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篇一: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總體情況良好,當然也避免不了好壞之分。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體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學習民主的參加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全冊的重點、難點:

  1、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2、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但當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3、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4、知道世界歷史發展一些的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三、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

  課時安排:6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站在高高的山崗上

  課時:2課時

  1、用眼觀察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的法制教育。

  2、用手描繪家鄉

  主題二:從地圖上看家鄉

  課時:4課時

  1、用心體會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

  2、走進不同的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二十七條。

  3、請到我的家鄉

  目標:

  1、態度:增進對於家鄉的情感,並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對於合作更為積極與自覺的態度。感受到祖國的博大,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

  2、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夠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徵和氣候與人們生活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3、知識:認識家鄉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初步瞭解祖國領土的遼闊和風俗的多樣。學習4個副方向,能夠知道用8個方向更準確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態度: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家鄉生活的體驗和今昔對比等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巨大變化。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七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

  家鄉的情感。

  2、瞭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係。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對於方向的認識。

  4、認識家鄉的多樣性。

  5、認識地形圖,初步瞭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6、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7、體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要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家鄉的情感。

  2、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過於方向的認識。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增進合作技能。

  4、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特點和風俗習慣.

  5、初步理解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6、透過對於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7、瞭解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與人們生活及其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8、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展覽室裡的故事多:

  課時:4課時

  1、家鄉人生活的變化。

  2、學校裡的變化真大。

  3、生活中的智慧。

  主題二:從家裡帶出來的歷史:

  課時:4課時

  1、“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2、過去的遊戲真有趣。

  3、今非昔比的廚房。

  主題三:說不完的家鄉故事。

  課時:4課時

  1、家鄉名稱的來歷。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

  2、家鄉水的故事。 家鄉的水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 目標:

  3、態度: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受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的保護意識。

  4、能力: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搜尋。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願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

  5、知識: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瞭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瞭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製作簡單的年表。

  6、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

  2、掌握透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展的方法。

  3、感受家鄉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4、瞭解學校的過去,透過探究學校的歷史,感受學校的變化與進步。

  5、在瞭解和研究學校變化的活動中增進對學校生活的情感。

  6、模擬使用過去的生活用品,體驗生活的變化、進步。

  7、認識簡單的實物年表,理解作用。學習製作年表。

  8、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9.體驗參與性較強的集體遊戲的快樂,加深友情。

  10、家庭廚房及其特點,理解廚房在變化過程中體現出的生活的進步。

  11.感受家鄉歷史的悠久以及獨特的傳說。

  12.瞭解家鄉有關的發展變化的歷史。

  13.感受水與家鄉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

  要點:

  1.在各種學習活幼的互幼中,體會探究、比較、合作的價值,勤于思考,樂於與同學們共同學習。

  2.學習在尋找資料和蒐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選用相關的、有價值的物件。

  3.知道一些與水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對家鄉水的狀況有一些具體、實際的瞭解。

  4.嘗試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5.透過體驗,感受勞動者的智慧,培育尊重勞動者情感

  6.透過小人書與今天兒童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7.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8.透過比較,感受兒童生活的變化。

  9.學習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

  10、瞭解家鄉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從中探究家鄉的有關歷史。

  篇二: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四(3)

  四(3)班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實施計劃人:楊紅英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本期共有學生53人,其中女生21人。大多學生都是今年從村小點並過來的,原在三年級(1)班跟上來的只有18人,僅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基礎十分差,特別是從久吉轉入的好幾個男生,簡直是一竅不通,什麼都不會的那種,就連跟著你讀書都不會張口的。因此,本期想抓好學生的學習成績真是比登天都難了。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也得搏一搏,儘自己所能去做吧,但願能有一定的收穫。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體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學習民主的參加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全冊的重點、難點:

  1、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2、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但當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3、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4、知道世界歷史發展一些的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三、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

  課時安排:6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站在高高的山崗上

  課時:2課時

  1、用眼觀察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的法制教育。

  2、用手描繪家鄉

  主題二:從地圖上看家鄉

  課時:4課時

  1、用心體會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

  2、走進不同的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二十七條。

  3、請到我的家鄉

  目標:

  1、態度:增進對於家鄉的情感,並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對於合作更為積極與自覺的態度。感受到祖國的博大,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

  2、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夠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徵和氣候與人們生活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3、知識:認識家鄉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初步瞭解祖國領土的遼闊和風俗的多樣。學習4個副方向,能夠知道用8個方向更準確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態度: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家鄉生活的體驗和今昔對比等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巨大變化。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七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家鄉的情感。

  2、瞭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係。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對於方向的認識。

  4、認識家鄉的多樣性。

  5、認識地形圖,初步瞭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6、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7、體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要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家鄉的情感。

  2、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過於方向的認識。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增進合作技能。

  4、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特點和風俗習慣.

  5、初步理解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6、透過對於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7、瞭解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與人們生活及其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8、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展覽室裡的故事多:

  課時:4課時

  1、家鄉人生活的變化。

  2、學校裡的變化真大。

  3、生活中的智慧。

  主題二:從家裡帶出來的歷史:

  課時:4課時

  1、“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2、過去的遊戲真有趣。

  3、今非昔比的廚房。

  主題三:說不完的家鄉故事。

  課時:4課時

  1、家鄉名稱的來歷。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

  2、家鄉水的故事。 家鄉的水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

  目標:

  1、態度: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受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的保護意識。

  2、能力: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搜尋。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願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

  3、知識: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瞭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瞭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製作簡單的年表。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

  2.掌握透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展的方法。

  3.感受家鄉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4.瞭解學校的過去,透過探究學校的歷史,感受學校的變化與進步。

