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計劃格式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設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計劃格式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設
1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2.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過程方法
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探索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對之進行描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關傳播問題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發現傳播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3. 教學用具
製作課件,精選習題
4. 標籤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我們已經學過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你還記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嗎?
生:審題、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方程,最後答題。
試: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等一樣,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為反映某些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數學模型。這一節我們就討論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二、探索新知
【問題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經過兩輪傳染後,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幾個人?
【分析】
(1)本題中有哪些數量關係?
(2)如何理解“兩輪傳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數量關係選取未知數並列出方程?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簡單,怎樣理解?
(5)解方程並得出結論,對比幾種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解答】
設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x個人,則依題意第一輪傳染後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輪傳染後有x(1+x)人患了流感。於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題意捨去)
因此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10個人。
【思考】
如果按這樣的傳播速度,三輪傳染後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動方略】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分組,分別按問題(3)中所列的方程來解答,選代表展示解答過程,並講解解題過程和應注意問題。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透過多種方法解傳播問題,驗證多種方法的正確性;透過解題過程的對比,體會對已知數量關係的.適當變形對解題的影響,豐富解題經驗。
三、例題分析
例1、某種植物的主幹長出若干數目的支幹,每個支幹又長出同樣數目的小分支、主幹,如果支幹和小分支的總數是91,每個支幹長出多少小分支?
解:設每個支幹長出x個小分支,則
1+x+xx=91,即x2+x—90=0。
解得x1=9,x2=—10(不合題意,捨去)
答:每個支幹長出9個小分支。
例2、參加足球聯賽的每兩隊之間都進行了兩次比賽(雙迴圈比賽),共要比賽90場,共有多少個隊參加了比賽?
例3、學校組織了一次籃球單迴圈比賽(每兩隊之間都進行了一次比賽),共進行了15場比賽,那麼有幾個球隊參加了這次比賽?
【分析】
(1)兩題中有哪些數量關係?
(2)由這些數量關係還能得到什麼新的結論?你想如何利用這些數量關係?為什麼?如何列方程?
(3)對比兩題,它們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將例題顯示,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活動:合作交流,討論解答。
【設計意圖】
進一步提升學生在活動1中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充分體會傳播問題,培養學生對傳播問題的解題能力。
四、當堂訓練
1.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標本向本組其他成員各贈送一件,全組共互贈了182件,如果全組有x名同學,那麼根據題意列出的方程是( )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個小組若干人,新年互送賀卡,若全組共送賀卡72張,則這個小組共( )。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動方略】
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題。
教師巡視、指導,並選取兩名學生上臺書寫解答過程(或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解答過程)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課堂小結
1、用“傳播問題”建立數學模型,並利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驟:一審、二設、三列、四解、五驗(檢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將不符合題意的解捨去)、六答。
板書
2
一、複習
二、新知探究
設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x個人,則依題意第一輪傳染後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輪傳染後有x(1+x)人患了流感。於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題意捨去)
因此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10個人。
三、例題分析
例1、例2、例3
四、課堂小結
五、當堂訓練
六、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