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的教學計劃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的:

  1、瞭解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規律;

  2、舉一反三,用課文中闡述的道理來解釋古代小說的特點。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2。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讀研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如果以時間為序,對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我國古代小說作一次“大盤點”,有東晉《搜神志》中的《宋定伯捉鬼》,南朝宋《世說新語》中的《周處》,唐傳奇《柳毅傳》,明代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的節選,擬話本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清代《聊齋志異》中的《狼》和《促織》,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節選。這一篇篇魅力無窮的文學精品,展示著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脈絡及其民族的風格。今天就讓我們好好地梳理回顧一下其發展史,認識和.總結一下其發展的規律。

  二、 詞語積累:

  1. 加點字注音:

  A. 翰藻(han) 記載(zai) 概括(gai)

  B. 脈絡(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 意蘊(yun) 純粹(cui) 妍媸(chi)

  D. 高寀(cai) 神佛(fo) 敷衍(yan)

  2. 解釋成語:

  應運而生 千錘百煉 有血有肉 明鏡照物,妍媸畢露 心驚膽戰 大快人心 權傾一時

  3. 試用一句話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本文縱橫交織,完整地闡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及其規律。

  三、閱讀分析

  (一)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後回答問題,然後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麼來給古代小說分段的?分幾個階段?

  提示:按照小說的體裁特點。分五個階段:神話傳說;志怪小說;傳奇小說;話本小說;演義小說。

  2.這些小說形式現在已經消失了嗎?

  提示:古代小說的原有傳統並沒有也不可能消失,這些形式自然還存在,特別是民間。

  填表:

  朝代 發展階段 體裁特點 例子

  魏晉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話傳說 《穆天子傳》《山海經》

  魏晉南北朝 發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傳奇小說 《長恨歌傳》《李娃傳》

  宋元 繼續發展 話本小說 《三國志平話》

  明清 頂峰 演義小說、創作小說 四大名著

  (二)閱讀第二部分。

  1. 作者一共.總結出幾條規律?是怎樣闡釋的?

  提示:四條規律,即中國古代小說是來自民間的;史傳文學對中國古代小說影響很大;古代小說創作立足於現實;受封建文化的摧殘,發展極為艱難。對每一條規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闡明。

  2. 作者為什麼對第三個規律要做更詳細的闡釋?

  提示:古代小說立足於現實進行創作,對一般小說尤其是歷史小說而言,讀者不難理解。但神話小說怎麼就立足於現實,這卻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所以作者舉《西遊記》為例進行更詳細透徹的分析闡釋,以表明自己的看法並不失之偏頗。

  3. 最後一條規律,作者何以寥寥幾筆就寫完了呢?你能幫助舉幾個例子嗎?

  提示:讀者結合讀過的歷史和文學資料不難理解,所以略寫;例子如《水滸傳》《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 你還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總結一點規律嗎?(思考)

  四、解析完成課後練習二。

  1、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學作品所描寫的物件具有積極意義,其內容的表達、形式的安排,都經過作者深沉的構思、想象,其辭藻、音律、用典等藝術形式都比較講究。課文引用蕭統之言是為了說明蕭統對文學與歷史等學術著作的區別已經有所認識,到唐代,我國的古代小說終於脫離歷史而發展成為文學創作。

  2、愛而知其醜,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

  提示:愛它而要知道它有缺點,恨它要曉得它有長處。缺點、長處必須都寫下來,這才是真實的`記錄。課文引用《史通》此言,是為了生命我國古代小說對史傳文學的傳統的繼承,首先表現在能夠辨證地認識人和描寫人。

  3、明鏡照物,妍媸畢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鏡子照物體,物體的美麗和醜陋全都清晰地顯露出來。課文引用此言,是為了說明《水滸傳》寫人藝術的高明。

  4、雖然吾書名為志怪,也不專寫鬼神,卻時時寫人間的變異,也略微含有鑑戒。課文引用吳承恩的話,是為了說明《西遊記》是立足於現實的。

  五、遷移訓練:

  參照《林黛玉進賈府》《智取生辰綱》《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簡析王熙鳳、賈寶玉、楊志、林沖的性格特徵,說明我國古代小說“愛而知其醜,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的寫人技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