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

  課程概述:

  女紅——屬於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環。在過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針線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拼布、貼布繡、剪花、漿染等等,舉凡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傳統技藝,就稱為“女紅”。中國女紅藝術的特點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一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又可稱為"母親的藝術"。大體上分紡織、漿染、縫紉、刺繡、鞋帽、編結、剪花、面花、玩具等九類。

  女紅,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女紅”最初寫作“女工”,後來隨時代發展,人們更習慣用“女工”一詞指代從事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義反而被置於從屬地位,為避免混淆,人們用“紅”為“工”的異體,“女工”的本義被轉移到“女紅”一詞上,而它本身則轉型成功,借另一意義獲得重生。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女紅的含義。

  2 讓學生了解女工的發展歷史,以及女紅的分類。

  3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己能夠獨立完成小手工作品。

  課時安排:

  1、 瞭解女紅的歷史(1課時)

  2、 瞭解布藝(1課時)

  3、 學習剪布(1課時)

  4、 練習穿針走線(2課時)

  5、 布貼畫(4課時)

  6、 縫沙包(4課時)

  7、 彩雲衣(2課時)

  8、 布藝溫馨(2課時)

  措施方法:

  1、 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直觀教學.

  3、 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4、 多設計一些趣味性較濃的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女紅校本課程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教學

  時間

  備註

  第三週

  收集資料、圖片讓學生們對女紅的歷史,文獻,分類有大體的瞭解。

  對女紅的歷史,文獻,分類有大體的瞭解。

  蒐集的資料

  2課時

  第五週

  (3.12-3.18)

  指導學生剪布,

  穿針引線。

  教會學生剪布,

  穿針引線。

  各種廢舊的小碎布,剪刀,針線

  2課時

  第七週

  (3.26—4.1)

  運用四種基本手縫針法(攻針、倒扎針、三角針、繰針),製作布藝小作品

  學會製作布藝小作品

  各種廢舊的小碎布,剪刀,針線

  2課時

  第九周

  (4.9—4.15)

  學會布貼畫的方法,並選擇合適的花布,剪貼成“美麗的蝴蝶”。

  學會布貼畫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花布增加蝴蝶的形式美。

  若干顏色、花紋不同的碎布,剪刀,膠水,16開卡紙一張/人。

  2課時

  第十一週

  (4.23—4.29)

  布貼畫——“熊貓”

  學會製作簡單的布貼畫的方法,製作“熊貓”布貼畫。

  剪刀、膠水、筆、複寫紙、吹塑紙板、各色布塊。

  2課時

  第十三週

  (5.7—5.13)

  練習用回針法,學會做沙包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動手解決生活小問題的習慣。

  針、線、各色小塊布料、沙子、米或豆子等半信封、頂針箍、剪刀

  2課時

  第xx周

  (5.21-5.27)

  能運用各種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藝小品

  感受、瞭解布的材質特徵,體驗“變廢為美”的樂趣。

  針、線、各色小塊布料

  2課時

  第十七週

  收集資料,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利用掌握的圖案基礎知識,為服裝設計花邊或滿地紋。

  活指練習,學習演奏樂曲《婚誓》《月光下的鳳尾竹》。

  白紙片

  油畫棒

  膠水

  2課時

  第十九周

  學生作品互換,互評。

  2課時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

  教學內容

  學習校本教材51—101頁古詩。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3、把詩文誦讀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誦讀興趣和綜合素養。

  周次

  內容安排

  第一週

  教學《九九歌》。自學《採蓮曲》。

  第二週

  教學《絕句》(一)。自學《絕句》(二)。

  第三週

  教學《憶江南》。自學《鳥鳴澗》。

  第四周

  教學《出郊》。自學《蘆花》。

  第五週

  教學《詠華山》。自學《古朗月行》。

  第六週

  教學《尋隱者不遇》。自學《遺愛寺》。

  第七週

  教學《送員二使安西》。自學《鹿柴》。

  第八週

  五一放假

  第九周

  教學《長幹行》。自學《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第十週

  教學《古謠》。自學《蠶》

  第十一週

  教學《三字經》(一)。自學《三字經》(二)。

  第十二週

  教學《三字經》(三)。自學《三字經》(四)。

  第十三週

  教學《三峽謠》。自學《聽彈琴》。

  第十四周

  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自學《賦新月》

  第十五週

  教學《明日歌》。自學《相思》。

  第十六週

  教學《送兄》。自學《山中送別》。

  第十七週

  誦詩文擂臺賽

  第十八週

  總結、評比。

  教學評價

  透過組織開展古詩文誦讀比賽,寫、畫古詩文等評價方式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以新教育為理念,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依託,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眾多人面前敢於說話和主動與人交流等多方面綜合素。培養孩子成熟的人際溝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力,使其成長為具有自信和堅強心理品質的小主持人。

