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寫的山林景象,院子裡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後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去創造奇蹟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於晉西北的相關資料,瞭解綠色作物在那裡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造了什麼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而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註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

  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己想對老農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讚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願在清苦的環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造的奇蹟……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但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知道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但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盪!

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閱讀課文,而語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字形象,感受文字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於略讀課文,這應該放手讓學生透進語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這一課時,我在總結前幾篇閱讀課文教學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後,試著把握好閱讀讀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麼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透過本節課證明,學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為小學生,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與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老師適時、適當的指導。但是,略讀課文也不能過多的指導,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麼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

  本課教學時,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問題“老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奇蹟”和難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等,進行啟發,把握引導學生的“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同時本課還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絡實際學習。

  聯絡實際、際深入思考是本課的一個成功之處。透過本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第一個是開課開始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絡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愛老人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絡自己家庭生活情況想象如果只有“三間房”什麼傢俱也沒有的情況下您

  會怎麼過?還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爺爺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進城而他卻堅持在山裡生活時,你會對爺爺說些什麼?透過這種想象,使學生體會老人的精神。

  教無定法,但對閱讀課文老師的恰當引導會讓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關於《青山不老》教學反思3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植樹造林,綠化山野,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額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課文層次井然,內容清晰。先描寫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副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接著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最後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以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經創造了這塊綠洲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先讓學生想象作者在說這句話時的語氣、心情會怎樣?再找找出體現老人年紀的語句,想象老人的形象。學生透過讀句子想象,一個飽經風霜、臉上刻滿歲月痕跡、手上長滿老繭的晉西北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接著我讓學生找找如此年邁的老人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透過找句子、想象畫面、談體會,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八旬老人創造的奇蹟令人敬佩。然後馬上組織學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樣的環境中創造出了這片奇蹟。在交流中插入晉西北的資料,讓學生想象老人植樹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綠化山林、造福後代的執著精神所震撼。此時再讀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時,學生充滿了對老人的敬重之情。因為這個教學環節比較深入,因此學生對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永遠不會老的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最後以小練筆如果為老人塑造了一座銅像,你站在銅像前想對老人說些什麼心裡話結課,學生在寫話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樣偉大的精神。

  我覺得每單元的略讀課文應該是讓學生在前幾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在這一課中運用,這樣的文章教師應更多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縱觀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覺得從讓學生了解一位老人在非常艱苦的環境裡創造的奇蹟,到最後集中體會老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時由表及裡,梯度把握得當,情感體驗層層深入。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學生自讀自悟的氛圍,充分讓學生來感悟文字,讓學生由文章內容聯絡實際想開去,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特別注意在學生感悟後的悟讀深化,實現學生與文字的直接交流,在文字中走幾個來回,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感悟、朗讀能力。但整堂課教學節奏有些前松後緊,導致課堂時間不夠,對學生的回答反饋語言還有待於再細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