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地區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3篇)

衡陽地區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3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衡陽地區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1

  一、本冊教學內容:

  第一課:童年第二課:草原第三課:友誼第四課:牧歌 第五課:媽媽的歌第六課:四季的歌;第七課:鐘聲;第八課:愛鳥 第九課:豐收歌舞

  二、本冊教材分析:

  課本包含等部分,並附有器樂訓練部分。但在本冊欣賞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培養及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課本中各項內容互有一定的聯絡,所以在教學中互相滲透。

  (一)歌曲部分

  本冊歌曲共九首。

  《童年》猶如精緻的畫面,它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草原》是我國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抒發了草原人民對生活和對大草原的熱愛之情。

  《好夥伴》反映了中外少年兒童同伴間的珍貴友誼之情,歡快、熱情的音樂體現了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鐘聲》鐘聲能喚起人們的無限的遐想,本課的四首作品都是圍繞這一主題而選編的中外不同風格的歌曲樂曲,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愛鳥》透過聆聽這四首作品讓我們增強環保意識,曾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趣味,發展聯想想象。

  《牧歌》與第二課《草原》屬於同一主題,透過本課的學習,能更好的瞭解音樂與地區有密切的關係,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媽媽的歌》本課的五首作品充分反映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少兒對媽媽深切的愛。

  《四季歌》本課的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兒們在四季的各個階段的童趣生活,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

  《豐收歌舞》反映中外農民豐收歌舞作品,讚美人們勞動豐收的喜悅之情。

  (二)音樂知識

  1、mi、so、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時值。

  2、學習do、re的高音。

  3、八分音符的時值。

  4、人類分聲。

  (三)音樂遊戲

  1、表演《噢!蘇珊娜》

  2、表演《鐘聲叮叮噹》

  3、表演《小牧笛》

  4、表演《放牛山歌》

  5、跳格子

  6、自制樂器

  (四)欣賞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合唱《我們多麼幸福》

  2、器樂曲《草原放牧》,笙曲《草原巡邏兵》

  3、吹奏樂《同伴進行曲》,合唱曲《船歌》

  4、管絃樂《維也納的音樂鍾》,電子琴奏曲《靈隱鐘聲》

  5、二胡曲《空山鳥語》,歌曲《對鳥》

  6、小提琴曲《牧歌》,民間樂曲《小放牛》

  7、歌曲《媽媽之歌》

  8、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9、歌曲《魯冰花》

  10、日本名歌《櫻花》

  11、鋼琴曲《雪花飛舞》

  12、歌曲《豐收之歌》

  13、吹奏樂《豐收的喜悅》

  三、歌唱要求:

  1、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初步學習有氣息支援地歌唱;

  2、學習連間唱法,頓音唱法;

  3、學習簡易和輪唱、二部合唱,做到音高、節奏準確,逐步做到聲部的和諧,均衡。

  四、教學目標: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新人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五、教學重點:

  1、認識譜號、譜表、線、間、音符。

  2、認識全音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附點八分間符、十六分音符及組成的節奏。

  3、認識4/4,3/8,6/8。

  4、認識圓滑線、頓音記號,常用力度記號,常用速度記號,保持音記號,變化音記號。

  六、教學難點:

  1、識不完全小節,切分音,三連音,裝飾音(倚音、波音、滑音)。

  2、逐步認識所學歌曲中的調號,知道唱名在鍵盤上的位置。

  3、進行節奏和音樂唱名的編寫練習。

  七、課時安排:

  32課時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2

  本課程包括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曲目《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等內容,需3-4個課時完成。我校三位老師分別上了唱歌課《草原上》、唱歌律動課《我是草原小牧民》及欣賞課《草原放牧》。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匯入

  《草原上》採用了聽音樂律動擊拍的方式匯入,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為後面的歌曲學唱做好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我是草原小牧民》採用的是教師手風琴演奏匯入,教師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求知的目光,可謂事半功倍。《草原放牧》採用了故事匯入,教師的語言極具感染力,精彩的故事講述緊緊揪著孩子們的心。總的來說,三位老師的匯入都非常成功。

  二、教學方法

  三位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謂是形式多樣、盡心盡力。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旋律的起伏變化,第一課時的王老師設計了隨旋律蹲起的環節;為了更好地展示蒙古族的歌舞特點,王老師現場舞了起來。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的易老師設計了整首歌曲的律動。為了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第三課時的梁老師設計了集詩歌、繪畫和舞蹈於一體的創編環節。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三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這對現在多媒體稍顯氾濫的課堂更顯珍貴。

  三、教學建議

  王老師的《草原上》前面的節奏擊拍xxx-未能在歌曲教唱環節中運用略感可惜,後與之交流得知是因時間不夠,則之前的歌詞朗讀環節似可刪減。而手號引導歌譜視唱環節又似乎可以拓展為:個別學生手號打出歌曲的任意一句譜,其他同學唱出該句歌詞,藉以鞏固對手號及音高的認識,並鞏固歌詞。易老師的《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內容安排稍顯瑣碎。其中歌曲教唱用時太少,在學生基本學會歌曲之後還可在歌曲的音準、節奏及歌唱的聲音、情緒上再作要求並落實。梁老師的欣賞課《草原英雄小姐妹》開始的曲式結構“aba”環節似可不要,直接故事匯入。梁老師的語言極富感染力,若脫稿講述效果會更佳。第一遍欣賞時要學生聽辨有幾個樂段的目標太難,似乎應重新設定該環節教學目標,並進一步加強音樂主題的熟悉。

  總的來看,三位老師在課堂上教態自然、教學語言運用恰當、具親和力、課堂組織有序、備課認真充分,諸如這般的優點很多很多,值得本人認真學習。以上觀點為本人聽課所思,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透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鑑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6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二、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

  2、演奏:能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聽賞:

  (1)瞭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4、識譜:

  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並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三、教學進度

  第一週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

  第二週表演《搖啊搖》《小酒窩》

  第三週聆聽《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週聆聽《同伴進行曲》《船歌》

  第六週表演《哦!蘇珊娜》《原諒我》

  第七週聆聽《小牧牛》《牧歌》

  第八週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第九周聆聽《媽媽之歌》《小白菜》《魯冰花》

  第十週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第十一週聆聽《櫻花》《雪花飛舞》

  第十二週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十三週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

  第十四周表演《鐘聲叮叮噹》《美麗的黃昏》

  第十五週聆聽《對鳥》《空山鳥語》

  第十六週聆聽《一隻鳥仔》《小烏鴉愛媽媽》

  第十六週聆聽《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

  第十八週表演《桔梗謠》《圓圓和彎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