  二、學情分析

  個別孩子比較內向、膽子小、自信心不足。他們說話聲音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表演,存在說話吐字發音不清楚、不善於表達自己觀點等問題。即使其中存在一小撮具有極強的表演天賦的孩子,但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因此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顯得沒有章法,明顯缺乏語言表達、發音技巧、講故事、表演等方面的正規指導。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為三部分:

  1、儀表儀態訓練,即興演講、半命題演講,鍛鍊孩子們的膽量。

  2、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傳授語言表達的兩種藝術形式(繞口令、兒歌、)和四種表達方法(重音、停連、節奏、升降)。

  3、舞臺表演能力訓練:傳授小主播應具備的模仿力、想象力等 。

  四、教學目標

  1、透過系統科學地培訓,使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初步掌握標準的普通話語音,提高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孩子們優美的體態、舉止,增強孩子們的鏡頭意識和自信心。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即口頭作文)能力,克服害羞、緊張等情緒、提高朗誦水平和掌握小主持技能。開發孩子在眾多人面前敢於說話和主動與人交流等多方面綜合素質。最終讓孩子能充滿自信與活力,敢於表現自己,能說會講,敢說、喜歡說、會說,做到大方開朗、語言流暢、有效表達。,

  五、課程管理

  (一)教學組織形式

  規模:一般以低於小學班級規模的人數開展教學活動。

  人員:以學生自願選擇組成的興趣小組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也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展開活動。

  (二)教學實施原則

  1、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自主相結合

  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的作用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如:學生實踐前的示範,實踐過程中的點撥與啟發,實踐後的拓展與延伸。學生在活動中應給予較大的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2、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小小主持人是一個表演性較強的科目,教學活動實施時,要避免陷入純粹的技能訓練而忽視語言文化、漢字歷史、禮儀方面等的文化體驗和知識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時,要把握好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比例,既要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也要注重培養理性思維,從而開拓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智慧。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體驗與感悟,實現知識與技能、方法與能力的綜合培養。

  3、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以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地形式開展活動,努力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與才幹。

  六、課程評價

  (一)評價原則

  1、發展原則。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他們在掌握知識、技能過程中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儘可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2、自主原則。評價時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學會自我監控、自我調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斷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

  3、過程原則。要努力將評價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在學習之前、之中、之後都可以進行,尤其要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和親身體驗。

  (二)評價

  評價方式:自評互評師評

  評價標準:

  (1)知識技能:語言表達與朗誦表演技巧,基礎禮儀和表情。

  (2)情感態度:積極參與,並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穫。樂於與同學討論、合作,完成課堂學習。

  (3)參與展示:積極參與,能眾人面前表演清楚的表達自己觀點。表演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說明:1.定量評價等第設優、良、合格三檔開展評價。

  2.定性評價指對主要問題或突出問題或某些特長寫出描述性評語。

  (三)評價方法:

  1、自評與互評。如:生生自評,師生評價,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這些評價既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也可在教學後實施。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一段節目時,對她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舞臺禮儀是否優雅、神情是否豐富……等等,這時就可以將學生自評、師生評價結合起來。又如:有部分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外拓展,那就需要家長的監督與評價。

  2、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有書面的,有口頭的,還有遊戲式的,要充分運用評價方式來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表:

  本課程共七課,用時14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篇:4課時 為學生

  建立一個充分表現自我的平臺,透過即興演講和半命題演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從而培養孩子大膽上臺、大聲說話的自信心和表現欲,也讓教師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一課

  (2課時)

  瞧我有多棒——如何向觀眾介紹自己

  瞧我有多靚——怎樣給觀眾留下好印象

  自我介紹、才藝表演

  站姿—坐姿—走姿

  第二課

  (2課時)