  5.在瞭解和研究學校變化的活動中增進對學校生活的情感。

  6.模擬使用過去的生活用品,體驗生活的變化、進步。

  7.認識簡單的實物年表,理解作用。學習製作年表。

  8.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9.體驗參與性較強的集體遊戲的快樂,加深友情。

  10.家庭廚房及其特點,理解廚房在變化過程中體現出的生活的進步。

  11.感受家鄉歷史的悠久以及獨特的傳說。

  12.瞭解家鄉有關的發展變化的歷史。

  13.感受水與家鄉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

  要點:

  1.在各種學習活幼的互幼中,體會探究、比較、合作的價值,勤于思考,樂於與同學們共同學習。

  2.學習在尋找資料和蒐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選用相關的、有價值的物件。

  3.知道一些與水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對家鄉水的狀況有一些具體、實際的瞭解。

  4.嘗試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5.透過體驗,感受勞動者的智慧,培育尊重勞動者情感/

  6.透過小人書與今天兒童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7.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8.透過比較,感受兒童生活的變化。

  9.學習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

  10.瞭解家鄉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從中探究家鄉的有關歷史。

  11.感受水的寶貴,對水資源珍惜的態度。

  12.強化學生珍惜家鄉水的情感和態度。

  13.促使學生形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第三單元課時:家鄉,我為你驕傲

  課時安排:11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從家鄉看祖國

  課時:3課時

  1、家鄉人的智慧。

  2、傳統與進步。

  3、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 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 滲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法》 第一條。

  主題二:紮根在家鄉的傳說

  課時:4課時

  1、鄉音鄉情。

  2、鄉風鄉俗。

  3、快樂的節目生活。

  主題三: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

  課時:4課時

  1、遠離陋習。遠離陋習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

  2.追求文明。

  3.可親可敬的家鄉人。

  目標:

  1、態度:透過認識和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進一步形成家鄉的概念,體會到自己是家鄉的一員,加深對家鄉深層的瞭解,增進對家鄉的情感和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的願望,樂於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2、能力:能夠科學地運用各種學習方法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對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資料能夠進行一定的整理、分類、比較。分析,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3、知識: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以及家鄉人為家鄉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知道鄉音鄉情,風俗鄉俗的區域性特點,認清陋習對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4、滲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法》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 二十三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知道家鄉的發展是家鄉人辛勤勞動和奮鬥的結果。

  2.學會建立名人簡歷檔案。

  3.瞭解家鄉的發展歷程,體會家鄉人的聰明。

  4.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事物發展的過程。

  5.瞭解在家鄉歷史文化發展的程序中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6.瞭解起源於家鄉的民間藝術及其特點。

  7.瞭解家鄉的民風民俗。

  8.懂得風俗及文化的區域性特點。

  9.瞭解不同民族的節目及其節日生活習俗。

  10.初步區分社會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象及行為。

  11.學會按計劃做事。

  12.瞭解家鄉人是怎樣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建設美好家鄉的。

  要點:

  1.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

  2.學會調查,並能在調查中知道怎樣收集,記錄整課及運用資料。

  3.瞭解傳統與進步的含義,懂得進步是以傳統為基礎的道理。

  4.透過欣賞不同的文化瑰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進對家鄉和民族的情感。

  5、瞭解民間藝術與家鄉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勞動生活關係。

  6.知道多姿多彩的風俗,文化是一個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7.初步形成批判地繼承家鄉風俗,文化的意識。

  8.能夠分辨出各種節日風俗中封建迷信的東西。

  9.瞭解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象及行為對社會文明和發展造成的危害。

  10.養成以實際行動維護健康文明生活的態度,行為方式。

  11.萌發尊重家鄉人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教學措施

  1、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本期將採取小老師帶領小學生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的方法來提高差生的學習成績。

  2、採用邊學習課文邊做練習的方法來加強鞏固所學知識。

  3、多用多媒體課件和電子白板來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為了加強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識記,多做一些小檢測。

  篇三:(北師大)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學年度第學期

  一、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觀為理念,引導學生透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分10課完成,教學內容以家鄉的地理環境為中心,從家鄉的整體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學生對於自己家鄉的認識和了解。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分14課完成,從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切入,幫助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鄉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巨大進步。第三單元“家鄉,我為你驕傲”分14課完成。教學內容以家鄉的文化、民俗為中心,引導學生從更深、更廣的角度瞭解家鄉歷史和文化。

  2.學生分析:四年級學生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與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了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比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學習中去。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2.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但當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3.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4.知道世界歷史發展一些的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體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能力

  (1).能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學習民主的參加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

  第一單元  走進美麗的家鄉

  單元目標:

  1.態度:增進對於家鄉的情感,並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對於合作更為積極與自覺的態度。感受到祖國的博大,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

  2.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夠理解不同

  的地理特徵和氣候與人們生活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3.知識:認識家鄉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初步瞭解祖國領土的遼闊和風俗的多樣。學習4個副方向,能夠知道用8個方向更準確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

  單元目標:

  1.態度: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受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 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的保護意識。

  2.能力: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搜尋。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願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

  3.知識: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瞭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瞭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製作簡單的年表。

  第三單元課時  家鄉,我為你驕傲

  教學目標:

  1.態度:透過認識和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進一步形成家鄉的概念,體會到自己是家鄉的一員,加深對家鄉深層的瞭解,增進對家鄉的情感和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的願望,樂於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2.能力:能夠科學地運用各種學習方法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對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資料能夠進行一定的整理、分類、比較。分析,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3.知識:瞭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以及家鄉人為家鄉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知道鄉音鄉情,風俗鄉俗的區域性特點,認清陋習對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