師同學,在社會上關愛別人,願意幫助別人。

  第三組: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透過這組教材的學習,進一步瞭解祖國的遼闊、美麗,並激發學生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讚美家鄉的感情。學習這組教材時,可讓學生走出教室,透過觀察,訪問、調查,自主學習,瞭解家鄉,讚美家鄉。

  第四組:本組教材中的四個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選編的。學習本組教材,目的不是要學生都立志作發明家,或者整天想著發明創造,而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可以把課文中的人做過的事再做做,一邊做一邊想,看看有什麼感受或者新的發現。我們可以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利用身邊的材料做起,經常自己動動手,或者互相協作做做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第五組:本組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透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本組課文時,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美感。並鼓勵學生拓寬視野,閱讀相關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第六組: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教學中不要給孩子們講述空泛的道理,要領著他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認識生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

  第七組: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來組織課文的。透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培養學生做事要善於思考的習慣,同時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

  第八組:本組課文是以走進科技世界為專題編排的,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本組的生字多而偏難。教學時可以把生字的學習融入理解課文之中,教師自己也融入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識字、寫字、朗讀、感悟,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情趣。如,學習《數星星的孩子,》可以把生字融入課文的“天空”,引導孩子們去摘星星;學習《阿德的夢》,我們可以與孩子們一起走進阿德的夢,感受美好的科幻夢境,還可以與孩子們一起“做做美夢”,再暢談“美夢”。

  五、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15——17課時。

  第二單元13——15課時。

  第三單元15——18課時。

  第四單元15——18課時。

  第五單元15——18課時。

  第六單元14——16課時。

  第七單元15——18課時。

  第八單元15——18課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