  我愛我的家——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有一個願望——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即興演講——說說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

  半命題演講——“我多麼想……”

  第二篇:4課時 向學生傳授語言表達的基本知識,透過繞口令、唱兒歌等訓練,使學生了解兩種語言藝術形式,學會語言表達的基本方法,為當好小小主持人打下紮實的基礎。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三課

  (2課時)

  我的嗓音最響亮——怎樣練讀繞口令

  每生10篇繞口令,普通話正音(側重聲、韻母)

  第四課

  (2課時)

  我的歌兒真好聽——怎樣練讀兒歌

  每生熟練兒歌10首,普通話正音(側重輕聲、兒化)

  第三篇:6課時 向學生傳授舞臺表演的基礎知識,透過模仿動物和模仿人的動作、表情、姿態的訓練,以及想象力的表演訓練,培育孩子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氣質。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五課

  (2課時)

  看看我像什麼——模仿表演

  1、模仿動物

  2、模仿人的動作、表情、姿態

  第六課

  (2課時)

  我是小主播——如何主持故事會

  單人主持模擬練習

  第七課

  (2課時)

  請投我一票吧——金話筒獎比賽

  綜合能力訓練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4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使學生了解、掌握並使用家庭常規禮儀,上下代人加強溝通,消除代溝,建立上、下輩之間朋友式的關係,享受溫磬的家庭生活。

  2、瞭解、掌握並使用校園常規禮儀,使同學之間能夠以禮相待,和睦相處,團結協作,互助互愛;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使師生間交往自然親切,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校貌。

  3、瞭解、掌握並使用社會常規禮儀,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讓自己處處受到歡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會生活充滿快樂,從而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校本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認教學的本體地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學作為民主的、積極的和創造的實踐活動來開展,使學生成為追求真、善、美的主體。

  2、民主性原則: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建立新型的師生朋友關係,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課程開展紮實有效。

  3、合作性原則: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質疑解疑,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取長補短,也可透過其他小組幫助解決,或者尋求老師的點撥引導,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則;根據小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要儘可能地選擇適合小學生特點的、趣味性較強的內容,並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做到難易適中,形式豐富,內容新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參與,在參與中自信起來,以求實效。

  三、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

  (一)以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和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交際禮儀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帶入良好人際關係的殿堂。 校園禮儀:尊重老師 、尊重同學、學會請教、學會商量、學會傾聽、學會勸阻、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師生間的禮儀 …… 家庭禮儀:做客禮儀、迎賓禮儀、待客禮儀、祝賀禮儀、邀請禮儀、服飾禮儀、 上下輩之間的禮儀 …… 社會禮儀:問路禮儀、乘車禮儀、購物禮儀、影劇院禮儀、鄰居間的禮儀……

  (二)以豐富有效的活動形式推動“文明禮儀”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

  1、師德榜樣。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2、每週落實。教師透過課堂主陣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交際禮儀教育,使學生通曉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從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範得到提高。

  3、學科滲透。各科教學之中繼續滲透文明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

  4、課外實踐: (1)調查走訪:走訪商場等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

  (2)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透過上網、上新華書店與各級圖書館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拓展知識。

  (3)競賽展覽:舉行邀請函設計活動、感恩語言描繪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鍊能力。

  (4)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富有特徵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範。

  四、校本課程實施的建議和要求

  1、加強領導,廣泛動員,讓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起來。20xx年3月,學校舉行“文明禮儀伴我行”校本課程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動員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先鋒。根據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採取措施,狠抓落實。學校家庭禮儀、校園禮儀 “社會禮儀”教育要形成高潮。

  2、 宣傳禮儀。組織學生校園禮儀演講活動。培訓學生宣講員,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動時間深入社群和家庭進行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透過家長學校和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新氣象的良好氛圍。

  3、建立監控激勵機制。將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學生文明禮儀行為表現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對校本課程教育實踐活動普及廣泛,工作成效顯著的班級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將評選校園文明禮儀示範班級。各班級在實踐研究過程中也應該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達到要求的學生給予鼓勵。

  4、大透過開展師生校園禮儀風采展示、徵文、知識和演講比賽,講身邊發生的禮儀故事、爭創文明禮儀先進班級和文明使者、製作文明禮儀手冊等活動,展現師生員工在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階段性成果。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5

