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力爭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大致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匯入法。

  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古詩文中寫月亮的名句,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所寫的月景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誦讀法。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問法。

  在教學過程中,多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相互釋疑,舉手回答,教師只作適當點拔,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法。

  小組討論文重點字詞、課文翻譯及寫景句子作用。透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很主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些是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次的公開課,安排的內容是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對我來說,蘇軾一直是心中的偶像。而這篇散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頭縈繞。

  文章很短,只有85個字,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麼呢?翻閱了課程綱要,查看了整個單元的設計說明,初步確定為:一把握重點文言詞彙,二欣賞寫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本著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的原則,字詞和句子的翻譯主要讓學生透過預習完成,課上交流重點句和疑難句。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從“月”字入手,順便也欣賞寫景佳句。

  就這樣設計出初稿進行了試講,同事們紛紛給出了意見。尤其是欣賞寫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處,過於單薄。因為在準備時,看到許多教學設計都抓了“閒人”一詞,我便想跳出這一藩籬,結果沒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於淺薄。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見後,我把“月”與“閒”緊密結合在一起,寫月景,抒閒情,因月生閒情,因閒情而賞月,兩者本就緊密相關。

  在具體設計中,“閒”字的領悟讓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這一環節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得到證實,學生普遍對“閒人”的含義存在疑惑。預設就在課堂上得以體現,而且學生透過背景的瞭解,已有了較深層次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補充“東坡”別號的來歷,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感悟“閒情”的真正含義所在。同時,藉助《臨江仙》一詞中“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句,進一步深入體會到,作者那種因月釋懷,卻終難放下的複雜心緒。

  而在“月”景的賞析中,一是緊扣了文字,透過修辭等方面感悟妙處。二是利用音樂,展開想象,在想象中豐富感知。這裡,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藝術特徵引發出文章的藝術特徵,接著,在樂曲中閉上眼睛,展開想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老師利用聲情並茂的語言進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無一物,卻又蘊含一切,包容一切。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憤懣,被貶謫的悽苦,被冷落的落寞……什麼功名、才華、抱負、歡喜、憂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虛無。此時,此景,我已與東坡產生了深刻的'共鳴,心中默唸“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思緒也在月光下無聲灑落……只是一個“蓋”是把人從夢幻中喚醒,回到紛擾的現實,發出“但少閒人如無兩人者耳”的感嘆。

  在學生反覆誦讀之後,我板書下“長夜兩閒人,月洗一片心”兩句。這正是我對本文的一點總結,一絲感觸。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感謝這“月”洗滌我一片凡心,給予我這一課時的安寧。

《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辛苦準備很久的《記承天寺夜遊》上完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聽課老師的較好評價,課賽評委們也給出瞭如下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運用,又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挖掘的知識面廣、深,充分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很好。讓學生提出異議,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將材料進行理解,空間較開放。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學給人需要的境界。”領導的錯愛讓我很是惶恐,在認真做完課堂實錄後我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這堂課,現將收穫整理如下:

  其實這堂課我自己也還算滿意,打磨過很多遍,真正上的時候因為學生的參與和投入讓我也能放下所有顧慮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課後很久我仍處在課堂上那種高漲的熱情中。