  一、課程概述

  1、課程名稱:思維潛能開發—頓悟拓撲及規劃運籌類類

  2、課程範疇:藍色科技類

  3、課程內容 :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頓悟拓撲及規劃運籌類類遊戲器具的操作。

  4、開發依據: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遊戲器具。借鑑前幾個學期老師們精心設計、反覆修改的教學設計和課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力求讓參加的孩子們都能在動手中提高智慧,在玩樂間拓展思維。

  5、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熟練操作頓悟拓撲類的遊戲器具,初步感受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讓孩子們受到克服困難、持之以恆的思想教育。

  具體目標:知識與技能:透過動手操作,把原有的圖形重新組合,形成一種新的圖形。將遊戲教學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結合起來,在學習中初步滲透排列與組合、等量代換等數學思想。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觸控、比較、拼擺,反覆嘗試、評價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敢於突破定勢思維,尋求新的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圖形的拼擺和重新組合,鍛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開發學生大腦,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體會到突破常規和定勢、尋求發散思維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能力。

  二、課程實施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比較自由、豐富,還沒形成一些定勢的東西,開展這類遊戲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孩子們平時就很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擺弄一些學具,所以便於教師操作課堂的活動過程。

  2、具體實施內容

周次

>

課序

>

教學內容

>

課型

>

實施要求

>

1

>

1

>

五連方

>

交流課

>

認識器具

>

2

>

1

>

五連方

>

交流課

>

理解規則、目標

>

3

>

1

>

五連方

>

探究課

>

嘗試拼擺

>

4

>

1

>

五連方

>

展示課

>

熟練拼擺

>

5

>

2

>

魯班鎖

>

交流課

>

認識器具、規則、目標

>

6

>

2

>

魯班鎖

>

探究課

>

嘗試拆開並重新組裝起來

>

7

>

2

>

魯班鎖

>

展示課

>

拆、拼比賽,交流體會

>

8

>

3

>

巧放圓形

>

交流課

>

認識器具、理解規則、策略

>

9

>

3

>

巧放圓形

>

探究課

>

嘗試拼擺

>

10

>

3

>

巧放圓形

>

探究課

>

練習多種拼擺方法並熟練拼擺

>

11

>

3

>

巧放圓形

>

展示課

>

拼擺比賽,交流體會

>

12

>

4

>

魯班三通

>

交流課

>

認識器具、規則、目標

>

13

>

4

>

魯班三通

>

探究課

>

嘗試拆開並重新組裝起來

>

14

>

4

>

魯班三通

>

展示課

>

拆、裝比賽

>

15

>

5

>

神龍擺尾

>

交流課

>

認識器具、理解規則、目標

>

16

>

5

>

神龍擺尾

>

探究課

>

嘗試拆開並重新組裝

>

17

>

5

>

神龍擺尾

>

探究課

>

探究練習多種組裝方法

>

18

>

5

>

神龍擺尾

>

展示課

>

展示多種組裝方法及速度

>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1、成果展示形式:現場展示每款遊戲的操作。

  2、效果:學生邊操作、邊口述、邊思考,達到手、口、腦的並用。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6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透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絡,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透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物件,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專案。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7

  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武安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和家長課程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課程,生生同書本”的格局,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種植、國防教育、手工製作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石海未

  副組長:張麗麗劉騰

  成員:郭愛賓趙天亮陳書魁

  郝振川梁洪敏石立華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專家、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透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型別、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導處和教科室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教案的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導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導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對教師備課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科室負責。學校以教育科研為載體,《太極拳》校本課程具體由張曉鋒負責;《書法》具體由張華東負責;《大棚菜》具體由劉騰火負責;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它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8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在大量誦讀的基礎上,摸索出積累、背誦古詩詞及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利用古詩文誦讀課,營造古詩文誦讀的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古詩文學習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誦讀提供資源和幫助。

  第一週 教學《寒食》自學《送春》

  第二週 教學《秋夕》 自學《客中初夏》

  第三週 教學《首夏中行吟》自學《暮江吟》

  第四周 教學《涼州詞》自學《前出塞》

  第五週 教學《夏日絕句》自學《題臨安邸》

  第六週 教學《過故人莊》自學《農家》

  第七週 教學《回鄉偶書》自學《登科後》

  第八週 教學《浣溪沙》 複習《寒食》

  第九周 教學《卜算子 詠梅》

  第十週 教學《青玉案 元夕》

  第十一週 教學《富貴不能yin》

  第十二週 教學《九思》

  第十三週 教學《五日三省吾身》

  第十四周 教學《葉公好龍》

  第十五週 教學《名言名句精選》

  第十六週 教學《名言警句》

  第十七週 古詩詞誦讀競賽

  第十八週 手抄報評比學期總結評比、表揚 教學評價 組織開展古詩文手抄報比賽、古詩文誦讀比賽,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為您服務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9

  一、學生分析:

  四(1)班有39名學生,經過一年的英語學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語學習,學的好的學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很紮實的掌握聽、說、認讀和書寫。但班級裡很多學生已經兩極分化明顯,很多插班生明顯較弱。

  二、內容與目標

  1、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要求能

  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16個單詞。

  3、能學會6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目的

  1、對於有一年學習基礎的學生要求進一步提高,加強兒童對英語的感性知識,

  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說英語,在理解的基

  礎上表演英語。

  2、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根據單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則認讀和拼寫單詞。

  四、重點難點:

  1、“四會”單詞的教學。

  2、每一課的會話的掌握。

  3、四會單詞的拼寫。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裡習得“第二語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訓練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透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齊、規範、準確地書寫。

  六、對學困生的措施:

  由於我校大部分是外來流動人口,每個學期學生流動很大,導致學困生有比較多的人數,他們有些是學習習慣一直不好,導致課堂效果差,還有些是以前由於到處流動的關係,沒有學好英語。對於這些學生,目前我採取以下這些做法:

  1、請班級裡成績較好的同學給予幫助。

  2、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後給予輔導。

  3、安排他們坐在好的學生旁邊。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旨在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圍繞新課程的理念著眼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自主探究、合作與交往。讓學生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去施展;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們去追求。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合作交流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二、總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各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在熟練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的跳法和敲竹竿的節奏的基礎上,能創編出本年級特色的跳法,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敏、下肢力量、彈跳力、耐力等素質,提高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透過影片、音樂讓孩子感受竹竿舞的魅力及節奏特點、動作特點。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學習跳竹竿舞,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加深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的瞭解。

  三、教材分析

  “校本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傳統體育教學內容有重要的補充作用,尤其不受場地限制,透過開發和利用竹子作為體育器材和體育運動專案,讓學生在舞動中體驗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弘揚民族文化,將德育滲透於體育教學中。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樣,竹竿的開合變化靈活,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能力;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能力、創新意識。

  四、學情分析

  由於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各年級的學生均能較好的完成本年級竹竿舞的跳法,無論是對竹竿舞的起源還是基本跳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本學期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實踐,不僅完成上學期的創編跳法,更要鼓勵孩子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編、自創、自演、自導新穎的竹竿舞跳法,達到動與美的完美結合。

  五、預期效果

  1、學生能打出最基本的節奏,並在竹竿上進行基本步的跳躍,並能在跳躍的過程中,熟練的唱歌;

  2、學生可以在四杆中熟練的進行各種跳法的練習,還能加上各種不同的上肢動作。

  六、教學進度

  教學時間為每週二的下午體藝2+1,進度安排如下:

  1、竹竿舞的文化特色及影響。(2課時)

  2、多樣的竹竿舞的節奏及跳法。(2課時)

  3、根據節奏創編肢體動作。(2課時)

  4、創編多副杆的花樣跳法。(2課時)

  5、快樂實踐。(2課時)

  6、自我評價。(1課時)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1

  一、課程名稱:童話之約

  二、指導思想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孩子熱愛讀書,那麼他會從書本中豐富、充實、深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感受與思考,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尋找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去淨化自己的心靈,書中的人物往往就成為他生活的旗幟,書中的道理往往就會成為他人生的座標。

  而童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方珍寶,它最貼近兒童的心理。孩子們喜歡神奇美麗、幻想豐富的童話世界,未來需要有美好心靈和創造才能的人才。童話故事裡所蘊含的哲理和經驗,幾乎可以覆蓋人生的每個角落,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個問題,都可以透過與其相對應的童話來找到出路或解決辦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發展童話這一美學命題,讓孩子從童話的世界裡學會現實生活。