  不得不說,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首先是“明句讀”部分學生的質疑與解疑讓我很驚喜。為了踐行我教學設計中利用加標點的方式來疏通文意的想法,課前我並未佈置學生預習,但這篇文章學生其實已經在之前早自習上齊讀過多遍,有的學生已經會背了,所以課前我還擔心學生很簡單地就完成了加標點的任務,卻靜不下心來仔細推敲,達不到“曉文意”的目標,但學生的表現讓我很是驚喜,他們在加標點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檢查了大家掌握的情況,沒有我預想中的順利,最可喜的是他們還主動將自己的困惑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四個問題都是極有價值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間要不要停頓?“解衣欲睡”後面似乎應該打句號?“尋張懷民”後面語意未完,應該打逗號?“水中藻荇交橫”和“蓋竹柏影也”中間應該是逗號吧?明確了共性問題後學生小組討論自己解決,解決的效果也比較好,大家依次明確:“夜”字前加逗號是為了停頓表強調;“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戶”是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語意未完應該是逗號;“尋張懷明”一句是承接“念無與樂者”想要去找,而後面是已經找到,分別是兩個完整的語意,所以中間應該是逗號;“水中藻荇交橫”用了比喻,而“蓋竹柏影也”一句則點明瞭比喻的本體,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間應該打逗號。因為我的學生基礎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本能地就有畏難情緒,四個文意問題的解決為後面的課開了好頭,學生髮現問題是他“跳一跳”能夠到的,他們便來了興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學生對文字主題的理解也讓我很驚喜。設計這環節時,思前想後,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最終我只丟擲了一個主問題:“賞空明之月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結果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和我預設的差不多,很多學生拿到這個問題便直奔著“閒人”二字去了,將文中其他資訊一概拋到腦後,巡視學生小組討論情況時我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我立即補充了一個要求:儘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個句子都用上。這樣一來,學生又回到文中從頭細細分析,其實這對後面“閒人”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最終得出了蘇軾是一個“愛月、有詩意”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一個“幽默”的人,一個“隨緣自適”的人等評價。並且深刻地解讀了“閒人”二字所蘊含的心境。學生都有話可說,舉手的人太多,但因為後面我還有一個借蘇軾的詩詞來揭示他心境的環節,不得不盡快結束了這一輪發言,這點讓我很遺憾。如果是常規課裡,我一定會盡量讓每個舉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哪怕的發言並不夠精彩或獨到,我始終覺得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慾就是在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在我“堅持”拖了幾分鐘堂的情況下劃下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宣佈下課時,我留意到很多學生眼中都閃爍著兩簇小火花,那是一種有所獲的表情,而這也才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課畢和聽課老師們交流,大腦風暴般的討論後,我又有了很多收穫。就我最擔心的學生一來就直奔“閒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字的問題,老師建議我可以倒過來處理,讓學生回到文中進一步尋找閒人的證據。這種處理很機智,比我要求學生要全面得、認真地分析每一句文字要好。一位非語文老師的課賽評委告訴我,他從我這堂課中得到了一個感悟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一點和我近期看書的心得不謀而合。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中,老師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準確、恰到好處、帶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評價才是有效的評價,而有效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交流,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我平日的課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勵學生,或者鼓勵停留在表面,沒能及時地抓住生的閃光點,以後要注意。

  最後說說這堂課帶給我的兩個思考。

  一、如何幫助學生簡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讀”一部分我沒有重講文意,學生很歡愉地學了。“析美文”時我讓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句中讀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學生結合註釋翻譯了一遍便再無人舉手。我反思到這可能和學生對文言文沒有信心有關係,他們其實有些抗拒字詞的翻譯,因為不確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開放一些的問題就沒有出現如此的情況。

  二、如何點評學生的回答?最近聽了很多老師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課堂語言太羅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總擔心學生沒有聽清,所以習慣性地會重複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話語,這種機械的重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很多本來答問題就不夠自信,聲音很小的同學也因此養成小聲習慣,他們都等著我再幫他們重複一遍。想來,這還真是個致命的習慣,在整理教學實錄的時候我就關注了一下本節課的點評語言,較日常課堂要簡練些,重複學生話語的情況要少些,但是鼓勵性的話語還不夠。

  總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找到遺憾再去彌補才會提升。這堂課裡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蓋竹柏影也”一句中的“蓋”字的挖掘還只停留在驚喜這個層面,其實“蓋”字也有一種閒適的情愫在裡面,正在因為閒,才會突然發現“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對於文字的解讀一點點在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也一點點在積累,我願意多借助一些公開課的平臺來打磨自己。

最近訪問