  為此,我們將著力培養學生愛讀童話,會讀童話,會講童話,會編童話,會評童話,能在童話閱讀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增強閱讀與生活的感悟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選擇了《童話之約》這一校本課程。

  三、課程目標:

  1.學生透過暢遊“童話世界”,感受童話世界的魅力,獲得思想與精神的陶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透過本校本課程,探索指導學生童話閱讀的基本方法,構建指導學生童話閱讀的課內外教學基本模式,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話閱讀體系。

  3.積累大量的童話故事。

  四、課程主題內容:

  1.簡介童話起源和發展歷史

  童話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時代,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們還根據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事件演繹出了許多帶有神奇色彩的民間傳說。這些傳說以民間童話為主,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在廣大少年兒童中受到歡迎。可以這樣講,這些民間童話便是現代童話的起源。

  2.西方童話

  上學期主要帶領學生系統閱讀了安徒生童話,本學期以格林童話為主,帶領學生繼續閱讀童話,瞭解外國童話世界。

  五、課程實施策略

  1.課程要以學生的閱讀活動為主,不能上成語文課或者語文活動課。切忌過多講解。

  2.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提供相關的閱讀內容和材料,給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閱讀是一種負擔,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切忌批評指責。

  4.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靈活安排內容和教學過程。

  5.閱讀應結合實施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切忌盲目的閱讀。

  六、課程評價

  童話閱讀必須注重實效,強調過程,注重評價。關注學生的每一項活動、記錄學生的每一個成績、評價學生的每一份收穫,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朝著活動的縱深發展。因此主要透過學生自我反思評價;生生(或師生)相互觀察評價;過程激勵評價一系列的評價手段,把童話之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社會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城市的學生物質生活非常優裕,有的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如果將他們獨自放到野外就會不知所措,作為一個自然人應該具備的知識如果都不會,一旦脫離城市熟悉的生活到了荒郊野外,縱使你再富有,都將面臨一個現實的生存問題。在國外,生存教育是比較普遍的,有的從小學就有課程。因此,介紹一些野外旅行及生存的知識,常去野外活動就會摸索出野外生存的本領。一旦發生置身荒郊野外的環境中就能應付自如了。誰也不敢保證一生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二、指導思想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的生活使人神經緊張,學生更是如此。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日下。學生渴望一種徹底的身心放鬆,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況,真正的身心放鬆及心理調整最好的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巔,極目世界,體會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觀才能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達到這種境界才是本質意義上得身心放鬆、達觀處世。體察國情,增長知識,增強生存本領。踐行古人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留下旅遊的痕跡,養成寫旅行日誌的習慣。介紹旅遊資源的特性和價值,介紹旅遊景觀的欣賞方法忽然技巧,旅遊過程中應該注重處理旅遊客體和背景環境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三、課程目標

  1、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對中國、外國著名景點有所瞭解。

  2、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旅遊資源價值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介紹野外旅行的基本生存技巧和方法,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在野外或者意外情況下生存的本領,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

  4、瞭解世界旅遊資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懷,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培養學生對地裡的學習興趣,培養自我安排旅遊的能力。

  6、養成寫旅遊日記的習慣。

  四、課程評價標準

  1、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出勤、紀律、學習情況都佔一定的分值。

  2、不採用書面考試來認定學分,注重學習過程。利用等級制評價。

  五、實施方法

  1、文字閱讀法

  2、圖文展覽法

  3、情境互動法

  六、教材內容和課時安排

  全部課程共18課時,每課安排兩課時,一個學期完成。

  第一課:新疆

  第二課:東北

  第三課:埃及

  第四課:南太平洋東南亞

  第五課:澳大利亞紐西蘭

  第六課:阿爾卑斯山脈小島

  第七課:美國西部

  第八課:中東中亞

  第九課:海盜冒險(北歐)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3

  一、課程背景

  國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藝術。把國畫作為我校校本課程,有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特長愛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實施國畫教學,有利於整合我校的資源優勢,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我校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透過中國畫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悠久歷史和偉大成就,認識中國畫的形式和藝術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能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透過臨摹和寫生能畫出比較優秀的國畫作品。能夠鑑賞一部分優秀國畫作品。

  掌握中國畫的分類及其工具特點,瞭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畫面的構圖處理和中國畫的一般形式處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現所繪物件,創作出獨特、優秀的美術作品。

  (二)具體目標

  1、讓學生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濃、淡、幹、溼、焦,又如何在畫面上運用。

  2、瞭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鋒、側鋒、逆鋒等運筆方法和其產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畫面的運用。

  3、掌握幾種基本的傳統花鳥畫法。

  4、瞭解墨色和宣紙可產生的一些特殊效果並學會使用。

  5、貫穿寫生練習。並能把寫生的內容用國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課程內容

  第1課,國畫工具的運用,國畫握筆姿勢的矯正和習慣培養。 第2課,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第3課,學習簡單蔬果花卉的繪畫,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課,學習簡單昆蟲的繪畫,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課,學習簡單鳥類的繪畫,如:喜鵲、蒼鷺、珍珠雞等。

  第6課,欣賞優秀作品,結合優秀作品分析構圖,並創作。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先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明國畫的特點,再讓學生臨摹進而創作,教給學生一些巧妙的繪畫技巧,活動時一個專案一個專案的進行練習。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紹。筆、墨、紙、硯以及顏料的性質特點。

  2、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與彩調配產生的變化與宣紙特性,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彩墨的樂趣。

  5、讓學生初步瞭解在畫國畫時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會畫簡單的瓜果、昆蟲畫。如:南瓜、山水、辣椒、櫻桃、蜻蜓等。

  中段

  1、繼續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2、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3、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墨色濃、淡、幹、溼、焦的變化。

  4、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欣賞近代中國畫作品。

  6、學會表現花卉、昆蟲畫的一些基本方法。

  7、結合以前學過的內容,自由組合配畫。

  8、學會收拾整理畫面字畫國畫欣賞,並能落款命題等。

  高段

  1、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國畫,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筆、墨的變化。

  2、較好地掌握國畫的一些技法字畫,培養他們的國畫表現能力。

  3、欣賞古今中國畫名家作品。

  4、介紹一些國畫的基本構圖知識,並能給畫面命題題款。

  5、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簡單的當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組合創作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畫。如:絲瓜、牽牛花、葡萄、葫蘆、山水等。

  7、學習樹木、山水的繪畫技法,創作體現秦巴山水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8、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大膽創作。

  (二)課程評價

  1、透過學生的出勤情況給予評價。

  2、透過學生的臨摹情況給予評價。

  3、透過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評價。

  4、透過學生的創作能力給予評價。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功能,最佳化學校課程結構,開創學校特色品牌,提高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採用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領全體學生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努力建立學校的教育特色。

  2.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精神。針對我校實際,確立“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動手、善於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為基地,與外部力量合作,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

  三、課程內容:

  主要有分學校篇、家鄉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環保篇。三年級主要學習學校篇和家鄉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學理念做引領,指導具體活動實踐

  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透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資訊,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同時,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採用恰當的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略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5

  教學內容

  走進古詩文(中年級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學目標

  一、 過古詩文的誦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二、 透過古詩文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民族經典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 透過古詩文的學習,協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古文常識,為進一步學習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周 次

  內 容 安 排

  第一週

  《長歌行》 《山居秋暝》

  第二週

  《田園樂》 《望廬山瀑布》

  第三週

  《贈花卿》 《江南逢李龜年》

  第四周

  《別董大》 《滁州西澗》

  第五週

  《望洞庭》 《浪淘沙》

  第六週

  《錢塘湖春行》 《山行》

  第七週

  《江南春》 《芙蓉樓送辛漸》

  第八週

  《江上》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週

  《竹石》 《飲湖上初晴後雨》五一放假

  第十一週

  《三衢道中》 《江春晚眺》

  第十二週

  《村晚》 《絕句》

  第十三週

  《梅花》 《大林寺桃花》

  第十四周

  《夜雪》 《早梅》

  第十五週

  《楓橋夜泊》 《題菊花》

  第十六週

  《馬詩》 《詠柳》

  第十七週

  機動

  第十八週

  考查

  教學評價

  一、 口頭背誦。

  二、 書面檢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